诗文 | 吉雅奇 |
释义 | 吉雅奇(蒙古族) 羚羊角内有宫殿。 挂进毡车停南面, 五畜兴旺保丰年呵, 我祖所尊吉雅奇。 犍牛角内是神堂, 挂上哈那停前方, 保佑子孙自久长呵, 一尊真神吉雅奇。 汗,海尔罕山中, 沿着青松岭巡行, 大蒙古汗国里, 你是神明呵,吉雅奇。 莽莽阔辉山中, 顺着空谷穿行, 青蒙古汗国里, 你是神明呵,吉雅其。 鹞飞不至的险峰上, 你沿着峭壁巡行, 白羊羔荐为牺牲, 祭祀你呵,吉雅奇。 雄鹰罕至的山巅上, 你从旁安然巡游, 黑山羊荐为牺牲, 祭祀你呵,吉雅奇。 露珠始降的时候, 身披宝石斗蓬, 在空旷的原野上, 杉木套杆握手中。 风露沾湿有夜晚, 白皮斗蓬披在肩, 在辽阔的牧场上, 拖着红柳套马杆。 你把亿万头畜群的烙印, 装进包裹系在梢绳, 你把千万头畜群的印记, 装入皮囊绳上系紧。 呵,吉雅其阿爸, 乳牛喷奶泉, 羊尾肥团团, 牡马多雄健呵, 恭请族灵吉雅奇。 骏马长鬃扬, 母牛大乳房, 四季多保佑呵, 恭请我祖吉雅奇。 骏马长鬃扬, 母牛大乳房, 四季多保佑呵, 恭请我祖吉雅奇。 裙裙悬布袋, 撤赐有炒米, 乳酪贡神祇呵, 恭请福神吉雅奇。 呵,吉雅其阿爸, 身躯布帛制, 双目是龙堂, 醮神为民众, 供在哈达上。 通身是布帛, 眼珠是龙堂, 请神为大众呵, 供在布帛上。 乘坐无轮车,驾驭罕达犴, 疾驰山林间呵, 尊贵神明吉雅奇。 玉环指上戴, 宝马挎腰间, 神威扫敌顽呵, 法力无边吉雅奇。 一张震天弓, 一把金刚斧, 仇敌尽铲除呵, 力大无比吉雅奇。 呵,吉雅奇阿爸, 你在云中腾云驾雾, 驰骋在草原故乡, 白发苍苍的吉雅奇呵, 请满足我们的一切愿望。 你在天上咤叱风云, 奔驰在辽阔草原, 鬓发如霜的吉雅奇呵, 请保佑我们全体居民。 这是为蒙古民族所喜爱的一首著名的萨满祭歌。 蒙古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早在八世纪前居住在额尔古纳河流域的原始森林中,狩猎业是当时蒙古人经济生活的主要形式。“自春徂冬,且且逐猎,乃其生涯。”(《蒙鞑备录》)十二世纪末成吉思汗初年时还曾靠捕鱼采集野果、野菜生活,在与恶劣的自然搏斗中而求生存,往往因渔猎无获而忍受饥馁之苦,蒙古民族的原始生活是倍加艰辛的。与之相应,人们彼此之间以及他们同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很狭隘的,“这种实际的狭隘性,观念地反映在古代的自然宗教和民间宗教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蒙古族的原始宗教萨满教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产生的。 作为观念,萨满教和其他原始宗教一样,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反映,但却是相当复杂和高级的思维活动。在人类文明的初期,人类的社会生活可以在宗教世界里找出自身的投影,同时又从宗教世界找出无数的神物来补充、丰富所在的社会。蒙古族的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并且制造翁衮(翁衮即寓于精灵的宗教偶象),使万物有灵的观念形象化、具体化及物化。吉雅其就是蒙古族萨满教所崇拜的神祇之一。 这首萨满诗歌以朴实、真切的笔墨勾勒出吉雅其的形象。“呵,吉雅其阿爸,你在空中腾云驾雾,驰骋在草原故乡,白发苍苍的吉雅奇呵……”“你在天上咤叱风云,奔驰在辽阔草原,鬓发如霜的吉雅奇呵……”蒙古族萨满教所崇拜的神祇吉雅其并非是一个奇谲怪诞、狰狞可怖的形象,恰恰相反,他是一位白发苍苍,德高望重、雍穆和平的长者。这位长者不仅和蔼可亲,而且恭谨辛劳,餐风饮露:“露珠始降的时辰,身披宝石斗蓬,在空旷的原野上,杉木套竿握手中。风露沾湿的夜晚,白皮斗蓬披在肩,在辽阔的牧场上,套着红柳套马杆。”吉雅其是一位身骑骏马、手持套马竿的老牧人。他纯朴乐观,热爱生活、忠于职守。所谓吉雅其,是氏族公社宣告解体、蒙古社会进入“阿寅勒”——家庭奴隶制时代后,人们按照自己的家长制游牧生活模式创造出来的神明。 吉雅其形象的产生,是蒙古族由深山密林跨入蒙古高原,由原始狩猎业过渡到游牧生活的。元代长春真人 《西游录》记述蒙古族的游牧生活: “皆黑车白帐,随水草放牧,尽原隰之地,无复寸木,四望惟黄云白草,行不改途……” 又诗云: “极目山川无尽头,风烟不断水长流; 如何造物开天地,到此令人放马牛……” 长期过着 “逐水草而居” 的蒙古民族展开了想象的羽翼,描绘出神明吉雅其的睿智的力量:他神力无限,掌管着千万头畜群: “你把千万头畜群的烙印,装进包裹系在梢绳,你把千万头畜群的印记,装入皮囊绳上紧系。”他威力无比,能对付自然的和社会的各种邪恶:“玉环指上戴,宝马挎腰间,神威扫敌顽呵,法力无比吉雅奇。”“一张震天弓,一把金刚斧,仇敌尽铲除呵,力大无比吉雅奇。”他是勇敢的象征、智慧的象征、正义与善良的象征。他使水草肥美、五畜兴旺、草原安宁,百姓幸福。“呵,吉雅其阿爸乳牛喷奶泉,羊尾肥团团,牡马多雄健呵,恭请族灵吉雅其。”“骏马长鬓扬,母牛大乳房,四季多保佑呵,恭请我祖吉雅其。”吉雅其是蒙古族萨满教所信奉的畜牧保护神,也是蒙古族所供奉的祖先神。 游牧经济对气候条件有很大的依赖性,“其气候寒冽,无四时八节,四月、八月常雪”,“其地草五月始青,八月又枯。”( 《黑鞑事略》)蒙古民族长期同大自然搏斗,生活于艰苦的环境之中,同大自然的直接接触及迁徙不定的生活,决定了他们的宗教只能是简单、直观、形象的原始宗教。找猎时要首先祈求猎神赐与更多的猎物,放牧时要求畜群保护神的护佑,这些神已成为古代蒙古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些宗教性的禁忌及信仰观念已根深蒂固地值入古代蒙古族人民的思想情感之中。已成为他们心理积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吉雅其的身上,寄托着蒙古族古代人民征服自然、造福人类的崇高理想、吉雅其的形象也是蒙古民族勇敢进取、顽强拼搏的民族性格的折射。 基于强烈的征服自然的愿望及祈求畜牧业兴旺丰产的美好愿望,蒙古民族以自己的审美愿望和审美理想塑造了吉雅其的形象。人们对之崇拜笃信,认为他能带来幸福和吉祥。因此谦恭地把他请进自己的毡房,文章开篇:“羚羊角内有宫殿,挂进毡车停南面”就是蒙古族人民尊崇吉雅其的真实写照。古代蒙古人用一整只羚羊角制成匣子,里面装着吉雅其的神像。他的神像一般安排在毡房南边。“身躯布帛制,双目是龙堂。”吉雅其的神像是用布制做的,双眼以宝石镶嵌的,以显其聪慧与善良。蒙古族对吉雅其的祭奠是非常隆重的,通常有 “红祭”、和 “白祭”。“红祭”即以整羊祭祀,“白祭”即以炒米谷物祭祀。真诚慷慨的供奉,可见其笃信的真切与愿望的虔诚。很明显,蒙古族古代先民对吉雅其的祭祀带着强烈的意向。弗洛伊德说过: “心灵包含有感情、思想、欲望等等作用,而思想和欲望都可以是潜意识的。”( 《精神分析引论》) 这种带有意向的潜意识通过宗教祭仪表现出来。今天我们感到古人的原始和愚昧。而事实上,他们在他们所处的时代是聪明与智慧的,宗教激励了他们的生活信心和奋斗勇气,生活的贫困在理想世界转化为富裕,在理想中求得解脱。 吉雅其的形象是蒙古族古代人民独特的不自觉的艺术创造。《吉雅其》是在奇伟瑰丽的想象和幻想中融汇寄托着人们的崇高理想的。作品的想象是浓郁的。吉雅其这位大智大勇、善良正直的神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腾云驾雾、纵横驰骋,“汗,海尔罕山中,沿着青松岭巡行”。“鹞飞不至的险峰上,你沿着峭壁巡行”。这位被人化的神明成为一种宏大的存在,永存于世间。护佑着牲畜,使人民长居久安。幻想的驰骋折射出人们殷切与美好的憧景。幻想是奇妙的,语言却是朴实的,诗歌叙事清楚,简洁质朴,对吉雅其的形象进行了反复刻画,具有自然和谐的音韵美,其艺术魅力在于其幻想的开阔与语言的平易。 蒙古族萨满教对吉雅其的崇拜象征、暗示了神的历史,同时它也创造了自己的历史价值。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