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叶圣陶的未厌居 |
释义 | 叶圣陶的未厌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秉臣,1894年10月28日生。叶圣陶6岁起入私塾读书。1906年进苏州一所公立高等小学,翌年进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任年级小报主编。与同学顾颉刚等人组织诗社,取名“放社”——受白居易诗《放言》的启发,意在放言高歌,抒发自己的志向和政治见解。1909年与王伯祥等组织国学研究会。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他无力升学,先后在干将坊言子庙初等小学、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当教师。他的文学活动开始得很早,从1914年就开始用文言文写短篇小说。1919年由在北京大学学习的顾颉刚介绍,加入新潮社。鲁迅说过,新潮社这群作家中,“叶绍钧却有更大的发展”。“五四”运动爆发后,他投身新文化的激流,创办了《直声》文艺周刊,并开始写白话小说。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 叶圣陶像 苏州叶圣陶纪念馆外景 1924年7月,叶圣陶应邀到上海吴淞中国公学中学部任教,住在香山路仁余里28号,此后该处成了左派的联络点。这一时期,他先后出版了我国第一本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他立即写了《五月卅一日急雨中》一文,控诉帝国主义者血腥屠杀中国人民的罪行,并与郑振铎、胡愈之等一起,对当时上海各报“对于如此残酷的足以使人类震动的大残杀案,竟不肯说一句应说的话”,表示极大的愤慨,倡议出版《公理日报》。《公理日报》被迫停刊,又创办了《苏州评论报》。1926年受中国共产党组织委托,创办和主编中国济难会机关刊物《光明》半月刊。 “四一二”政变后,他主编《小说月报》,从此有不少新秀得到该刊的扶掖提拔。他还以《小说月报》为阵地,援助过许多革命作家。他提倡“写这不寻常的时代里的生活”,并率先推出谴责反革命大屠杀的短篇小说《夜》。1928年,他在长篇小说《倪焕之》中,反映了从“五四”到大革命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发展过程。在《〈倪焕之〉作者自记》一文中,他说:“曾有一位朋友问我,写这篇小说对于其中的谁最抱同感。我不能回答。每一个人物,我都用严正的态度如实地写,不敢存着玩弄的心思,我自以为这样的。因此就无所谓对谁最抱同感。然而,这就有人带讥含讽地用写实派的名称加给你了。我能说什么呢?”其中之一的声音是,冯乃超在《艺术与社会生活》中说他“是中华民国的一个最典型的厌世家,他的笔尖只涂抹灰色的‘幻想的悲哀’……这是非革命的倾向”。为此,他在《叶圣陶的未厌集》题记中写道: 由此而来,有了他的斋号“未厌居”。1982年2月,叶圣陶又作《“这个世如何能厌?”》,重申这一人生观点。叶圣陶说,他的小说“多写平凡的人生故事”,他的散文也是因为限于“才力和时间”,“不过触着些小题目,小题目上不一定要戴一顶大帽子”。他因为生活经历比较单纯,不过是做学生、当教师、任编辑,因而他的创作取材的范围就不能不受到限制。他的作品在批判小市民卑琐、庸俗的灰色生活的同时,依然存在着他所期望的“那一面”的。朱自清曾经说过:叶“初期的创作,在‘如实地’取材与描写之外,确还有些别的,我们称为理想”,而“爱与自由的理想是他初期小说的两块基石”。茅盾也说:在创作的初期,“叶绍钧对于人生是抱着一个‘理想’的……他以为‘美’(自然)和‘爱’(心和心相印的了解)是人生的最大的意义,而且是‘灰色’的人生转化为‘光明’的必要条件。‘美’和‘爱’就是他的对于生活的理想。”固然,人们从他的作品里时常能感受到一种忧郁的情绪,但是这种忧郁的情绪和“厌世”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在他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活动中,先后出版了作品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四三集》,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另外,还有一些小说收入散文小说集《脚步集》和《西川集》等书中。他的小说中的人物,大都是知识分子,特别是他最熟悉的教育界的知识分子。 写于1921年的短篇小说《饭》中的小学教员吴先生,一露面就是这样的神态:“一手提着方的竹丝篮,篮里盛着雪里蕻豆腐油瓶等东西,一手提着一条长不到八寸的腌鱼,从烂湿的田岸匆匆走来。他瘦削的面孔红到颈际,失神的目光时时瞪视他的前路,呼吸异常急促,竟成喘息。”这个穷愁潦倒的吴先生正为两餐饭菜而奔走市场时,得知学务委员来查学的消息,顿时惊慌失措。 叶圣陶手迹 从叶圣陶这时期的作品里所显示出来的,是他对黑暗势力的强烈抗议,对命运不幸的受苦人的深切关怀,对勇于抗争的人们的同情和肯定,以及对光明未来的热烈渴望。这些都表明叶圣陶是一个敢于面对苦难生活并积极要求改变这种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家。 1931年,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在沪成立,叶圣陶为发起人之一。1938年1月,他举家内迁四川,应邀到重庆巴蜀学校、国立戏剧学校和复旦大学任教,担任《抗战文艺》和《国讯》旬刊编委。1948年11月,国民党反动派把他列入黑名单,中国共产党组织及时通知他暂避。12月19日,中共中央派人转告叶圣陶,请他前往解放区参加新政协。1949年1月他秘密离沪,绕道香港进入山东解放区。 新中国成立后,叶圣陶积极参加国家政治活动,成为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教育部顾问、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理事及顾问。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叶圣陶集》多达25卷。 叶圣陶逝世于1988年2月16日,终年94岁。他的骨灰于同年12月8日安葬在江苏省吴县的水乡古镇甪直。墓前有以“未厌”命名的纪念亭,左边为新建的叶圣陶纪念馆。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