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台湾竹枝词(其十五、廿二)·丘逢甲 |
释义 | 台湾竹枝词(其十五、廿二)·丘逢甲台湾竹枝词(其十五、廿二)·丘逢甲 竹枝词,本是巴渝一带(今四川省东部)合乐兼舞的民歌,至唐刘禹锡始有拟作,此后代有人作,除写男女恋情之外,并及各地风光,形式颇富地方色彩,均为七言绝句,语言通俗流畅,音调轻快。丘逢甲十四岁时,赴台南应童子试,年纪最小而交卷最早。当时台湾巡抚兼学使丁日昌特命作台湾竹枝词百首,丘逢甲应命挥笔,日未竟而成。现仅存四十首。 这两首诗是描写台湾高山族姑娘的。前一首写她们的服饰、容颜与美容的习俗:她们容颜光鲜,与银饰的衣裙相映照,都抹上了口红,染黑了牙齿。要在她们之中找出长相漂亮者是很容易的,但实在难以找到牙齿洁白而整齐的姑娘。“银泥”是指缀上银饰的衣裙,又据《台湾府志·卷七》载:台湾高山族同胞有“齿用生刍染黑”的旧俗。这两点在汉族人看来,就觉得很新奇。所以诗的开头两句抓住了这个民族习俗,勾勒出高山族姑娘的共同特点,用笔不多,却极生动传神。她们在服饰方面的特点,其他少数民族或也具备,但染黑牙齿这一点却真是非高山族莫属了。因此诗的三四句将这给人特别强烈的印象再作强调。“螓首蛾眉”本是《诗经》中描写美女的句子。“螓”(qín秦),即额广而方的意思。宽大的额头,细长而弯、有如飞蛾触须的眉,是古代美女的容貌特征。这里泛指容颜漂亮。“瓠(hú户)犀”:瓠瓜的籽。《诗经》中用“齿如匏犀”来表现美女牙齿整齐洁白。在诗人眼里,高山族姑娘都喜欢将牙齿染黑,以之为美,所以,要找容颜漂亮者易,要觅牙齿不染黑者难。这种民族风俗很特别,写成诗流播开来,令局外人大开眼界。 后一首写高山族姑娘的质朴与勤劳:她们用红绸盘在头顶,里面挽束着发髻;她们腰身苗条,还是少女身份,却已学做当家妇人的模样。白天里个个挎着竹篮子跟着娘亲到山上去,走遍山脚山头,把竹笋采撷回来。“髻(jí计)丫”:指女孩子把头发束成的髻子,状如树丫。“雏女”:指少女。少女随娘上山,已成各家各户习惯。“逐队”二字表现上山者众,因山路狭小,故前后相随而成“队”。“九十九”极言其多。“竹芽”即竹笋,鲜美可食。 两首诗勾勒了台湾高山族生活习惯的某些侧面,包含着尊重与赞美。在古近代文学作品中,涉笔及于台湾高山族的实属凤毛麟角,由是更觉得本诗的珍贵。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