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去应逢阿母,来莫害王孙。
释义

去应逢阿母,来莫害王孙。

“去应逢阿母,来莫害王孙。”诗句出处:《越燕二首》;是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

上国社方见,此乡秋不归。为矜皇后舞,犹著羽人衣。
拂水斜纹乱,衔花片影微。卢家文杏好,试近莫愁飞。
将泥红蓼岸,得草绿杨村。命侣添新意,安巢复旧痕。
去应逢阿母,来莫害王孙。记取丹山凤,今为百鸟尊。

《越燕二首》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

【注释】:

去:

(一)①离开。《诗经·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②距离。《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梁丘在曹邾之间,去齐八百里。”③失去;失掉。孟云卿《悲哉行》:“孤儿去慈亲,远客丧主人。”周亮工《书影》卷一:“郡县守巡各至,问所失,吏部曰:‘吾家无一物,独去破毡具一床耳。’”④除去;舍弃;丢弃。《左传·隐公六年》:“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韩愈《与孟尚书书》:“何有去圣人之道,舍先王之法,而从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⑤婉称去世;死亡。古诗《孤儿行》:“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⑥往;到。辛弃疾《摸鱼儿》:“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⑦过去的;从前的。《新语·至德》:“斯乃去事之戒,来事之师也。”⑧助词。用于形容词后,相当于“啊”、“了”。白居易《盐商妇》:“绿鬟富去金钗多,皓腕肥来银钏窄。”(绿鬟:比喻女子乌黑的发髻。)⑨去声。汉语四声之一。⑩往;到……去。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卿可去成婚。”李白《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迁客:被贬谪到外地的官员。)(11)通“驱”。驱逐。《左传·僖公十五年》:“三去之馀,获其雄狐。” (二)jǔ 收藏。《左传·昭公十九年》:“纺焉以度而去之。”(纺线搓绳量了城墙的高度然后收藏起来。)《史记·周本纪》:“龙亡而漦在,椟而去之。”(漦lí:涎沫。椟dú:放在木匣中。)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弆”。

应:

(一)yīng ①当;应当。《三国志·吴书·吴主传》:“重则本非应死之罪。”(重:指刑法重。)苏轼《水调歌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②古国名。相传为周武王之子的封国,故址在今河南鲁山县东。 (二)yìng ①受;接受。王充《论衡·语增》:“周流应聘。”(周流:周游。)②答应;回答。《列子·汤问》:“河曲智叟亡以应。”③允许;同意。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④适合;合于。《荀子· 天论》:“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⑤应和。《史记·陈涉世家》:“杀之以应陈涉。”苏轼《后赤壁赋》:“山鸣谷应,风起云涌。”⑥对付;处置。《三国志· 魏志·钟繇传》:“得所送马,甚应其急。”⑦应验;证实。《后汉书·郭玉传》:“和帝时,为太医丞,多有效应。帝奇之。”⑧小鼓。《诗经·周颂·有瞽》:“应田县鼓。”(田:大鼓。县:悬挂。)

逢:

(一)①遇见;碰到。李白《古风·二十四》:“路逢斗鸡者。”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②迎接。王维《与卢象集朱家》:“主人能爱客,终日有逢迎。”③迎合;奉承。《孟子· 告子下》:“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恶。”④大。《礼记·儒行》:“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掖:胳肢窝。“逢掖”即大袖子。)(二)péng [逢逢]象声词。鼓声。李贺《上之回》:“蚩尤死,鼓逢逢。”

阿:

(一)助词。名词词头。多用于人名或亲属称谓之前。袁枚《祭妹文》:“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 (二)ē ①大丘陵;山陵。陶渊明《杂诗》:“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②山水弯曲处。《诗经·卫风·考槃》:“考槃在阿,硕人之。”③屋檐。 《古诗十九首》之五:“阿阁三重阶。”④曲从;迎合。《韩非子·有度》:“法不阿贵。”⑤偏袒。屈原《离骚》:“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⑥细缯。《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郑女曼姬,被阿锡。”⑦通“婀(ě)”。柔美的样子。《诗经·小雅·隰桑》:“隰(xí)桑有阿,其叶有难(nuó)。”(隰:湿地。难:茂盛。)

阿母:

①乳母。《史记·仓公传》:“故济北王~~自言足热而懑。”②母亲。《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府吏得闻之,堂上启~~。”

母:

①母亲。《诗经·小雅·蓼莪》:“无母何恃?”②老年妇女。《史记·淮阴侯列传》:“吾必有以重报母。”③雌性的(动植物)。《孟子·尽心上》:“五母鸡”。④根本,本源。《老子》第一章:“有名,万物之母。”

来:

(一)①小麦。《诗经·周颂·思文》:“贻我来牟。”②由彼至此,由远到近。跟“去”、“往”相反。《孙子兵法·九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③使……来;招致;招来。也作“徕”。司马迁《史记·文帝本纪》:“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④某一时间以后。《孟子·尽心下》:“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⑤将来;未来。陶潜《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谏:改正。追:追求。)《孟子·滕文公下》:“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斯:则。已:停止。)⑥句末助词。《庄子·人间世》:“尝以语我来。”《孟子·离娄上》:“盍归乎来!” (二)lài 慰劳。《诗经·小雅·大东》:“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职:主管。劳lào:慰劳)

莫:

①(mu)[名]日落的时候。《礼记·聘义》:“日~人倦。”(“暮”的本字。)②[代]没有什么。《庄子·秋水》:“天下之水,~大于海。”③[副]不。《墨子·公输》:“杀臣,宋~能守,乃可攻也。”

害:

(一)①伤害;损害。《左传·襄公九年》:“作而害身,不可言利。”《孔子家语·好生》:“小辩害义,小言破道。”②祸患;灾害。《周易·系辞下》:“损以远害,益以兴利。”(损:减少。益:增加。)③杀害。《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避难琅琊,为陶谦所害。”④忌惮。陶弘景《左仙公葛公碑》:“内怀猜害。”⑤险要。张衡《东京赋》:“守位以仁,不恃隘害。”⑥嫉妒。《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二)hé通“曷”。何不。《孟子·梁惠王上》:“《汤誓》曰:‘时日害丧,予与女偕亡。’”

王:

(一)①夏商周时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秦始皇以后改称皇帝。《尚书·盘庚上》:“王命众,悉至于庭。”(悉:都;全。)②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孟子·梁惠王上》:“王好战,请以战喻。”③汉以后的最高封爵。《汉书·诸侯王表》:“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涉而藩国自析。”(主父:人名。册:同“策”。析:削弱。)④诸侯或外族来朝见天子。《尚书·大禹谟》:“四夷来王。”⑤首领;同类中最特出或最大者。杜甫《前出塞》:“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⑥古代对祖父母辈的尊称。《尔雅·释亲》:“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bǐ)为王母。” (二)wàng ①统治同家。《史记·项羽本纪》:“沛公欲王关中。”《商君书·更法》:“三代不同礼而王。”②成就王业。《孟子·梁惠王上》:“七十者衣(yì)帛(bó)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孙:

①王者的孙子。也泛指其后代。《左传·哀公十六年》:“~~何自厉也。”②公子。《史记·淮阴侯传》:“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而进食,岂望报乎?”③猴子的别称。王延寿《王孙赋》:“有~~之狡兽,形陋观而丑仪。”④蟋蟀的别称。《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卷下:“[蟋蟀]楚人谓之~~。”

孙:

(一)①儿子的儿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②孙子以后的各代。《汉书·曹参传》:“至哀帝时,乃封参玄孙之孙本始为平阳侯。”(本如:人名。)③再生的;细小的。嵇康《琴赋》:“乃斫(zhuó酌)孙枝。”(斫:砍去。) (二)xùn ①恭顺;谦让。《礼记·缁衣》:“恭而莅之,则民有孙心。”(莅lì:临。)《汉书·韩王信传》:“为人宽和自守,以温颜孙辞承上接下。”②出奔;逃亡。《春秋·庄公元年》:“夫人孙于齐。”


  • 上一篇:缘池并戏双鸳鸯,田田翠叶红莲香。
  • 下一篇:燕王爱贤筑金台,四方豪俊承风来。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