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原始社会的教育 |
释义 | 原始社会的教育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如果从元谋人的群居生活算起,到夏朝建立的前夕为止,大约经过了170万年左右。原始社会发展得这样缓慢,是因为生产力的低下,但不管它的生产力是如何的低下,也需要教育来进行物质的生产和人的再生产,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推进社会的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培养适应集体生产劳动和集体生活需要的人。这时的教育,没有文字、没有书本、没有学校、没有专职的教师,教育是通过语言、口耳相传和实际行动的模仿这样的手段来进行的,也就是通过长辈的言传身教对儿童和后辈进行教育。根据解放后对还处在原始状态的少数民族的调查,对儿童的教育一开始就在生产劳动中进行,儿童跟随大人去采集,大人采什么,孩子也采什么,并在采集过程中识别能吃、不能吃、生吃、熟吃,五六岁时做搬家、打猪的游戏,帮助母亲看牛、羊,挤奶,七八岁时练习骑马、寻马、溜马,九十岁开始学习射击,十一二岁随成人打猎,十六七岁就会放马、套马和独立狩猎。每当游猎之后,或是遇到节日,年长者或是氏族首领与他们的氏族部落成员一起,围坐在篝火旁讲述本氏族的英雄业绩、亲族关系、生产知识和民族风俗习惯的由来和演变等等。原始社会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阶级,所以教育没有阶级性,而具有平等性、普及性和社会性,教育是大家的事情,密切结合生产实际和生活实际,但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所以教育又具有原始性。到了原始社会末期,氏族公社解体,私有财产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出现分离,知识渐渐向少数人集中,教育也就开始出现了阶级性的色彩。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