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尺长条百尺枝,丹桂青榆相蔽亏。”诗句出处:《杂曲歌辞·行路难》;是唐朝诗人卢照邻的作品。
君不见长安城北渭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
昔日含红复含紫,常时留雾亦留烟。春景春风花似雪,
香车玉舆恒阗咽。若个游人不竞攀,若个倡家不来折。
倡家宝袜蛟龙帔,公子银鞍千万骑。黄莺一向花娇春,
两两三三将子戏。千尺长条百尺枝,丹桂青榆相蔽亏。
珊瑚叶上鸳鸯鸟,凤凰巢里雏鹓儿。巢倾枝折凤归去,
条枯叶落狂风吹。一朝零落无人问,万古摧残君讵知。
人生贵贱无终始,倏忽须臾难久恃。谁家能驻西山日,
谁家能堰东流水。汉家陵树满秦川,行来行去尽哀怜。
自昔公卿二千石,咸拟荣华一万年。不见朱唇将白貌,
惟闻素棘与黄泉。金貂有时须换酒,玉麈但摇莫计钱。
寄言坐客神仙署,一生一死交情处。苍龙阙下君不来,
白鹤山前我应去。云间海上邈难期,赤心会合在何时。
但愿尧年一百万,长作巢由也不辞。
《杂曲歌辞·行路难》唐朝诗人卢照邻的作品。【注释】:
尺:
(一)①长度单位。十寸为一尺。古代以六寸或八寸为一尺。《荀子·非相》:“身长七尺。”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②尺子,量长度的器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③喻微,少。陆机《长歌行》:“尺波岂徒旋。”(徒:空。)④尺脉(中医诊脉时第三指所按之处)的简称。《难经》:“脉三部:寸、关、尺。”[尺牍]书信。牍,木板。古代书写用狭长的竹简或木板,长约一尺,故书信称尺简或尺牍。如用绢帛,则称尺素。《汉书·陈遵传》:“性善书,与人尺牍,主皆藏去(jǔ)以为荣。”(书:写字。主:指收信人。去:收藏。)也泛指书写的文字。《后汉书·北海靖王传》:“帝驿马令作草书尺牍十首。”(驿马:传递公文的马。) (二)chě 我国古代音乐工尺谱的记音符号之一。长:
(一)①长度;两端的距离。《考工记· 车人》:“车人为车,柯长三尺。”②长度大。与“短”相对。1.指空间。古乐府(木兰诗》:“北市买长鞭。”2.指时间。《韩非子·难一》:“矜伪不长,盖虚不久。”③巨大。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会:一定。济:渡。)④辽阔。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鸟飞不到吴天长。”⑤经常。张籍《猛虎行》:“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⑥长处;专长。韩愈《画记》:“以为非一工人之所能运思,盖丛集众工人之所长。”⑦擅长。《三国志· 吴书·周瑜传》:“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 (二)zhǎng ①年龄大;辈分高。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②排行第一。《史记·李斯列传》:“始皇有二十馀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③首领;首长。《礼记·曲礼下》:“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牧:官名。)④生长;成长。贾谊《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⑤抚养。《诗经· 小雅·蓼莪》:“长我育我。”⑥滋长。《诗经·小雅·巧言》:“君子屡盟,乱是用长。”(盟:盟誓。用:以。)⑦增进;增强。《礼记·学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反:反省。)⑧提高。李白《与韩荆州书》:“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青萍:剑名。结绿:玉名。)条:
①树名。山楸。《诗经·秦风·终南》:“终南何有? 有条有梅。”②细长的树枝。《诗经·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汝坟:汝水大堤。枚:树干。)③长的;长条的。《尚书·禹贡》:“厥草惟繇,厥木惟条。”(繇:茂盛。)④条理;秩序。《尚书·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纲:鱼网的总绳。)⑤条款;分项。《战国策·秦策一》:“科条既备,民多伪态。”(科:条文。)白居易《与微之书》:“其余情况,条写如后。”⑥通达。《汉书·礼乐志》:“声气远条凤鸟翔。”(声气:指祭祀的歌声及牲体的香气。)⑦量词。用于长形的或分项目的。《汉书·刑法志》:“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大辟四百九条,千八百八十二事。”(大辟:死刑。)张鷟《朝野佥载》:“与之绳万条,以为钱贯。”百:
①数词。十的十倍。《汉书·律历志上》:“纪于一,协于十,长于百。”(纪:记数。协:合。长:增多。)②指虚数,众多的。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尺:
(一)①长度单位。十寸为一尺。古代以六寸或八寸为一尺。《荀子·非相》:“身长七尺。”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②尺子,量长度的器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③喻微,少。陆机《长歌行》:“尺波岂徒旋。”(徒:空。)④尺脉(中医诊脉时第三指所按之处)的简称。《难经》:“脉三部:寸、关、尺。”[尺牍]书信。牍,木板。古代书写用狭长的竹简或木板,长约一尺,故书信称尺简或尺牍。如用绢帛,则称尺素。《汉书·陈遵传》:“性善书,与人尺牍,主皆藏去(jǔ)以为荣。”(书:写字。主:指收信人。去:收藏。)也泛指书写的文字。《后汉书·北海靖王传》:“帝驿马令作草书尺牍十首。”(驿马:传递公文的马。) (二)chě 我国古代音乐工尺谱的记音符号之一。枝:
①枝条。《庄子·山木》:“见大木枝叶盛茂。”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千朵万朵压枝低。”②歧出的,分支。《庄子·骈拇》:“骈拇枝指出乎性哉。”(骈拇:拇指与第二指连生。)《吕氏春秋·慎行》:“尽杀崔杼之妻子及枝属。”③肢体;四肢。《吕氏春秋 · 圜道》:“感而不知,则形体四枝不使矣。”④支撑;支持。《左传 ·桓公五年》:“蔡、卫不枝,固将先奔。”⑤抵御;抗拒。《新序·善谋上》:“足以枝于秦。”⑥量词。[枝梧]1.抗拒。《史记·项羽本纪》:“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2.支撑。《水经注·漯水》:“以木为圆基,令互相枝梧。”费昶《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鬓摇九枝花。”白居易《长恨歌》:“梨花一枝春带雨。”丹:
①丹砂的省称。俗称朱砂。一种红色矿物,从中可提炼汞(gǒng),即水银。《史记·货殖列传》:“巴蜀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②赤色。杜甫《垂老别》诗:“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③比喻赤诚。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喻史册。)④古代道家以丹砂炼药,所炼秘药称“丹”。江淹《别赋》:“守丹灶而不顾。”桂:
①植物名。桂皮树。《楚辞·离骚》:“杂申椒与桂菌兮,岂维纫夫蕙茞。”②植物名,指木樨。三国·魏·繁钦《弥愁赋》:“整桂冠而自饰,敷綦藻之华文。”青:
①深绿色。刘禹锡《陋室铭》:“草色入簾青。”②蓝色。《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③黑色。《尚书·禹贡》:“厥土青黎。”④青色的东西。《汉书·成帝纪》:“青绿,民所常服。”⑤青州,古州名。先秦为九州之一。在今山东境内。榆:
①榆树。落叶乔木。三四月开花,色淡绿而紫。《诗经·唐风·山有枢》:“山有枢(shū),隰(xí)有榆。”(枢:刺榆。隰:低湿之地。)②星名。古诗《陇西行》:“天下何所有?历历种白榆。”相:
(一)①互相;相互。《左传·隐公元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②递相;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吕氏春秋·疑似》:“为高葆祷于璐,置鼓其上,远近相闻。”③质地;实质。刘峻《辩命论》:“昔之玉质金相,英髦秀达,皆摈斥于当年,韫(yùn)奇才而莫用。”(髦:俊杰。韫:藏。)[相对]相向。元稹《与李十二夜饮》:“寒夜灯前赖酒壶,与君相对兴(xìng)犹孤。”(二)xiàng ①察看;仔细看。《诗经·大雅·公刘》:“相其阴阳,观其流泉。”②占视。迷信者看外形而断定人与事的吉凶祸福。《荀子·非相》:“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③相貌;形貌。《荀子·非相》:“形相虽善而心术恶。”④辅佐;扶助。《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⑤官名。1. 辅佐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吏。《史记·魏世家》:“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贤相。”2.汉代另指诸侯国的实际执政者,地位相当于郡太守。《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又使为相。《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仁宗至和二年》:“帝新相文彦博、富弼,意甚自得。”⑥司仪赞礼者。《淮南子·主术》:“口能言而行人称辞,足能行而相者先导。”(行人:古时的外交官。)⑦选择。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自古相女配夫,新状元花生满路。”蔽:
①遮盖;遮挡。《楚辞·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②隐藏。《管子·内业》:“全心在中,不可蔽匿。”③隐覆;埋没。《孔子家语· 辨政》:“匿人之善,斯为蔽贤。”④蒙蔽;壅蔽。《资治通鉴·周纪一》:“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荀子·解蔽》:“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闇于大理。”⑤弊端;毛病。江淹《杂体诗序》:“重耳轻目,俗之恒蔽。”(恒:常。)⑥屏障。《左传·昭公十八年》:“叶在楚国,方城外之蔽也。”(叶:地名。方城:山名。)⑦概括。《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亏:
①缺损;亏欠。《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日中则移,月满则亏。”《周易·谦》:“天道亏盈而益谦。”(益:增益。)②减少。《史记·三王世家》:“亏膳贬乐。”(贬:减少。乐:音乐。)③毁坏;伤害。《诗经·鲁颂·閟宫》:“不亏不崩。”(崩:毁坏。)司马迁《报任安书》:“今以亏形为扫除之隶。”(隶:奴仆。)④损害。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至于亏名损实,为国为身,知其不可,不敢妄冒。”《左传·昭公九年》:“君之卿佐,是谓股肱(gōng),股肱或亏,何痛如之。”(卿佐:辅佐君主的卿大夫。股:大腿。肱:手臂。)⑤辜负;对不住。《后汉书·王允传》:“责轻罚重,有亏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