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卫将军玉印歌》
释义

《卫将军玉印歌》

泰不华

武皇雄略吞八荒,将军分道出朔方。

甘泉论功谁第一,将军金印照白日。

尚方宝玉将作匠,别刻姓名示殊赏。

蟠螭交钮古篆文,太常钟鼎旌奇勋。

君不见祁连山下战骨深,中原父老泪满襟。

卫后废殂太子死,茂陵落日秋风起。

天荒地老故物存,摩挲断壁悲英魂。

泰不华(1304—1352),元书法家。字兼善、 伯牙吾台氏,初名达普化,文宗为改今名。父官台州录事,遂家台州(今浙江临海)。至治元年(1321)赐进士及第, 授集贤修撰,官至礼部尚书。工书,尤善篆隶,师法徐铉、张有而稍变之,温润遒劲,自成家数。尝重辑《复古编》十卷。

古印章从史学的角度看,是珍贵的文物。古代诗人题咏古印时,如果发现该印是历史名人的,那么总爱紧扣其事迹来阐发其文史价值。这可说是古代咏印诗的模式之一。元人泰不华的《卫将军玉印歌》,在这方面是最为典型的。

先说卫将军玉印在元代的传颂情况。姑苏(今江苏苏州)收藏家陆友仁曾获一古玉印,其文曰“卫青”,经临川王顺伯鉴定为汉代遗物。于是,文学家们颇乐于为之题咏,如虞集就写了《赋卫青玉印诗》,揭傒斯《题姑苏陆友仁藏卫青玉臃也写道: “白玉蟠螭小篆文,姓名识得卫将军。”而泰不华这一首,写得更富有史学意蕴和鉴赏价值。

卫将军,即卫青(?—前106),西汉名将, 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他是卫皇后之弟,原系平阳公主家奴,后为汉武帝重用,官至大将军,封长平侯。西汉初年起,匈奴贵族不断攻扰北方诸郡,卫青和霍去病先后七次率军出击,打败了匈奴主力,控制了河套地区,解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

这首咏印诗一开头就赞颂了汉武帝的雄才大略。 “武皇雄略吞八荒”,武皇就是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他的文治武功很著名,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诸方面均颇有不同成效。八荒,泛指八方荒远之地。 《说苑·辨物》: “八荒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诗人用一“吞”字,生动地点出了武功所到的广袤疆域。这是明写武皇,暗写卫青。在这一宏阔的历史背景上,诗人进一步点明卫青对西汉王朝的贡献: “将军分道出朔方。”朔方,就是北方,又是汉武帝所置的一个郡名,辖境相当今内蒙河套西北部及后套地区,这是汉代一向为匈奴攻扰的地区。出朔方,意为率军出击,发动攻势,从而平定北方。

甘泉,是宫名,故址在今陕西淳化西北甘泉山,原为秦代林光宫,汉武帝增筑扩建后,常来此避暑并接见侯王大臣、外国使者。诗的第三至六句,是说在甘泉宫论功行赏。 “谁第一”,实际是说卫青第一。于是封“将军”,赐“金颖,这里的“金”并非实写,而是誉美之词,是为了突出印章辉煌显赫的价值和光照日月的美质,故而下文咏此印又有“尚方宝玉”之语。尚方,是官署名,秦始置,主造皇家所用刀剑等兵器及玩好器物。将作匠,官名,秦设置时称将作少府,汉改称将作大匠,职掌宫室、宗庙、陵寝及其他土木营建。直至元代,更掌管金、玉、织造、刺绣等手工艺品的制作。这四句诗是说,卫青功勋卓著,赐以御府宝玉并由将作监制为将军印,刻上卫青姓名,以表示特殊的奖励,特出的赏赐。

“蟠螭交钮古篆文”,这是在咏赞了将军印的政治价值之高和印材质地之良以后,进一步描述其印钮造型之美和印面篆刻之美。印钮又称印鼻,古代鉩印上端都有钮,穿孔可以佩带。先秦古鉩有鼻钮、台钮等形式,至汉代又有螭钮、龟钮、马钮等不同造型。螭,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 属蛟龙一类。一个“蟠”字,又突现了所雕刻的螭那种盘曲蛰伏的形态。这种立体的造型美,也是由春秋战国青铜器上浅浮雕的蟠螭纹发展而来的。所谓“古篆文”,根据汉印规制推测,当是用秦以来流行的小篆这种书体刻制的,揭傒斯题咏此印的诗句“白玉蟠螭小篆文”也可证。至此,就印章艺术的本体来说,诗人已咏赞了它的三美:光润洁白的玉质印材之美、盘互交错的雕刻印钮之美和随体诘诎的篆文印面之美。

诗人据此还再一次强调了皇恩殊赏: “太常钟鼎旌奇勋”。太常,是官府名,秦时称奉常,汉代改称太常,掌管宗庙礼仪之类。钟鼎是古代最重要的礼器,上面铭刻文字,或记事,或表彰功德。旌,也就是表彰。这句是说,由皇家司礼仪之官举行授印仪式,把卫青的奇功殊勋铭刻于礼器,既美其所称,又美其所为,使之昭著后世。当然,这可能是形容之词,是以文学语言通过赐印及其典礼以颂扬卫青的军功。

接着,诗人用“君不见”笔锋一转,从另一面来咏唱慨叹,把诗意推进了一层。历史及其发展,常有其种种形式的两面性。诗云: “古来征战几人回”, “一将成名万骨枯”……卫青的殊赏奇勋,同样是建立在白骨堆上的。想当年,中原开往北方抗击匈奴的一批批兵士,不是去的多,回的少吗?所以说: “祁连山下战骨深,中原父老泪满襟。”祁连山,总指甘肃西部和青海东北边境山地,这里指卫青率军与匈奴交战的广漠地区。这两句诗,就其形象思维而论,可借用《文心雕龙》所说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来形容。

诗人“神与物游”的思维是流动不居的,它又从另一方位切入,展开于另一历史侧面的回忆之中:卫青之姐卫皇后(卫子夫),原先也是平阳公主家的歌女,后入宫,生了戾太子(刘据),被立为皇后。接着其弟卫青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姊子霍去病亦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皆封侯,荣耀一时,好不显赫!然而好景并不太长,终于祸起萧墙。作为历史人物,汉武帝虽然是有所作为一代雄主,但也颇有其庸俗的一面,如极端迷信,挥霍无度等,特别是晚年多病时,就怀疑有人以“巫蛊”之术加害于他。所谓巫蛊,是当时一种迷信,认为用巫术诅咒及用木偶人埋在地下可以害人。征和二年(前91),江充诬告太子宫中埋有木人,太子刘据十分恐惧,就杀了江充,汉武帝发兵追捕,太子也举兵抗拒,激战五日,死者数万。后来太子兵败自杀,卫皇后随即被废,也自杀。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巫蛊之祸”。 “卫后废殂太子死”,这是一幕鲜血淋漓的悲剧……

至于汉武帝刘彻,他虽然一生祀神求仙,炼丹饮露,以图长生不老,然而“天若有情天亦老”,也如他在《秋风辞》中所悲叹的: “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奈老何!”刘彻毕竟免不了成为历史上的匆匆过客,他的陵墓在茂乡(今陕西兴平县东北),故称茂陵。唐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就有句云: “茂陵刘郎秋风客”。泰不华化用了这一典故, 写道:“茂陵落日秋风起”。试想,在荒寂凄其的茂陵,落日西沉,暮色苍茫,秋风萧瑟,木叶飘零,这是一幅何等黯淡悲凉的画面,这是一种何等低回深沉的情调,其中又含蓄着嘲讽的意味,它与诗的第一部分热烈明快的赞颂成了鲜明的对照!

最后两句,诗人由历史的追溯回到现实,回到手中的卫将军玉印上来。天荒地老,这是形容历时的久远。李贺《致酒行》: “天荒地老无人识。”泰不华感到,历史的长河从西汉流至元代,真可说是天荒地老了。汉武帝、卫皇后、大将军、戾太子……这些风流人物早已被历史的激浪所淘尽了,但是,作为历史的见证——卫将军玉印却依然存在,怎能不令人审视故物,摩挲断璧——已经残损了的玉印,而悲慨汉代名将卫青的英魂呢?

这首诗的特点是把咏印和咏史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用具体生动的画面、形象来描述、咏唱,从而极大地拓展了印章鉴赏的思维空间和审美内涵,然而又不离古印章的本体。这对于今天的古印的鉴赏和咏印诗的写作,可说是有所启发的。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0: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