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刘桢 ·斗鸡诗 |
释义 | 刘桢 ·斗鸡诗曹丕在 《与吴质书》中说: “ (刘)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的确,刘桢虽不是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者,但他的五言诗却一直负有盛誉。《斗鸡》便是其著名的篇什之一。 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共十句。诗的头两句,作者便单刀直入地切近描绘对象——“丹鸡披华采,双距如锋芒。”红色雄鸡身着华丽的羽毛,它的双爪如刀剑般锐利。简洁地勾勒出了斗鸡气宇轩昂的不凡风度,写出了斗鸡强壮的体魄和逼人的力量。篇首迎面一“丹”字,朱红耀眼,既吸引了读者,又给全诗笼罩了一种浓烈急迫的紧张气氛。这只是从静态上描绘鸡的外部形象特征,下面的“愿一扬炎威,会战此中唐”则是从心理上着笔。斗鸡不仅在身体上有压倒对手的条件,就是在心理上也有一决胜负的准备。它希望表现自己不可阻挡的威力,在斗鸡场上一展身手。“中唐”,厅堂前的空地,这里指斗鸡的场地。“利爪探玉除,瞋目含火光。”场中的斗鸡用锋利的爪子在石阶上试探,瞪圆的眼睛充满了愤怒的火光。斗鸡完全地进入了临战的状态,已经跃跃欲试了。用了 “探”字,说明这只鸡是久经沙场,经验丰富,虎视眈眈之中不忘谨慎小心。在这里,诗人又一次提到了鸡的脚。斗鸡胜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脚。诗人笔下的鸡脚锐如“锋芒”,犀利无比。诗的第二句是具体形象的比喻,侧重利中之快,而这句却是概括性的词组,侧重利中之狠。二者虽有差异,却也殊途同归,充分渲染了鸡爪的威力。非但鸡爪威力巨大,就连小小的鸡眼也是以怒相待,火光充溢。鸡的头上是闪闪的火焰,下面是锐利的双距,上下相应,状写出鸡的英武凶猛的神态,也传达出鸡的嫉恶如仇、奋发搏击的气概。 以上六句写斗鸡战前的雄姿气势,对象单一,中心突出,而行文却一波三折,回旋起伏。由鸡的静态、心态、神态三方入手落笔,精炼之中含变化、铺叙之中有照应,流畅而活泼,足见作者笔法 “妙绝时人”。 最后四句写激战中斗鸡的情态。“长翘惊风起,劲翮正敷张。”长长的尾毛一跃而起,呼呼抖动成风,刚劲的翅膀正要全部展开,场上斗鸡一刹那间的动作被作者及时捕捉入诗,“长翘”、“劲翮”反复描写,增加了鸡冲击的力度。至此,鸡虽未与对手交锋,但战斗气氛十分强烈,已到了剑拔弩张的时刻,情节分外牵人魂魄。“翮(he)”,羽毛中间的硬管,此处指斗鸡的翅膀,有时也泛指鸟类的翅膀。曹植《送应氏》诗有。“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元代李祁《题画鹰》有“劲翮排霜戟,天寒气转骄”,其中的“劲翮”竟完全与此诗相同。“轻举奋勾喙,电击复还翔。”这是真正的交锋,短兵相接的白刃化战斗。鸡轻快地抬起头,张开勾勾的嘴啄向对手,闪电般攻击之后又飞回原地,等待着再次进攻的机会。若说前两句是徐缓悠扬的慢镜头画面,那这最后两句正是急促紧凑的快速切换,精采激烈,动感极强。全诗至此戛然而止,胜负未写,而读者心中却雌雄已决。 刘桢“仗气爱奇,动多振绝,真骨凌霜,高风跨俗”(钟嵘《诗品》),他的性格与追求在此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诗中的斗鸡有着非凡的胆略和超然不群的英姿,这一形象正是诗人的绝好写照。全诗的基调昂扬健康,积极向上。结构严谨自然,角度节奏变化有致。语言隽逸刚劲,句式整齐。“七子”中应玚亦有《斗鸡诗》,然评论家独看重刘桢此诗,其中因由尽在不言之中了。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