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北游录(之一)》 - 〔清〕谈迁 |
释义 | 《北游录(之一)》 - 〔清〕谈迁〔清〕谈迁 癸巳闰六月乙亥,微雨,寻霁。朱太史午隙欲游虎丘,怂恿之。贳一舟,经半塘,道柳成列,不似髡我西湖也。酒数行,及山下,并葛衫蒯屦,导隶噤声,夕阴吹凉,眉宇生绿。自生公石、剑池、鹤涧而上,登灵岩寺,径转庑旋,领略幽旷。返,而材官建德朱氏酌太史,临流披襟,余辈为不速之客。钱塘黄文甫宏宪师天主教,谙日家言,诋僧一行、郭守敬之学为未至。余素苦觞政,以太史知我,免于濡首。席散,漏尽二十刻。 ——《北游录》 〔注释〕 谈迁(1593—1657),字孺木,浙江海宁市人,著名史学家,著有《国榷》。《北游录》是谈迁于顺治十年(1653)至顺治十三年(1656)去北京期间的见闻录。其中《记程》、《记邮》均系日记类文字。 寻霁:寻,不久;霁,晴朗。 朱太史:即聘谈迁为记室而谈氏得以北游访学的朱之锡。朱氏字孟九,号梅麓,官弘文院编修,浙江义乌人。 贳(shì):租用。 髡(kūn):古代一种剃去头发的刑罚。又剪去树枝亦曰髡。文中二义兼用。 蒯屦:草鞋。 材官建德朱氏:材官,古时指掌管建筑材料的官员,清代习惯称将军、总督、巡抚麾下差弁为材官。建德,今浙江省建德市。 黄宏宪:字文甫,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明崇祯时与徐光启共订历法,官光禄寺署正,后弃官归,是位天文数学家。 日家言:日家,指通晓占候星卜者,日家言即这方面的学识理论。 僧一行、郭守敬:古代天文学家。 觞政:酒令。 濡首:意为醉倒被酒,病酒。 谈迁的“北游”,并非徜徉山水之游,而是考订其《国榷》史实的游学。由于《国榷》第二次定稿时已是山河易主,先朝沦亡,所以这次游学是深怀着民族情绪和亡国哀痛的。这样,作为史学家的他的笔下的日志,自然少有闲逸情趣,而在严谨的风格中时时渗出一种冷峻的悲慨。即使偶有类似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的文字,也是不以刻意描绘为职志,仅在淡而隽、朴而韵的笔调下轻加点染而已。《北游录》原非山水注,风物篇,这是首当把握的。 这一则记述虎丘夏游,较少史迹考订、故事钩稽,“游”的情味颇足浓。因为是闰六月,时当溽暑,所以“游”的旨意应以“阴凉”、“幽旷”的寻求为主,不然游得满头大汗,有何乐趣雅兴呢? 由七里山塘一线租一船冶游,水风清凉,是游虎丘的好路线。谈迁写塘岸的杨柳成行,写山脚“夕阴吹凉”,都非常贴切夏游之乐。“眉宇生绿”四字最为醒目清心,一“ 绿”字尤如凉意袭人,随伴而行,十分快意。山中足迹也是“迳转庑旋”,曲折盘旋于山径小道上,一意“领略幽旷”韵味。此类文字全显得淡隽轻远而又很洗练剔透,承沿有晚明小品的某种审美倾向。 但是,“不似髡我西湖也”七字,置于文之中,顿生警策。熟知清初史实的都明白这一“髡”字的分量。清兵进驻杭州后,牧马西湖,湖柳尽爨。浙东西是清顺治初抗击八旗之师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清政权的严加惩处也最为激烈。谈迁是浙人,他的感受无疑深沉之至,所以,见金阊山塘之柳,不由笔底溢起悲苦,写下了这七字之句。 至于附记黄宏宪的事,则可作为考查明清之际西学引入的史料,是一个科学家的行迹载录。对此,谈迁未加任何评论,也见出史学家严谨的客观的态度,笔触轻淡而仍有味,让读者从一“师”、一“谙”、一“诋”之间自去领略。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