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净土宗祖庭 |
释义 | 净土宗祖庭中国佛教宗派中净土宗较为特殊,组织体系简单,修持最为方便,只要口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往生“西方净土”。较早倡导往生西方净土的是庐山东林寺(见本章第四节)的慧远法师,但奠定后世净土立宗基础的是玄中寺的昙鸾。玄中寺又名“石壁寺”、“石壁永宁禅寺”,昙鸾于北魏延兴二年(472)建造,位于今山西交城县的石壁山中,入石壁山,“路折八九里,云藏四五峰”处即是。这里群峰叠翠,壁峭崖陡,突兀嶙峋,石壁寺因此得名。昙鸾在此精修净业,自行化他,声名卓著,寺院日有起色。隋唐时代,道绰和善导相继来此弘扬净土法门,连唐太宗也于贞观二年(628)前来参拜,可见当年寺院影响之大。随着净土念佛的普及,信众越来越多,寺院范围也逐步拓展,仅唐代贞观和开元年间就大修过两次。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寺院毁于火灾,住持元钊法师大力修复;金末又毁于兵火,至元初惠信禅师修复。元代末期广安禅师募资重修,殿堂规模超逾前代,据说不仅本寺兴盛,仅下院就有四十处之多。明清时虽有修葺,但寺宇已日渐衰败,成抱残守缺之势。1954年以后,在中外佛教界朋友的关心和支持下,寺院建筑设施渐次修复。现寺宇分为三部分:前院、中院和后院。沿中轴线从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七佛殿、千佛阁,配以祖师殿、廊庑僧寮和秋蓉塔,整座建筑随山势纵横擘划,错落有致。寺内所藏金石文物以元代仿旧拓重刻的“石壁寺铁弥勒像颂碑”最为珍贵,次有“甘露文坛碑”等,还藏有近千尊木雕、泥塑、铁铸的大小佛像。另外,大雄宝殿内悬有十六尊者画像,据说其中有些是明代的原作。 1983年7月21日,玄中寺举办了一次灵骨入塔法会,塔额和塔铭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笔书写,曰:“日本国菅原惠庆长老之塔”。 香积寺,位于长安县神禾原西端,北距西安城约14公里。唐代诗人王维的“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说的就是这里。今存寺院是原香积寺的善导塔院。善导是净土宗大师。贞观十五年(641)去玄中寺从道绰学习,得《观无量寿经》奥义,乃继承净土法门的衣钵,赴京城长安弘扬。善导先后在长安悟真寺、实际寺、光明寺、慈恩寺等居住传法。悟真寺位于蓝田覆车山,隋开皇时净业法师建。实际寺也是隋代建造,本为薛国公宅,其妻舍宅造寺;后善导的弟子为该寺寺主,在寺内造净土堂,“雕甍画拱之异,穷造化之规模;圆珰方镜之奇,极人天之巧妙”(《隆阐法师碑》)。光明寺位于城内怀远坊,开皇四年(584)文帝为沙门法经所立,因蜡烛自然发焰,命名为“光明寺”。武则天时,这个寺的僧人宣政进《大云经》,又改名“大云寺”。寺中有一座楼阁,极为高大,时人称为“七宝台”。据《佛祖统纪》卷三九记述,善导在长安鼓吹净土念佛,“满长安中并从其化,有终身诵《弥陀经》十万至三五十万卷,日课佛名一万至十万声者。师念佛时有光明从口出,后高宗朝赐名曰“光明云”。善导在永隆二年(681)去世,他的弟子怀恽葬其遗骸,建寺立塔,即香积寺和善导塔。北宋时曾一度改名“开利寺”,明代寺院衰败,呈“野寺荒原”之态。1975年大修时,全寺仅有两座小殿及数间僧房,善导塔和净业塔业已残败不堪。大修重建了大雄宝殿,加固了两塔,又添建了佛堂和僧房等。善导塔平面方形,是密檐式砖塔,十一层,现高33米。日本净土信众为了缅怀祖师,1980年5月14日与中国佛教信徒一起在香积寺举行法会,纪念善导大师逝世一千三百周年,并演雅乐,栽青柏,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有《赞词》曰:“千三百年,塔留香积。寂而常照,星曜东方。法然续起,宗风正扬……善信亿万,同具至诚。六时佛号,千载祖庭”云云。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