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人外遗世虑。
空端结遐心。
曾是巢许浅。
始知尧舜深。
苍生讵有物。
黄屋如乔林。
上德抚神运。
冲和穆宸襟。
云雷康屯难。
江海遂(一作逐)飞沈。
天工寄人英。
龙衮瞻君临。
名器苟不假。
保厘固其任。
素质贯方领。
清景照华簪。
慷慨念王室。
从容献官箴。
云旗蔽三川。
画角发龙吟。
晨扬天汉声。
夕卷大河阴。
穷人(一作久)业已宁。
逆虏遗之擒。
然後解金组。
拂衣东山岑。
给事黄门省。
秋光正沈沈。
壮心与身退。
老病随年侵。
君子从相访。
重玄其可寻。
《送韦大夫东京留守》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注释】:
冲:
①摇动的样子。《诗经·小雅·蓼萧》:“既见君子,鞗(tiáo)革冲冲。”(鞗:连接缰绳和嚼子的铜环。革:皮制的马络子。)②直上;飞升。黄巢《不第后赋菊》:“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③冲洗;冲激。《老残游记》第十四回:“那庄子上的人,被水冲的有一大半。”④虚;空虚。《老子》:“大盈若冲,其用不穷。”⑤谦虚。《三国志·魏书·荀彧传》:“皆谦冲节俭。”⑥幼小。谢朓《齐敬皇后哀策文》:“方年冲藐。”和:
(一)①谐和; 协调。《诗经·小雅·宾之初筵》:“籥(yuè)舞笙鼓,乐既和奏。”(籥:古管乐器。)引申为安适、平和。《战国策·赵策四》:“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qiǎng)步,日三四里,少(shāo)耆(shì)食,和于身也。”(殊:很。强:勉强。耆:同“嗜”。)《吕氏春秋·达郁》:“心志欲其和也。”②谦和;平和。《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颜色愈和。”③和睦;融洽。范仲淹《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俱兴。”④和解;讲和;和好。《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西和诸戎,南抚夷越。”(戎:古时对我国西部各民族的称呼。夷越:古时泛指我国南方的各民族。)《孙子·行军》:“无约而请和者,谋也。”⑤调和;调节。《吕氏春秋· 贵公》:“阴阳之和,不长一类。”⑥温暖。范仲淹《岳阳楼记》:“春和景明,波澜不兴,上下天光,一碧万顷。”⑦连带;伴随。杜荀鹤《山中寡妇》:“时挑野菜和根煮。”⑧车铃。傅玄《良马赋》:“结以轾(zhì)轩,节以和铃。”(轾:车前低后高。轩:车前高后低。节:节奏。)《左传·桓公二年》:“锡鸾和铃。”(分别为四种铃,悬挂在车的不同部位。)⑨古代乐器名。即一种小笙。《仪礼· 乡射礼》:“三笙一和而成声。” (二)huò 搀合。沈括《梦溪笔谈·活版》:“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冒:蒙盖。)穆:
①和畅;美好。《诗经·大雅·烝民》:“穆如清风。”②恭敬;肃敬。《尚书·金縢》:“我其为王穆卜。”( 卜:占卜。)③和睦;和好。陆机《汉高祖功臣颂》:“上穆下亲。”④古代宗庙及祖先神位排列的位次。始祖居中,二、四、六代居左,称昭,三、五、七代居右,称穆。后世也以昭穆代指左右。《礼记·中庸》:“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⑤深远,幽微。屈原《九章·悲回风》:“穆眇眇之无垠兮。”[穆穆]1. 端庄恭敬。《诗经·周颂·雍》:“天子穆穆。”2. 美好;和美。《古诗八首》之八:“穆穆清风至。”宸:
①屋檐。何晏《景福殿赋》:“芸若充庭,槐枫被宸。”②深邃的房屋。③帝王的住所。王勃《九成宫颂》:“宸扉(fēi)既辟。”④帝王。宋之问《松山岭应制诗》:“芳声耀今古,四海儆(jǐng)宸威。”(儆:警戒。)宸襟:
帝王的胸怀。何逊《九日侍宴乐游苑》:“~~动时豫,岁序属凉氛。”
- 上一篇:山青青兮水潺[氵爰]。
- 下一篇:匈奴遥俯伏,汉相俨簪裾。
诗文 |
冲和穆宸襟。 |
释义 |
|
“冲和穆宸襟。”诗句出处:《送韦大夫东京留守》;是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