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上阊阖开,履下鸿雁飞。”诗句出处:《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是唐朝诗人储光羲的作品。
苍芜宜春苑,片碧昆明池。谁道天汉高,逍遥方在兹。
虚形宾太极,携手行翠微。雷雨傍杳冥,鬼神中躨跜。
灵变在倏忽,莫能穷天涯。冠上阊阖开,履下鸿雁飞。
宫室低逦迤,群山小参差。俯仰宇宙空,庶随了义归。
崱屴非大厦,久居亦以危。
【注释】:
诗文 | 冠上阊阖开,履下鸿雁飞。 | |
释义 | 冠上阊阖开,履下鸿雁飞。“冠上阊阖开,履下鸿雁飞。”诗句出处:《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是唐朝诗人储光羲的作品。 金祠起真宇,直上青云垂。地静我亦闲,登之秋清时。 | 苍芜宜春苑,片碧昆明池。谁道天汉高,逍遥方在兹。 虚形宾太极,携手行翠微。雷雨傍杳冥,鬼神中躨跜。 灵变在倏忽,莫能穷天涯。冠上阊阖开,履下鸿雁飞。 宫室低逦迤,群山小参差。俯仰宇宙空,庶随了义归。 崱屴非大厦,久居亦以危。 【注释】: 冠:(一)①帽子的总称。《战国策·魏策四》:“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跣xiǎn :光着脚。)②类似冠的东西。《聊斋志异·促织》:“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 (二)guàn ①戴帽子。《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冠乎?’曰:‘冠。’”(许子:当时农家许行。)②古代的一种仪式。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字:命以字。)男子成年也称冠。《论语·先进》:“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yú),咏而归。”(沂:水名。风:吹风。舞雩:古代求雨之壇。)③居第一位。《史记·萧相国世家》:“位冠群臣,声施后世。”上:(一)①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②等级高或质量好的。《天工开物·饴饧》:“色以白者为上。”③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墨子·七患》:“故虽上世之圣王,岂能使五谷常收,而旱水不至哉?”古乐府《日出东南隅行》:“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④在上位的君主。《孟子·梁惠王上》:“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⑤由低处往高处。《庄子·逍遥游》:“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⑥去;往。黄宗羲《柳敬亭传》:“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⑦向前。《战国策·秦策二》:“三鼓之而卒不上。”(卒:终。)⑧进呈;进献;送上。《汉书·东方朔传》:“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⑨出场。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楔子:“正旦扮莺莺上。”⑩加;添加。《论语·颜渊》:“草上之风必偃。”(11)涂染。《天工开物·造竹纸》:“先以白矾水染过,后上红花汁云。”(12)通“尚”。崇尚。《吕氏春秋·长见》:“尊贤上功。” (二)shǎng 上声,汉语四声之一。钟嵘《诗品序》:“至平上去人,则余病未能。”阊:[阊阖]1.传说中的天门。《楚辞·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阍:守门人。关:门。)2.代指皇宫的正门。白居易《中书寓直》诗:“缭绕宫墙围禁林,半开阊阖晓沉沉。”(沉沉:深远的样子。)阖:①门扇;门板。《礼记·月令》:“是月也,耕者少舍,乃修阖扇。”泛指门。《荀子·儒效》:“外阖不闭。”②关门;关闭。归有光《项脊轩志》:“比去,以手阖门。”(比去:等到离开。)陆游《月下作》:“径幽萤阖开,池涨鱼噞喁。”③总共;全;即门户内之全体。《庄子·胠箧》:“阖四境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④通“合”。符合。《战国策·秦策三》:“意者,臣愚而不阖王心耶!”⑤通“盍”。何不。《庄子·天地》:“夫子阖行邪(耶)?”⑥通“盖”。盖墙用的草帘。《周礼·夏官·圉师》:“茨墙则剪阖。”开:①开门。《吕氏春秋·爱类》:“昔上古龙门未开。”《老子》第二十七章:“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关楗:门闩。)②打开;张开。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轩:窗。)③舒展;开放。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引申为舒展。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④伸展。杜甫《往在》:“京都不再火,泾渭开愁容。”(火:战火。)崔珏《哭李商隐》:“一生襟抱未曾开。”(襟抱:抱负。)⑤分开;分离。《吕氏春秋·贵信》:“地不刚,则冻闭不开。”阮籍《大人先生歌》:“天地解兮六合开。”(六合:天地四方。)引申为散开。杜甫《梅雨》:“云雾密难开。”杜甫《雨》:“蛟龙斗不开。”⑥切;割。⑦开辟;开发。《韩非子·初见秦》:“开地数千里,此其大功也。”《晋书· 羊祜传》:“辟土开疆。”又为开通。《汉书·张骞传》:“骞开外国道。”李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引申为扩大,扩展。《荀子·富国》:“节其流,开其源。”杜甫《兵车行》:“武皇开边意未已。”《史记·秦本纪》:“开地千里。”《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一》:“南逾山脊,为新开道。”⑧开创。《史记·秦本纪》:“为后世开业。”⑨开始。《诗经·周颂· 武》:“允文文王,克开厥后。”(允文:确实有文德。克:能够。厥:其。)《论衡·书解》:“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后汉书·冯衍传下》:“开岁发春兮,百卉含英。”⑩发动或操纵。杜甫《登白马潭》:“水生春缆没,日出野船开。”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上》:“关天培开炮应之,击断洋船头鼻,西兵多落海死。”(11)消散。范仲淹《岳阳楼记》:“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履:①踩踏;践踏。《诗经·小雅·小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又用作名词,指践踏的地方。《左传·僖公四年》:“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②实行,经历。《礼记·表记》:“处其位而不履其事,则乱也。”《后汉书·张衡传》:“亲履艰难者知下情。”③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且置履者。”(且:将。置:添置。)又用作动词,穿鞋。《庄子·田子方》:“履句屦者知地形。”(句屦:方头鞋。)④禄。《诗经·周南·樛木》:“乐只君子,福履绥之。”(只:语气词。绥suí:安。)下:①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庞涓死于此树之下。”②等级低的。《战国策·齐策一》:“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③谦词。《水浒全传》第六十三回:“蔡福听了,心中暗喜:如此发放,正中下怀。”④质量低的。陆羽《茶经·五之煮》:“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⑤时间在后的。《孟子·尽心下》:“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⑥次序靠后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上称帝喾,下道齐桓。”⑦低于;少于。《吕氏春秋·雍塞》:“此不下九石。”⑧表示属于一定的范围、情况、条件等。⑨当某个时间或时节;时下。⑩由高处往低处。《论语·微子》:“孔子下,欲与之言。”(11)去;往。常指由西往东,由北往南,由上游往下游。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12)攻克。《吕氏春秋·慎大》:“一朝而两城下。”(13)退让。(14)颁布;下达。《韩非子·内储说上》:“令下而人皆疾习射,日夜不休。”(15)用;施行。苏轼《西江月 ·昨夜扁舟京口》:“此景百年几变,个中下语千难。”(16)动作的次数。林嗣环《口技》:“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鸿:(一)①鸿鹄;即天鹅。《管子·戒》:“今夫鸿鹄春北而秋南。”《孟子·告子上》:“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②鸿雁;大雁。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③借指书信。许自昌《水浒记·感愤》:“望风怀想,引领临歧,喜接鸿鳞。”④大。张居正《辛未会试程策》之二:“大小相维,鸿纤具备。”(维:连结。纤:细小。)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⑤洪水。《荀子·成相》:“禹有功,抑下鸿,辟除民害逐共工。”(禹、共工:皆上古人名。抑:遏止。辟:摒除。)⑥强盛。《吕氏春秋·执一》:“五帝以昭,神农以鸿。” (二)hòng [鸿蒙]浑沌未开之时。《庄子·在宥》:“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鸿洞]空幻无边的样子。《淮南子·精神》:“古未有天地之时,惟象无形……澒濛鸿洞,未知其门。”雁:①大雁。群居水边,善于游泳和飞行,飞时排列成行。《诗经·邶风·匏有苦叶》:“雝雝(yōng yōng)鸣雁。”(雝雝:形容声音柔和。)②通“赝”。伪造的;假的。《挥麈后录》卷八:“浸渍数日,漆絮败溃,雁迹尽露。”飞:①鸟类和某些昆虫鼓动翅膀在空中 飞行。屈原《天问》:“苍鸟群飞。”杜甫《曲江二首》之二:“点水蜻蜓款款飞。”(款款:缓缓。)②物体凭借外力或机械作用在空中行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yuān)飞。”(木鸢:古代飞行器。鸢:鸟名。)③飞动;飘落。杜甫《阌乡姜七少府设鲙戏赠长歌》:“无声细下飞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葱。”张志和《渔父》:“八月九月芦花飞。”④高。何晏《景福殿赋》:“飞宇承霓。”⑤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意外的。《后汉书·周荣传》:“若卒遇飞祸,无得殡敛。”⑥形容极快。《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而飞书召蒙。”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