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倒装句 |
释义 | 倒装句(一)谓语前置 谓语前置也叫主谓倒装或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足鸡豚”是“鸡豚足”的倒装,谓语前置,可译为“鸡、猪丰足”)(《游山西村》) 2.甚矣,汝之不惠!(全句应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的不聪明太过分了”,即“你太不聪明了”)(《愚公移山》) 3.如鸣珮环,心乐之。(“如鸣珮环”是“如珮环鸣”的倒装,谓语前置,可译为“像玉珮、玉环相碰时发出的清脆声音”)(《小石潭记》) 4.近岸,卷石底以出。(“卷石底”是“石底卷”的倒装,谓语前置,可译为“石底翻卷过来”)(《小石潭记》) (二)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1)介宾倒装。 ①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古汉语中,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要放在介词的前面。可译为“为什么”)(《〈论语〉十则》)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同谁一道呢”。疑问句中,代词作介词宾语要提前。“谁”为疑问代词,“与”是介词)(《岳阳楼记》) ③何以战?(“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凭借什么”。疑问句中,代词作介词宾语要提前。“何”为疑问代词,“以”是介词)(《曹刿论战》) ④长夜沾湿何由彻!(“何由彻”是“由何彻”的倒装,可译为“凭借什么挨到天亮呢”。“何”为疑问代词,“由”为介词。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一般要前置)(《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谓宾倒装。 ①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古汉语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一般要放在谓语的前面。可译为“有哪一样”)(《〈论语〉十则》)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何”为疑问代词。“之”为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爱莲说》) ③宋何罪之有?(“何罪之有”是“有何罪”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罪呢”。“何”为疑问代词。“之”为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公输》) 2.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自”为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要前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弗之怠”是“弗怠之”的倒装,可译为“不放松抄写”。“之”为代词,代抄写。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要前置)(《送东阳马生序》) (3)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未之知”是“未知之”的倒装,可译为“不知道它”。“之”为代词,代春意。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要前置)(《满井游记》) (4)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莫之许”是“莫许之”的倒装,可译为“没有一个人赞同这个评价”。“之”为代词,代“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莫”是否定性无定指代词,表否定。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要前置)(《隆中对》) (5)忌不自信。(“不自信”是“不信自”的倒装。可译为“不相信自己”。“自”为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要前置)(《邹忌讽齐王纳谏》)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是“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之”为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陋室铭》) (2)而髻鬟之始掠也。(“髻鬟之始掠”是“始掠髻鬟”的倒装,可译为“刚梳理好的发髻”。“之”为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满井游记》) 4.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 (1)是以谓之“文”也。(“是以”是“以是”的倒装,可译为“因此”。“是”为指示代词,指代前面的原因)(《〈论语〉十则》) (2)全石以为底。(“全石以为底”是“以全石为底”的倒装,可译为“用整块石头作为潭底”)(《小石潭记》) 5.其他,表强调。 (1)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楼若”、“堂若”、“坊若”是“若楼”、“若堂”、“若坊”的倒装,可译为“像楼”、“像堂”、“像坊”)(《山市》)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关山度”是“度关山”的倒装,可译为“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道道山”)(《木兰诗》) (3)衡阳雁去无留意。(“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可译为“大雁离开衡阳”)(《渔家傲》) (三)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愚公移山》)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鸢飞戾天者”是“飞戾天鸢”的倒装,定语后置,可译为“冲天飞的鸢鸟”)(《与朱元思书》) (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亭翼然临于泉上”是“翼然临于泉上亭”的倒装,定语后置,可译为“一座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上的亭子”)(《醉翁亭记》) 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爱莲说》)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之千里者”是“千里之马”的倒装,可译为“能日行千里的马”,即“千里马”)(《马说》) 3.数量词作定语后置 (1)出没于鲸波万仞中。(“鲸波万仞”是“万仞鲸波”的倒装,定语“万仞”后置,可译为“万仞高的巨浪”)(《观潮》)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核舟记》) (3)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篆章一”是“一篆章”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枚篆章”)(《核舟记》) (4)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人五”是“为五人”的倒装,定语“五”后置,可译为“刻了五个人”。“为窗八”同理)(《核舟记》) (5)无何,见宫殿数十所。(“宫殿数十所”是“数十所宫殿”的倒装,定语后置,可译为“几十所宫殿”)(《山市》) (6)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危楼一座”是“一座危楼”的倒装,定语后置,可译为“一座高楼”)(《山市》) (7)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诗四句”是“四句诗”的倒装,定语后置)(《伤仲永》) (四)介宾结构后置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1)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哉”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可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论语〉十则》) (2)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可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愚公移山》) (3)不戚戚于贫贱。(全句是“于贫贱不戚戚”的倒装,介宾结构“于贫贱”后置,可译为“不为贫贱而忧愁”)(《五柳先生传》) (4)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全句是“并有于水面乘骑弄旗标枪舞刀者”的倒装,介宾结构“于水面”后置,可译为“在水面上乘马、舞旗、举枪、舞刀的人”)(《观潮》) (5)胡不见我于王?(“见我于王”是“于王见我”的倒装,介宾结构“于王”后置,可译为“向王引见我”)(《公输》) (6)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受地于先王”是“于先王受地”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先王”后置,可译为“从先王那里继承下来的封地”)(《唐雎不辱使命》) (7)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饮楼上”是“(于)楼上饮”的倒装,介宾结构“(于)楼上”后置,可译为“在楼上喝酒”](《山市》) (8)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泻出于两峰之间”是“于两峰之间泻出”的倒装,介宾结构“于两峰之间”后置,可译为“从两峰之间奔泻而出”)(《醉翁亭记》) (9)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试用于昔日”是“于昔日试用”的倒装,介宾结构“于昔日”后置,可译为“在往日任用”)(《出师表》) (10)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出师表》)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都前置作状语。 (1)屠惧,投以骨。[“投(之)以骨”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全句可译为“把骨头扔给它”](《狼》) (2)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喷以烟”是“以烟喷”的倒装,介宾结构“以烟”后置,可译为“用烟喷”)(《童趣》) (3)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陈涉世家》) (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醉翁亭记》) (5)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寄臣以大事”是“以大事寄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大事”后置,可译为“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出师表》) (6)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出师表》) 3.其他 (1)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还自扬州”是“自扬州还”的倒装,介宾结构“自扬州”后置,可译为“从扬州回来”)(《伤仲永》) (2)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细若蚊足”是“若蚊足细”的倒装,介宾结构“若蚊足”后置,可译为“像蚊子的脚一样细”)(《核舟记》)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