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春意送残腊,春晴融小洲。
蒲茸才簇岸,柳颊已遮楼。
便有杯觞兴,可据羁旅愁。
凫亦相狎,尽日戏清流。

清流环绿筱,清景媚虹桥。
莺刷初迁羽,莎拳拟拆苗。
细沙擢暖岸,淑景动和飙。
倍忆同袍侣,相欢倒一瓢。

一瓢欢自足,一日兴偏多。
幽意人先赏,疏丛蝶未过。
知音新句苦,窥沼醉颜酡。
万虑从相拟,今朝欲奈何。

《早春池亭独游三首》唐朝诗人刘象的作品。

【注释】:

倍:

①违反;违背。《战国策·齐策六》:“智者不倍时而弃利。”(时:时机。)②背叛;背弃。《礼记·中庸》:“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淮南子·人间》:“单豹倍世离俗。”(单豹:人名。)③背向;背对着。《史记· 淮阴侯列传》:“右倍山陵。”(右:右面。)上述各义后来均作“背”。④按照与原数相等的数增加,增加几次则为几倍。《汉书·食货志上》:“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⑤副词。加倍。表示程度较前更高。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每逢佳节倍思亲。”

忆:

①思念;回想。《木兰诗》:“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潘阆《忆余杭五首》之一:“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②记得;记住不忘。《梁书·昭明太子传》:“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元稹《连昌宫词》:“弄权宰相不记名,依稀忆得杨与李。”(杨与李:指杨国忠、李林甫。)

同:

①会合;聚集。《诗经·小雅·吉日》:“兽之所同,麀(yōu)鹿麌(yǔ)麌。”(麀:母鹿。麌麌:兽群聚貌。)庾信《燕射歌辞·角调曲》:“泾渭同流,清浊异能。”②古代诸侯按时朝见天子之礼。《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如:或者。端:玄端;诸侯祭服。章甫:黑色冠名。相:主持赞礼者。)③相同;与“异”相对。《吕氏春秋·察今》:“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④共;共用;同一个。《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文天祥《正气歌》:“牛骥同一皂。”(皂:通“槽”。牛马槽。)⑤统一;同一。《三国志 · 吴书 ·吴主传》:“同船济水。”《礼记·中庸》:“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轨:车子两轮间的距离。伦:伦常纲纪。)⑥偕同。古乐府《木兰诗》:“同行十二年。”⑦参与。《武经总要》前集:“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疑。”(任:责任;职位。)⑧和谐;安定。《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谋闭:停止用计谋。外户:从外面关的门。)⑨整齐。《诗经 ·小雅·车攻》:“我马既同。”⑩古代土地面积单位,方百里为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且昔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11)古代乐律中的阴律,又称“吕”。《周礼·春官·典同》:“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

袍:

①长衣。《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②指战袍。《新唐书·哥舒翰传》:“制袍十万以赐其军。”

侣:

①同伴;伙伴。李清照《永遇乐》:“谢他酒朋诗侣。”又结为伴侣。苏轼《前赤壁赋》:“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②僧侣,出家修行的佛教徒。《颜氏家训·归心》:“且阙行之臣,犹求禄位;毁禁之侣,何惭供养乎?”(行:品行。)

相:

(一)①互相;相互。《左传·隐公元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②递相;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吕氏春秋·疑似》:“为高葆祷于璐,置鼓其上,远近相闻。”③质地;实质。刘峻《辩命论》:“昔之玉质金相,英髦秀达,皆摈斥于当年,韫(yùn)奇才而莫用。”(髦:俊杰。韫:藏。)[相对]相向。元稹《与李十二夜饮》:“寒夜灯前赖酒壶,与君相对兴(xìng)犹孤。”(二)xiàng ①察看;仔细看。《诗经·大雅·公刘》:“相其阴阳,观其流泉。”②占视。迷信者看外形而断定人与事的吉凶祸福。《荀子·非相》:“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③相貌;形貌。《荀子·非相》:“形相虽善而心术恶。”④辅佐;扶助。《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⑤官名。1. 辅佐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吏。《史记·魏世家》:“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贤相。”2.汉代另指诸侯国的实际执政者,地位相当于郡太守。《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又使为相。《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仁宗至和二年》:“帝新相文彦博、富弼,意甚自得。”⑥司仪赞礼者。《淮南子·主术》:“口能言而行人称辞,足能行而相者先导。”(行人:古时的外交官。)⑦选择。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自古相女配夫,新状元花生满路。”

欢:

①喜悦;高兴。《左传·昭公四年》:“从宋之盟,承君之欢。”《左传·襄公八年》:“欢以承命,何时之有?”②交好;友好。《史记· 田敬仲完世家》:“阳生素与乞欢。”③古时相爱男女的互称。古乐府《石城乐》:“闻欢远行去,相送方山亭。”④恩爱;情谊。《古诗十九首》之十六:“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

倒:

(一)倒下;仆倒。司马相如《上林赋》:“弓不虚发,应声而倒。” (二)dào ①颠倒;倒传。袁枚《祭妹文》:“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已无与为印证者矣。”②反过来。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一折:“情愿倒赔家私,送上门儿。”③逆行。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唬得我倒躲,倒躲。”(唬:同“吓”。)④倒出;倾出。邵雍《天津感事诗》:“芳樽倒尽人归去,月光波色战未休。”⑤副词。反倒;反而。关汉卿《窦娥冤》:“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

一:

①数词。《孟子·梁惠王上》:“吾何爱一牛?”(爱:吝惜。)《汉书·律历志上》:“数者,一、十、百、千、万也。”又表序数第一。《吕氏春秋·古乐》:“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八阕:指舞乐的八章。载民、玄鸟:乐曲八章之名。)②专一。《荀子·劝学》:“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螾:通“蚓”。蚯蚓。)③全;满。《史记·淮阴侯列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④统一;使……一致。《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⑤相同。《左传·庄公十二年》:“天下之恶一也。”(恶:指恶人。)⑥整体。贾谊《新书·过秦上》:“合从缔交,相与为一。”⑦古代哲学概念。指“道”及“道”所派生的“气”。⑧副词。1. 一概;都。《史记·孟尝君列传》:“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2. 一旦。《庄子·徐无鬼》:“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过:过失。)3. 乃;竟。《战国策·齐策一》:“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于此乎?”⑨语气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孟子·梁惠王上》:“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⑩我国民族音乐记音符号之一。[一何]副词。表示程度深。杜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诗文 倍忆同袍侣,相欢倒一瓢。
释义

倍忆同袍侣,相欢倒一瓢。

“倍忆同袍侣,相欢倒一瓢。”诗句出处:《早春池亭独游三首》;是唐朝诗人刘象的作品。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0 1: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