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信南山 |
释义 | 信南山曾孙田之。我疆我理,南京其亩。 上天同云,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 既优既渥,既霑既足,生我百谷。 疆场翼翼,黍稷彧彧,曾孙之穑, 以为酒食。畀我尸宾,寿考万年。 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 献之皇祖。曾孙寿考,受天之祜。 祭以清酒, 徒以牡, 享于祖考。 执其鸾刀,以启其毛,取其血膋。 是烝是享,苾苾芬芬,祀事孔明。 先祖是皇,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这是一首周王祭祖祈福的乐歌。诗的次章说:“雨雪雰雰”,这是冬祭的时节。冬祭是一年最后的而且是在一年农事完毕以后的一次盛典。作品确切的创作年代已不可考,通常都认为是西周以后的作品。西周时期,我国已进入比较发达的农业社会。周代统治者继承了原始社会万物有灵的宗教观,原始图腾崇拜的巫术仪式至周代已演变为奢华的祭祀盛典。祭祀活动已成为维护氏族贵族统治集团利益的工具。氏族贵族统治者通过这一仪式来宣扬自己治国治民的伟烈,寄托理想,祈告未来。这就是一首用于冬祭,求告丰收的乐歌。这类应制之作,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思想意志,有着明显的阶级烙印和浓厚的原始宗教迷信色彩,从思想倾向上看,其可取之处是不多的。但是,如果我们把它作为一首叙事诗来读却收益颇丰,其中对土地、耕作、祭祀活动的描写,记录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活动,浓缩了西周的社会经济形态,提供了古代社会生活的具体插图,为我们了解认识三千年前的人和社会,打开了一个小小的窗口。 就构思和表现手法而言,这首乐歌很有值得拈出品味之处。全诗旨在祈告,重在写实,把对土地、自然、丰收的赞颂融入到作品的总体构思之中,制造出一种古朴醇厚的气韵。通过对祭祀活动的细节描绘,把享神的虔诚渲染得有声有色,寓无形之意于有形之景中,使诗情显得具体形象生动可感。 诗分六章,以兴起句,“信彼南山,维禹甸之”极有气势 (信,通“伸”,长而远的样子; 甸,治也)。首章六句,博览古今,既有对奠基立业的氏族先祖的缅怀和膜拜,更有对继往开来的当世权贵的推崇和颂扬。先声夺人,给人造成了一种源远流长、旷古辽阔的审美意象。次章“移物换形”,从“天”落笔: 乌云层层,雨雪纷纷,雪兆丰年,万物滋润。此章连用四个“既”字: 既优既渥,既霑既足 (优,充足; 渥,湿;霑,沾; 足,浞的假借字,润湿的样子)。重词叠句,笔墨酣畅地涂染了一幅大地喜受甘霖的图画,使人仿佛嗅到了一般湿润清凉的泥土芳香。不是吗? 天公给了地母最慷慨的赐与,大地已饱含了雨露,只等新春播种,王吾竟事! 冬日阴霾的背景,却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机。对丰收的祈告被如此委婉地表述出来,写得曲尽情致,意脉相连。诗的三章则畅想了一幅丰收的景象,移情于景,妙合无垠。 诗的后三章专述祀事,先及祭瓜,后官牲酒,未章点明何祭何求作结。虽言祭祀,笔墨却倾注在对祭物的描绘上。作者紧紧地扣住了富有表现力的景物刻画,开掘了祭祀活动中的民俗生活内涵,且妙于结构安排,从实写到虚,又从虚写到实。诗的第四章,先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一幅生动鲜活的画面: 丰饶的大地,阡陌纵横,农家的小屋,包围在瓜棚豆架之中; 采摘下最鲜最嫩的,精心泡制成享神的佳肴……在这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是香烟冉冉的祭案,而是作者从生活素材里撷取的一个平实亲切的画面,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很有意境。然后,诗人自然地融入了祈告之情,请皇天先祖同享这美好的人间世俗生活,转换之间,委婉自如,把物境和心境衍接融合为一体浑然托出。下一章里,祭牲宰牛的场面更是绘声绘色,充满了动感。献酒祭牲,是古代祭祀活动中降神的主要仪式,作者铺叙了这一典型的场景,抓住了屠牛的细节着力渲染,通过三个动词“执”“启”“取”,把宰牛的过程勾连成一个连动的画面,气韵生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具有一种古朴的吸引力。 整首乐歌以四言为主,节律整饬,句式中使用了许多叠音词,琅琅上口,富有音乐的美感。文风淳朴,直而不野。全篇以凝炼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典型的场景,分明的层次把祈告的主题表达得和谐自然,自有其动人之处。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