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注释】:

信:

①诚实;真实。《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②副词。实在;的确。杜甫《兵车行》:“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③信用。《左传·桓公十二年》:“战焉,宋无信也。君子曰:‘苟信无继,盟无益也。’”(苟:如果。继:继续。盟:结盟。)④相信。王充《论衡·问孔》:“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⑤信奉。《论语· 子张》:“信道不笃。”(笃:坚定。)⑥音讯;消息。杜甫《喜达行在所》诗:“西忆岐阳信。”⑦信函。元稹《书乐天纸》诗:“半封京信半题诗。”⑧古指传递信件的人。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君》:“书成无信将。”(书:书信。将:送。)⑨信符;凭证。《后汉书·乌桓鲜卑传》:“大人有所召呼,则刻木为信,虽无文字,而部众不敢违犯。”(大人:酋长。)⑩随意;随便。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11)同“芯(xìn)”。(12)古通“伸(shēn)”。伸展。扬雄《解嘲》:“是以士颇得信其舌而奋其笔。”

到:

①达到;到达。《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蒙到,二郡皆服。”《史记·平准书》:“于是天子北至朔方,东到太山。”(太:同“泰”。)②通“倒”。颠倒。《墨子·经下》:“临鉴而立,景到。”(鉴:镜。景:同“影”。)

穷:

①穷尽;完结;尽头。《楚辞 ·九歌·云中君》:“横四海兮焉穷。”(横:充满。)《吕氏春秋·审分》:“意观乎无穷,誉流乎无止。”②极度;极端。《墨子·天志上》:“故天子者,天下之穷贵也,天下之穷富也。”③极力推究;深究。《礼记 · 乐记》:“穷本知变,乐之情也。”④阻塞不通。《汉书·赵广汉传》:“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空舍谋共劫人。”⑤走投无路。《荀子·哀公》:“鸟穷则啄,兽穷则攫。”⑥困厄;不得志。与“达”相对。李康《运命论》:“是以圣人处穷达如一也。”⑦贫困;生活困难。《战国策 · 齐策四》:“振困穷,补不足。”

云:

①同“云2”。②说。《论语·子罕》:“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牢:人名。试:见用于朝廷。艺:多才艺。)③有。《荀子 ·法行》:“其云益乎?”④代词。如此。《史记·汲郑列传》:“汲、郑亦云,悲夫!”(汲、郑:指汲黯、郑当时二人。)⑤助词。1. 用于句首。《诗经·郑风·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喜?”2. 用于句中。《后汉书·陈龟传》:“虽殁(mò)躯体,无所云补。”(殁:死。补:弥补。)⑥语气词。用于句末,表陈述语气。《史记·伯夷列传》:“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云云]通“芸芸”。众多貌。《庄子·在宥》:“万物云云。”

起:

①[动]站起,起来。《庄子·齐物论》:“曩子坐,今子~。”②[动]起床。《孟子·尽心上》:“鸡鸣而~。”③[动]起身,出发。《墨子·公输》:“子墨子闻之,~于鲁。”④[动]兴起。《荀子·天论》:“一废一~,应子以贯,理贯不乱。”⑤[动]发动。贾谊《论积贮疏》:“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矣。”⑥[动]起用。《泰州海陵县主薄许君墓志铭》:“有拔而~之。”⑦[动]修建。李华《吊古战场文》:“秦~长城,竟海为关。”⑧[动]开始。《史记·李斯列传》:“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⑨[动]出身。《汉书·萧何曹参传》:“萧何曹参皆~刀笔吏。”

处:

(一)①停留;休息。韩愈《答李翊书》:“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②居住。屈原《九章·涉江》:“幽独处乎山中。”范仲淹《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③安;存。《史记·李斯列传》:“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④交往;相处。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与贵酋相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⑤处置;办理。《孔雀东南飞》:“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⑥处罚。《晋书·食货志》:“人间巧伪渐多,竞湿谷以要(yāo)利,作薄绢以为市,虽处以严刑而不能禁也。”(要:求取。) (二)chù 处所;地方。《汉书·张骞传》:“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

依:

①靠着;挨近。《孙子兵法·行军》:“依水草而背众树。”罗邺《鹦鹉咏》:“玉槛(jiàn)瑶轩任所依。”(槛:栏杆。轩:窗。)②依靠;依托。《左传·隐公六年》:“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焉:助词。是。)曹操《短歌行》:“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匝:周。)③依照。屈原《离骚》:“愿依彭咸之遗则。”(彭咸:人名。则:准则。)④依恋。古诗《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⑤茂盛的样子。《诗经·小雅·车舝》:“依彼平林,有集维鷮。”[依依]1.轻柔的样子。《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2. 留恋;思恋的样子。《楚辞·九思·伤时》:“志恋恋兮依依。”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劳劳:忧伤。)[依稀]仿佛;不清晰。刘禹锡《荆州道怀古》:“南国山川旧帝畿(jī),宋台梁馆尚依稀。”(帝畿:京都。)赵嘏《江楼旧感》诗:“风景依稀似去年。”

约:

①捆缚;套。《诗经·小雅·斯干》:“约之阁阁。”(阁阁:上下严紧的样子。)《战国策·赵策四》:“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百乘:百辆。质于齐:到齐国作人质。)又绳索。《左传·哀公十一年》:“人寻约。”(每人一根八尺长的绳子。寻:八尺为一寻。)②约束;束缚。《论语·雍也》:“约之以礼。”③简明;简要。《荀子·强国》:“约而详。”(详:详尽。)④节俭。《三国志·魏书·荀彧传》:“约食畜谷。”(畜:积蓄。)⑤订约;约定。《史记· 高祖本纪》:“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又约定的事;盟约。《盐铁论·和亲》:“匈奴数和亲,而常先犯约。”⑥大约(后起意义)。魏学洢《核舟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jī鸡)。”(奇:余数。)

辋:

车轮的外周。《后汉书·舆服志上》:“(猎车)重辋缦轮。”(缦:无文饰。)《拾遗记·魏》:“车皆镂金为轮辋。”

川:

水道;河流。《周礼·考工记·匠人》:“两山之间,必有川焉。”《商君书·弱民》:“济大川而无舡(xiāng)楫。”

竹:

①竹子。《诗经·卫风·淇奥(yù)》:“瞻彼淇奥,绿竹青青。”(瞻:视。淇:水名。奥:隈隅。)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②古代八音之一,箫笛之类的竹制乐器。③竹简,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盐铁论·利议》:“抱枯竹,守空言。”

里:

①古时乡村居民聚居的地方;村落。《孟子·尽心上》:“制其田里,教之树畜。”②故乡;家乡。江 淹《别赋》:“割慈忍爱,离邦去里。”③古代的居民组织。其编制以二十五家或五十家或百家为一里。《诗经·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踰我里。”④里巷;里弄。《周礼·地官·载师》:“以廛里任国中之地。”⑤长度单位。市制五百米为一里。李白《早发白帝城》:“千里江陵一日还。”


诗文 信到水穷云起处,依约辋川竹里。
释义

信到水穷云起处,依约辋川竹里。

“信到水穷云起处,依约辋川竹里。”诗句出处:《贺新郎》;是宋朝诗人陈以庄的作品。

晓梦莺呼起。便安排、诗家厨传,酒家行李。点检花边新雨露,春在万家生齿。道官似、锦溪清驶。但便有人耕绿野,正不妨、鼓吹频来此。方觅句,且夷俟。画桥西畔多春意。记年年、曾来几度,落花流水。信到水穷云起处,依约辋川竹里。兴未属、王孙公子。料想明年端门里,有传柑宴罢黄封醉。肯回首,万杉底。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0 0:4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