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与入世
由于佛教认为人生是苦,是应该弃绝的,这就必然走向出世的道路。这种主张出世的人生观与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参......
苦难的人生
释迦牟尼出家修道的原因,据说就是因为他观察体会了人生各个方面的痛苦乃至其他众生的苦难。而他成道的结果,......
转识成智说
唐代唯识宗创始人玄奘、窥基继承印度佛教瑜伽行派的思想,认为万物为“识”所变现,众生要成为佛,必须懂得万......
四重二谛说
隋代佛教三论宗的创始人吉藏继承印度佛教中观宗的学说和僧肇的思想,著《三论玄义》、《大乘玄论》和《二谛......
如实智说
佛教各派在真理问题上的一个共同的基本观点是,认为“如实智”是最高真理。 所谓“如实智”,“如实”是指观......
四照用说
义玄,生年不详,卒于唐懿宗咸通八年(867)。禅宗临济宗的创始人。他继承和发展了慧能的思想,提出了否定认识主......
无念为宗说
唐代禅宗实际创始人慧能,也和竺道生一样提倡顿悟成佛说。竺道生认为信解是悟解的前提,顿悟是冥符“不分之理......
止观双修说
隋代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提倡“止观”学说,宣传佛教僧侣主义的方法论和认识论。 “止观”是佛教传统的修持方......
般若无知论
东晋佛教哲学家僧肇在参加翻译《大品般若经》完成以后,撰写了一篇重要论文《般若无知论》。论文阐述所谓圣......
顿悟成佛说
东晋佛教学者竺道生在涅槃佛性说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独创性的顿悟成佛说,震动了当时整个佛教界。道生所讲的成......
禅智并重论
佛教的根本宗旨是教人超脱现实世界,这样就有一个如何认识现实世界是虚空的问题,要求具有了解宇宙万物虚空的......
不真、无名论
东晋青年佛教哲学家僧肇,在批判中国佛教般若学各派时,强调万物都是不真的,所谓“不真”就是“假号”(“假名......
忘象息言说
佛教认为人生和世界都是空的,人应当超脱生死,从现实世俗社会解脱出来,觉悟成佛。佛教般若学说进一步认为,并......
净性自悟说
禅宗以净性自悟为其佛教宗派的理论基......
顽石点头
竺道生,俗姓魏,钜鹿(今河北平乡西南)人,寓居彭城(今徐州)家世仕族,父亲当过广戚(今江苏沛县东)县令。竺道生......
- 首页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