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爱高隐,但令劳远思。”诗句出处:《入白沙渚,夤缘二十五里至石窟山下》;是唐朝诗人刘长卿的作品。
远屿霭将夕,玩幽行自迟。归人不计日,流水闲相随。
辍棹古崖口,扪萝春景迟。偶因回舟次,宁与前山期。
对此瑶草色,怀君琼树枝。浮云去寂寞,白鸟相因依。
何事爱高隐,但令劳远思。穷年卧海峤,永望愁天涯。
吾亦从此去,扁舟何所之。迢迢江上帆,千里东风吹。
《入白沙渚,夤缘二十五里至石窟山下》唐朝诗人刘长卿的作品。【注释】:
何:
(一)①疑问代词。1. 什么。《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nóng)矣?”(那长得很茂盛的是什么?)2. 为什么。《汉书·伍被传》:“公独以为无福,何?”3. 何处。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云横秦岭家何在?”②副词。1.表示反问。相当于“怎么”、“哪里”。《史记·项羽本纪》:“大王来何操?”《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身,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邪:同“耶”。)2.表示感叹。相当于“多么”。曹操《观沧海》:“水何澹澹。” (二)hè 扛;担。《诗经·曹风·候人》:“何戈与祋(duì)。”(祋:兵器名。)泛指背负。《诗经·小雅· 无羊》:“何蓑(suō)何笠。”引申为承受。《诗经·商颂·长发》:“何天之休。”(休:福。)以上意义后来写作“荷”。事:
①职位;职务;官职。《左传·庄公十四年》:“吾皆许之上大夫之事。”②职业。《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舞阳侯樊哙(kuài)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沛:江苏沛县。)③事情。《论语·子路》:“言不顺则事不成。”④变故;意外事故。《史记·刺客列传》:“秦有荆轲之事。”苏轼《徐州上皇帝书》:“今臣于无事之时,屡以盗贼为言……不然,事至而图之,则已晚矣。”(图:谋。)⑤实行;从事;做。《论语·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⑥侍奉;服事。《左传·隐公元年》:“欲与大叔,巨请事之 ”⑦从师求学。《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非]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⑧量词。用于器物或衣服,相当于“件”。白居易《张常侍池凉夜闲宴赠诸公》:“管弦三两事。”爱:
①亲爱;喜欢;喜爱。《战国策·赵策四》:“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②心爱之物。《聊斋志异·石清虚》:“叟乃曰:‘石果君家者耶,仆家者耶?’答曰:‘诚属君家,但求割爱耳。’”③男女间有情有爱。苏武《留别妻》:“结发为夫妇,恩爱两不移。”④爱惜;怜惜;爱护。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⑤吝啬;贪恋。《老子》:“甚爱必大费。”⑥对别人女儿的尊称。裴同良《清和郡夫人张氏墓志》:“夫人张氏,府君贾秀曾孙,游击休利之爱。”(府君:古称太守或对一般人的尊称。游击:武官名。)⑦通“薆”。隐蔽。《礼记·礼运》:“故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高:
①高。与“低”相对。《荀子·劝学》:“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厚也。”杜荀鹤《春宫怨》:“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重:重叠。)②指高度。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五首》之四:“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③高级;上等;优良。《对楚王问》:“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④岁数大。《左传·昭公十五年》:“且昔而高祖孙伯黶,司晋之典籍。”⑤高超;高明的。《汉书·晁错传》:“对策者百余人,唯错为高第。”(对策:对答写在简策上的考题。)⑥尊崇。《庄子· 盗跖》:“世之所高,莫若黄帝。”⑦高尚。《韩非子·五蠹》:“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隐:
(一)①短墙。《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逾隐而待之。”②隐蔽;隐藏。《周易·乾卦》:“隐而未见,行而未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③隐讳;隐瞒。《史记·高祖本纪》:“列侯诸将无敢隐朕。”④隐居;不出来作官。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⑤隐约不清。杜甫《客从》:“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⑥精微深奥。《周易·系辞上》:“探赜(zé)索隐,钩深致远。”(赜:深奥。)⑦忧伤;疾苦。《国语·周语上》:“是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务:致力。勤:尽力。)⑧怜悯;同情。刘向《九叹·惜贤》:“心隐恻而不置。”⑨琴上的装饰。《新论·琴道》:“琴隐长四十五分,隐以前长八分。”⑩威重貌。《后汉书·吴汉传》:“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二)yìn 凭依;倚靠。《孟子·公孙丑下》:“(孟子)不应,隐几而卧。”(几:矮桌子。)但:
①只。曹操《败军抵罪令》:“但赏功而不罚罪,非国典也。”杜甫《无家别》:“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天宝:唐玄宗年号。)②只管。《孔雀东南飞》:“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③空。《盐铁论·刺复》:“但居者不知负载之劳。”(负:背负物。载:头顶物。)[但可] 只须。陈寿《三国志·魏书·钟会传》:“钟会所统,五六倍于邓艾,但可敕会取艾,不足自行。”令:
(一)①发令;下命令。《论语·颜渊》:“其身正,不令而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即三令五申之。”(申:告诫。)②命令;法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王使屈平为令。”③美好。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便言:有口才。)④古代官名。指中央或地方的主管官员。《史记·陈涉世家》:“宫门令欲缚之。”特指县令。《汉书·蒯通传》:“通说(shuì)范阳令徐公曰:‘……足下为令十余年矣。’”⑤时节;季节。⑥词牌、曲牌名。一般较为短小,称为小令、令曲。⑦连词。假使;如果。《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令事成,归王;事败,独身坐耳。”(身坐:自身定罪。) (二)líng [令狐]1.古地名。在今山西临猗县西。2.复姓。 (三)lǐng 量词。纸张计量单位。原张纸五百张为一令。劳:
(一)①劳动;劳作。《论语·为政》:“有事弟子服其劳。”又劳动者或劳动力的简称。②劳苦;操劳。《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师劳力竭。”③功劳;功绩。《贞观政要·择要》:“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④费;烦。《诗经·邶风·燕燕》:“瞻望弗及,实劳我心。”⑤慰劳;慰问。《仪礼·觐礼》:“(侯氏)北而立,王劳之。”司马迁《报任安书》:“然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 (二)lào 通“耢”。一种耙地的农具。贾思勰《齐民要术·耕田》:“春耕寻手劳。”思:
①思考;想。《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荀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②思念;怀念。《诗经·邶风·泉水》:“靡(mǐ)日不思。”(靡:无。)李白《静夜思》:“低头思故乡。”③愁思。张华《励志诗》:“吉士思秋。”(吉士:对男子的美称。)④心情;情绪。李煜《虞美人》:“清霜残雪思难任。”(清霜残雪:指鬓发已白。)柳宗元《登柳州城楼》:“海天愁思正茫茫。”⑤助词。可用于句首或句中,调整音节。《诗经·大雅 ·思齐》:“思齐大任,文王之母。”(齐:通“斋”。庄敬。大任:即太任。王季之妻,文王之母。)⑥语气词,啊。《诗经·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乔:高大。休: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