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耻贫贱,相与尚膏腴。”诗句出处:《田家杂兴八首》;是唐朝诗人储光羲的作品。
春至鶬鹒鸣,薄言向田墅。不能自力作,黾勉娶邻女。 既念生子孙,方思广田圃。闲时相顾笑,喜悦好禾黍。 夜夜登啸台,南望洞庭渚。百草被霜露,秋山响砧杵。 却羡故年时,中情无所取。 众人耻贫贱,相与尚膏腴。我情既浩荡,所乐在畋渔。 山泽时晦暝,归家暂闲居。满园植葵藿,绕屋树桑榆。 禽雀知我闲,翔集依我庐。所愿在优游,州县莫相呼。 日与南山老,兀然倾一壶。 逍遥阡陌上,远近无相识。落日照秋山,千岩同一色。 网罟绕深莽,鹰鹯始轻翼。猎马既如风,奔兽莫敢息。 驻旗沧海上,犒士吴宫侧。楚国有夫人,性情本贞直。 鲜禽徒自致,终岁竟不食。 田家趋垄亩,当昼掩虚关。邻里无烟火,儿童共幽闲。 桔槔悬空圃,鸡犬满桑间。时来农事隙,采药游名山。 但言所采多,不念路险艰。人生如蜉蝣,一往不可攀。 君看西王母,千载美容颜。 平生养情性,不复计忧乐。去家行卖畚,留滞南阳郭。 秋至黍苗黄,无人可刈获。稚子朝未饭,把竿逐鸟雀。 忽见梁将军,乘车出宛洛。意气轶道路,光辉满墟落。 安知负薪者,咥咥笑轻薄。 楚山有高士,梁国有遗老。筑室既相邻,向田复同道。 糗糒常共饭,儿孙每更抱。忘此耕耨劳,愧彼风雨好。 蟪蛄鸣空泽,鶗鴂伤秋草。日夕寒风来,衣裳苦不早。 梧桐荫我门,薜荔网我屋。迢迢两夫妇,朝出暮还宿。 稼穑既自种,牛羊还自牧。日旰懒耕锄,登高望川陆。 空山足禽兽,墟落多乔木。白马谁家儿,联翩相驰逐。 种桑百馀树,种黍三十亩。衣食既有馀,时时会亲友。 夏来菰米饭,秋至菊花酒。孺人喜逢迎,稚子解趋走。 日暮闲园里,团团荫榆柳。酩酊乘夜归,凉风吹户牖。 清浅望河汉,低昂看北斗。数瓮犹未开,明朝能饮否。
|
【注释】:
众:
①众人;众人的。《左传·襄公十年》:“众怒难犯。”②众多;很多。《荀子·劝学》:“树成荫而众鸟息焉。”③一般的;普通。《史记·封禅书》:“鼎大异于众鼎。”耻:
①耻辱。《吕氏春秋·顺民》:“越王苦会稽之耻。”②羞愧。柳宗元《与顾十郎书》:“其或少知耻惧。”③侮辱。《左传·昭公五年》:“耻匹夫不可以无备,况耻国乎!”贫:
①穷。与“富”相对。《论语·学而》:“贫而无谄,富而无骄。”②匮乏;缺少。《文心雕龙·练字》:“富于万篇,贫于一字。”贫贱:
贫穷,低贱。《孟子·滕文公》:“~~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贱:
①物价低。与“贵”相对。白居易《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左传·昭公三年》:“国之诸市,屦贱踊贵。”②地位卑下。《论语·里仁》:“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③轻视;鄙视。曹丕《典论·论文》:“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引申为憎恶。《荀子·正论》:“故下安则贵上,下危则贱上。”④谦词。用以称有关自己的事物。《战国策·赵策四》:“老臣贱息舒祺,最少。”相:
(一)①互相;相互。《左传·隐公元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②递相;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吕氏春秋·疑似》:“为高葆祷于璐,置鼓其上,远近相闻。”③质地;实质。刘峻《辩命论》:“昔之玉质金相,英髦秀达,皆摈斥于当年,韫(yùn)奇才而莫用。”(髦:俊杰。韫:藏。)[相对]相向。元稹《与李十二夜饮》:“寒夜灯前赖酒壶,与君相对兴(xìng)犹孤。”(二)xiàng ①察看;仔细看。《诗经·大雅·公刘》:“相其阴阳,观其流泉。”②占视。迷信者看外形而断定人与事的吉凶祸福。《荀子·非相》:“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③相貌;形貌。《荀子·非相》:“形相虽善而心术恶。”④辅佐;扶助。《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⑤官名。1. 辅佐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吏。《史记·魏世家》:“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贤相。”2.汉代另指诸侯国的实际执政者,地位相当于郡太守。《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又使为相。《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仁宗至和二年》:“帝新相文彦博、富弼,意甚自得。”⑥司仪赞礼者。《淮南子·主术》:“口能言而行人称辞,足能行而相者先导。”(行人:古时的外交官。)⑦选择。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自古相女配夫,新状元花生满路。”与:
(一)①给予;授予。《论语·雍也》:“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原思:孔子弟子。宰:官名。粟:指俸禄。)②帮助。《战国策·齐策一》:“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③赞许。《论语·述而》:“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④结交;亲附。《荀子·王霸》:“不欺其与。”(其与:指所结交的国家。)⑤盟国;友邦。《荀子·王制》:“王夺之人,霸夺之与,强夺之地。”(之:其。人:指贤士。)⑥党与;共事人。《后汉书·寇荣传》:“于人少所与,以此见害于权宠。”(权宠:权臣;宠臣。)⑦介词。相当于“跟”。《庄子·逍遥游》:“蜩与学鸠笑之。”⑧连词。1. 相当于“和”。《汉书·贾谊传》:“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2.[与其]表示比较。《论语·八佾》:“与其奢也,宁俭。”⑨对付。《史记·燕召公世家》:“庞煖易与耳。”(二)yú 语气词。1. 用在句尾表示疑问。《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文信侯:指吕不韦。专:专权。)2. 用在句尾表示感叹。《礼记·中庸》:“舜其大知也与!”(知:智。)以上意义后作“欤”。 (三)yù 参加。《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蹇叔之子与师。”(师:军队。)尚:
①加在上面;超过。《诗经·齐风·著》:“尚之以琼华乎而。”(琼华:精美的玉。乎而:语气词。)②矜夸。《后汉书·张衡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③尊崇;崇尚。《庄子·天道》:“乡党尚齿,行事尚贤。”④志趣;爱好。柳宗元《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夙抱丘壑尚,率性恣游遨。”⑤古代特指娶帝王之女为妻。《新唐书·郭钊传》:“其子仲词尚饶阳公主。”⑥主管;特指帝王的私人事物。《淮南子·览冥》:“夫瞽师庶女,位贱尚葈。”(尚葈:即典枲,掌管布缕麻草之物。)《史记·吕太后本纪》:“襄平侯通尚符节。”(通:纪通,人名。)⑦副词。尚且;还。《诗经·王风·兔爰》:“我生之初,尚无为。”司马迁《报任安书》:“如仆,尚何言哉!”膏:
(一)①肥肉。《孟子·告子上》:“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愿:希望得到。粱:细粮。)②照明用的油脂。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guǐ)。”(晷:日影,喻时间。)韩愈《答李翊书》:“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③浓稠的膏状物。《诗经 · 卫风·伯兮》:“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沐:洗头。谁适:为了取悦谁。为容:打扮。)④肥沃的。《史记·货殖列传》:“膏壤沃野千里。”⑤药膏。《后汉书·方术传》:“既而缝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创愈。”⑥甘美。《礼记·礼运》:“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 (二)gào ①滋润。《诗经·曹风·下泉》:“芃芃黍苗,阴雨膏之。”②注入油脂使其润滑。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膏吾车兮秣吾马。”(秣马:喂马。)③毛笔蘸墨掭匀。冯惟敏《不伏老》第一折:“磨的墨浓,膏的笔饱。”膏腴:
①肥脂。《文心雕龙·诠赋》:“遂使繁华损枝,~~害骨。”②肥美,华美。《战国策·赵策》:“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之地。”腴:
①腹下的肥肉。王充《论衡·语增》:“垂腴尺余。”②肥胖。王充《论衡·语增》:“不甘饮食则肥腴不得至尺。”③肥美。《战国策·赵策四》:“封以膏腴之地。”④丰裕。《晋书·周𫗱(yǐ)传》:“伯仁凝正,处腴能约。”(伯仁:人名。凝:稳重。约:节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