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时礼命毕,归路勿迷津。”诗句出处:《送归中丞使新罗》;是唐朝诗人耿湋的作品。
远国通王化,儒林得使臣。六君成典册,万里奉丝纶。
云水连孤棹,恩私在一身。悠悠龙节去,渺渺蜃楼新。
望里行还暮,波中岁又春。昏明看日御,灵怪问舟人。
城邑分华夏,衣裳拟缙绅。他时礼命毕,归路勿迷津。
《送归中丞使新罗》唐朝诗人耿湋的作品。
【注释】:
诗文 | 他时礼命毕,归路勿迷津。 |
释义 | 他时礼命毕,归路勿迷津。“他时礼命毕,归路勿迷津。”诗句出处:《送归中丞使新罗》;是唐朝诗人耿湋的作品。 远国通王化,儒林得使臣。六君成典册,万里奉丝纶。 【注释】: 他:①别的;其他的。《管子·内业》:“别无他图。”屈原《离骚》:“岂其有他故兮,莫好脩之害也!”(脩:修饰。)②第三人称代词。寒山子《有汉姓傲慢》:“百事被他嫌。”③助词。虚指,无实际意义。李清照《声声慢》:“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他时:过去,昔时。杜甫《社日》:“今日江南老,~~渭北童。”时:①季节;指四季。《论语·阳货》:“四时行焉。”②特指农时。《孟子·梁惠王上》:“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③光阴;时光;时候。《吕氏春秋·首时》:“天不再与,时不久留。”④指按照规定的时间。南卓《羯(jié)鼓录》:“黄幡繟亦知音,上尝使人召之,不时至,上怒,络绎遣使寻捕。”⑤时辰;时候。《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⑥其时;当时。魏禧《大铁椎传》:“时座上有健啖者,貌甚寝。”(健啖:食量过人。寝:丑陋。)⑦机会;时机;时运。《论语·阳货》:“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新唐书·武平一传》:“时不再来,荣难人借。”(荣:荣华富贵。)⑧合时;应时。《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⑨时代;时世。《吕氏春秋· 察今》:“世易时移,变法宜矣。”⑩时势;时尚。朱庆余《近试上张籍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11)副词。用以表示时间。1. 表示行为不断发生,相当于“常常”、“经常”。韩愈《行难》:“圣人不世出,贤人不时出。”(不世:罕有。)2. 表示行为偶尔发生,相当于“有时”、“时而”。杜甫《自阆(làng)中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之三:“行色递隐见,人烟时有无。”(12)通“伺(sì)”。等候。《论语·阳货》:“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礼:①祭神以祈福。班固《东都赋》:“于是荐三牺,效五牲,礼神祇。”②古代的等级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准则。《汉书·公孙弘传》:“进退有度,尊卑有分,谓之礼。”③礼节;礼貌。《谷梁传· 僖公二十二年》:“礼人而不答,则反其敬;爱人而不亲,则反其仁。”(礼人:礼貌待人。)④为表敬意或表隆重而举行的仪式。《周礼·春官·肆师》:“肆师之职,掌立国祀之礼,以佐大宗伯。”⑤礼物。《礼记·表记》:“天礼,不相见也。”⑥敬重。⑦膜拜。李白《秋浦歌》之十七:“低头礼白云。”⑧宴饮。《仪礼·觐礼》:“飨礼以归。”命:①下命令。《左传·成公六年》:“命伐宋。”又指命令。《左传·宣公十二年》:“敢不惟命是听。”②任命;差遣。《列子·汤问》:“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③取名;命名。《礼记·月令》:“仲冬之月……命之曰畅月。”④生命;性命。《论语·雍也》:“不幸短命死矣。”⑤命运;天命。《史记·外戚世家》:“孔子罕称命,盖难言之也。”毕:①古时田猎用的长柄小网。王充《论衡·偶会》:“雁鹄集于会稽……来遭民田之毕。”(民田:指老百姓的田里。)②用网捕捉禽兽。《诗经·小雅·鸳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罗:用网捉捕。)③完毕;结束。杜牧《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④星名。二十八宿之一。⑤副词。全;皆。《史记·太史公自序》:“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归:(一)①出嫁;嫁。《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②返回。陶潜《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兴:起来。)③送回;交还。《孟子· 尽心上》:“久假而不归。”(假:借)④归依;归附。范仲淹《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微:如果没有。)⑤结局;归宿。《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殊:不同。途:路。)⑥死。《尔雅·释训》:“鬼之为言归也。” (二)kuì ①通“馈”。赠送。《论语·阳货》:“(阳货)归孔子豚。”《史记·周本纪》:“晋唐叔得嘉谷,献之成王,成王以归周公于兵所。”②通“愧”。惭愧。《战国策·秦策一》:“状有归色。”路:①道路;路途。《楚辞·九歌·国觞》:“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②路程。陶潜《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③途径;方向。《尚书·洪范》:“无有作恶,遵王之路。”诸葛亮《前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引喻:称引说话。)④仕途,执政。许棠《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之八:“当路公卿谁见待? 故乡亲友自疑非。”(待:宽容。疑非:怀疑有错误。)⑤法度;规则。李华《御史中丞厅壁记》:“遵王路以整多方。”(王:指先王。)⑥方面;地区。田艺衡《留青日记·赌博》:“苏常一路尤甚,士大夫归家者则开赌坊,盖避禁也。”(苏常:苏州、常州。避禁:避开禁令。)⑦车。《左传·昭公四年》:“王思旧勋而赐之路。”⑧大。《史记·孝武本纪》:“路弓乘矢。”⑨宋朝和元朝行政区划名。宋的路约相当于现在的省,元的路约相当现在的地区。勿:①无;没有。与“有”相对。《墨子·兼爱下》:“贵贤罚暴,勿有亲戚兄弟之所阿。”②副词。不;不要。《韩非子·十过》:“韩康子欲勿与,段规谏曰:‘不可不与也。’”③表禁止。《论语·颜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④助词。用于句首,无意义。《左传·僖公十五年》:“史苏是占,勿从何益。”[勿勿]1.勤勉的样子。《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君子守此终身勿勿也。”2. 急速;匆忙。杜牧《遣兴》:“浮生长勿勿,儿小且呜呜。”迷:①迷惑;迷乱。《诗经·小雅·节南山》:“天子是毗(pí),俾民不迷。”(毗:辅佐。俾:使。)陶潜《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②遮阻;覆盖。曾棨《维扬怀古》:“楼台处处迷芳草,风雨年年怨落花。”(维扬:即扬州。)③迷恋;陶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徐中行《暮发滁阳》:“悬崖青欲滴,芳草绿堪迷。”(滁:水名。)又指沉醉于某一事物者。陶谷《清异录·蕉迷》:“赵纯节性喜芭蕉,凡轩窗馆宇咸种之,时称纯节为蕉迷。”(咸:都;全。)④昏迷。《列子·汤问》:“扁鹊遂饮二人毒酒,迷死三日。”[迷离]模糊不清的样子。古乐府《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扑朔:跳跃的样子。)津:①渡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ǒu)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桀溺:二隐者名。耦:并耕。)②人体内分泌出的液体。韩偓《无题(并序)》之一:“梅实引芳津。”《素问·调经论》:“人有精气津液。”③润泽;润湿。《周礼·地官·大司徒》:“二曰川泽……其民黑而津。”《西京杂记》卷五:“雨不破块,润叶津茎而已。”郭璞《江赋》:“林无不溽,岸无不津。”[津津]1.形容有滋味。陈廷焯(zhuō)《白雨斋词话》卷四:“两君于词,皆属最下乘……而世顾津津称之,何也?”2.喜悦的样子。《新唐书·李林甫传》:“喜津津出眉宇间。”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