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五)(小草在歌唱——悼女共产党员张志新烈士)(雷抒雁) |
释义 | 《五)(小草在歌唱——悼女共产党员张志新烈士)(雷抒雁)《五·小草在歌唱——悼女共产党员张志新烈士·雷抒雁》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一 风说:忘记她吧! 我已用尘土, 把罪恶埋葬! 雨说:忘记她吧! 我已用泪水, 把耻辱洗光! 是的,多少年了, 谁还记得 这里曾是刑场? 行人的脚步,来来往往, 谁还想起, 他们的脚踩在 一个女儿、 一个母亲、 一个为光明献身的战士的心上? 只有小草不会忘记。 因为那殷红的血, 已经渗进土壤; 因为那殷红的血, 已经在花朵里放出清香! 只有小草在歌唱。 在没有星光的夜里, 唱得那样凄凉; 在烈日暴晒的正午, 唱得那样悲壮! 像要砸碎礁石的潮水, 像要冲决堤岸的大江…… 二 正是需要光明的暗夜, 阴风却吹灭了星光; 正是需要呐喊的荒野, 真理的嘴却被封上! 黎明。一声枪响, 在祖国遥远的东方, 溅起一片血红的霞光! 呵,年老的妈妈, 四十多年的心血, 就这样被残暴地泼在地上; 呵,幼小的孩子, 这样小小年纪, 心灵就刻下了 终生难以愈合的创伤! 我恨我自己, 竟睡得那样死, 像喝过魔鬼的迷魂汤, 让辚辚囚车, 碾过我僵死的心脏! 我是军人, 却不能挺身而出, 像黄继光, 用胸脯筑起一道铜墙! 而让这罪恶的子弹, 射穿祖国的希望, 打进人民的胸膛! 我惭愧我自己, 我是共产党员, 却不如小草, 让她的血流进脉管, 日里夜里,不停歌唱…… 三 虽然不是 面对勾子军的大胡子连长, 她却像刘胡兰一样坚强; 虽然不是 在渣滓洞的魔窟, 她却像江竹筠一样悲壮! 这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社会主义中国特殊的土壤里, 成长起的英雄 ——丹娘! 她是夜明珠, 暗夜里, 放射出灿灿的光芒; 死,消灭不了她, 她是太阳, 离开了地平线 却闪耀在天上! 我们有八亿人民, 我们有三千万党员, 七尺汉子, 伟岸得像松林一样, 可是,当风暴袭来的时候, 却是她,冲在前边, 挺起柔嫩的肩膀, 掮起民族大厦的栋梁! 我曾满足于—— 月初,把党费准时交到小组长的手上; 我曾满足于—— 党日,在小组会上滔滔不绝地汇报思想! 我曾苦恼, 我曾惆怅, 专制下,吓破过胆子, 风暴里,迷失过方向! 如丝如缕的小草哟, 你在骄傲地歌唱, 感谢你用鞭子 抽在我的心上, 让我清醒! 让我清醒! 昏睡的生活, 比死更可悲, 愚昧的日子, 比猪更肮脏! 四 就这样—— 黎明。一声枪响, 她倒下去了, 倒在生她养她的祖国大地上。 她的琴呢? 那把她奏出过欢乐, 奏出过爱情的琴呢? 莫非就此成了绝响? 她的笔呢? 那支写过檄文, 写过诗歌的笔呢? 战士,不能没有刀枪! 我敢说:她不想死! 她有母亲:风烛残年, 受不了这多悲伤! 她有孩子:花蕾刚绽, 怎能落上寒霜! 她是战士, 敌人如此猖狂, 怎能把眼合上! 我敢说:她没想到会死。 不是有宪法么, 民主,有明文规定的保障; 不是有党章么, 共产党员应多想一想。 就像小溪流出山涧, 就像种子钻出地面, 发现真理,坚持真理, 本来就该这样! 可是,她却被枪杀了, 倒在生她养她的母亲身旁……… 法律呵, 怎么变得这样苍白, 苍白得像废纸一方; 正义呵, 怎么变得这样软弱, 软弱得无处伸张! 只有小草变得坚强, 托着她的身躯, 抚着她的枪伤, 把白的、红的花朵, 插在她的胸前, 日里夜里,风中雨中, 为她歌唱…… 五 这些人面豺狼, 愚蠢而又疯狂! 他们以为镇压, 就会使宝座稳当; 他们以为屠杀, 就能扑灭反抗! 岂不知烈士的血是火种, 播出去, 能够燃起四野火光! 我敢说: 如果正义得不到伸张, 红日, 就不会再升起在东方! 我敢说: 如果罪行得不到清算, 地球, 也会失去分量! 残暴,注定了灭亡, 注定了“四人帮”的下场! 你看,从草地上走过来的是谁? 油黑的短发, 披着霞光; 大大的眼睛, 像星星一样明亮。 甜甜的笑, 谁看见都会永生印在心上! 母亲啊,你的女儿回来了, 她是水,钢刀砍不伤; 孩子呵,你的妈妈回来了, 她是光,黑暗难遮挡; 死亡,不属于她, 千秋万代, 人们都会把她当作榜样! 去拥抱她吧, 她是大地的女儿, 太阳, 给了她光芒; 山岗, 给了她坚强; 花草, 给了她芬香! 跟她在一起, 就会看到希望和力量…… 也许是因为人们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隐蔽起来,所以敢于敞开心灵的作品更容易为读者欢迎。《小草在歌唱》渗透和交融着多种真挚复杂的情感。一是对张志新烈士的痛惜与崇敬,诗人把张志新比作刘胡兰、江竹筠和丹娘,她们都为了追求真理而从容赴死。然而,历史上的三位巾帼英烈在刑场上已经望见了正义的胜利曙光,张志新却死在人妖颠倒的时期。举世混浊,尽人皆醉,独有她清醒地孤军作战,在极端孤立和千夫所指中走向刑场。这是张志新悲剧之所在。她是黑暗中熠熠闪光的夜明珠,是永生的大地的女儿,是普照人间的太阳。痛定思痛,长歌当哭,诗人把对烈士的痛惜和敬仰化作美好的形象。与此相对的情感是对法西斯专政的愤怒和痛恨。诗人痛恨专制暴政的凶残,诅咒它尽早灭亡,为张志新烈士的被害愤怒得不能自已。天地茫茫,为什么眼看人类精英被残杀而沉默无语! 诗人的批判锋芒已经指向更深的层次。 爱与恨是情感的两极,正如善与恶是道德的两极一样。两极相距越远,爱与恨的反差便会越大。当这两极相融,就能进出明亮的火花,照亮人们的心灵。诗人因此而看到了自己的欠缺和弱点,于是便作为严厉的法官,来拷问自己的灵魂,历数自己心脏的“僵死”,审讯自己曾有过的“惆怅”和“怯懦”,判定自己“昏睡”和“愚昧”的生活之可鄙可弃。诗人自审出的丑恶,几乎人人都有,那一时期的人们往往会蒙蔽自己的良知而听任或助长邪恶横行。但诗人的自审意识和忏悔勇气,却未必人人都有。正视自身,否定自我,显示出诗人人格力量的健全,从而赋予这首诗以深沉坦诚的内在气质。人不必惧怕沉沦,只需能时时弃旧图新;有出息的民族更应该有勇气救治自己的痼疾,清除自己的劣根性,特别是自己制造了一场灾难的民族。作品中的自审意识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促使人们反思自身,因而别有光彩。 选择“小草”作为贯穿全诗的形象,是这首诗成功的艺术创造。小草青青,沁心爽目;小草芊芊,遍生田野;小草柔弱却坚韧,卑贱但正直。小草本无知无觉,诗人赋予它以生命以情感以灵性。最终成了一个含有多义的象征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不过我觉得,如果把它视作良知,似乎较能切近这首诗的意旨。只有未被泯灭的良知才能够歌赞英雄,抚慰英魂,拥抱烈士高傲的身躯,绽放灿烂的人性之花。它浸透了烈士的血和诗人的泪。它是拨响真善美的六弦琴。它是全诗的核心和纽带。以“小草”这几乎不可替代的形象结构全诗,不但把彼此极不容易共处的诸种情愫牢固地焊接在一起,从而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使“小草”和诗获得了更为深沉的意蕴,并超越了它们自身。 将几种冰炭不容的情感推到极致,又让它们相互撞击,是这首诗的又一艺术特点。以爱撞击恨,爱与恨更见强烈;以痛惜撞击忏悔,两者平添了沉重;以讴歌撞击诅咒,讴歌远离浮泛,诅咒分外深沉。它们相吸相斥,相反相成,形成多声部的复合情感,扭结成一股合力,撞击读者心魂,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这首诗的第三个艺术特点是排比句式的大量使用。由第一章起,便由“风”和“雨”组成第一个排比。之后,在诗行之间,诗节之间,排比句式大量出现,它们有的造成诗意的反衬,有的是对情感的强化,有的为了铺陈,有的旨在思想的递进。它们分别是一个个情感的团块,或低沉,或激越,或厚重而坚实,增强了诗的质感,合起来就使诗具有了澎湃奔涌的气势。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