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注释】:

五:

①基数,五。《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②表序数第五。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③队伍行列。后来写作“伍”。《吕氏春秋·必己》:“孟贲过于河,先其五。”④我国民族音乐记音符号之一。

季:

①排行在末的,年少的。《诗经·召南·采苹》:“有齐季女。”(齐:同“斋”。斋戒。季女:未婚少女。)②弟兄或同辈排行最小的。《新唐书·李𪟟传》:“季弟感年十五”。也泛指弟弟。李白《夏日诸从弟登汝州龙兴阁序》:“起予者谁,得我二季。”(起:启发。)③季节。一年四季。《吕氏春秋·季春》:“季春之月,日在胃。”④一个季节的末了。《礼记· 月令》:“季春之月。”⑤古指一个朝代的末了。蔡琰《悲愤诗》:“汉季失权柄。”⑥时期;时节。曹植《释愁文》:“子生末季。”(子:你。末:衰落。)

文:

①在身体上刺画花纹。《庄子·逍遥游》:“越人断发文身。”②线条交错的图形;花纹。王充《论衡·言毒》:“蝮蛇多文。”③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的某些现象。《周易·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④礼乐典章制度。张居正《与蓟辽总督谭二华》:“如有不效,巡关御史得论劾(hé)之,固不必袭此故套虚文为也。”(劾:揭发罪状。袭:沿用。)⑤法令条文。《史记·酷吏列传》:“与赵禹更定诸律令,务在深文。”⑥字;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书同文。”⑦文辞;文章。刘勰《文心雕龙· 情采》:“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欧阳修《醉翁亭记》:“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⑧非军事的;与“武”相对。《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⑨华美;有文采。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史有文质,辞有详略。”(质:质朴。)⑩文饰;掩饰。刘知几《史通·惑经》:“庸儒末学,文过饰非。”(11)柔和;不猛烈。《世说新语·赏誉》:“士龙为人,文弱可爱。”(士龙:陆云字。)(12)量词。计算铜币的单位。《宋书·徐羡之传》:“可以钱二十八文埋宅四角。”

文章:

①文辞;文采。《史记·儒林传》:“~~尔雅,训辞深厚。”②错杂的色彩或花纹。郭震《古剑篇》:“精光黯黯青蛇色,~~片片绿龟鳞。”③学术,学问。《论语·公冶长》:“夫子之~~,可得而闻也。”④车服,旌旗。《左传·隐公五年》:“昭~~,明贵贱。”⑤指曲折隐晦的内容。《官场现形记》回三十五:“阎二先生听到‘报效’二字,便晓得其中另有~~。”

章:

①明显;显著。屈原《离骚》:“芳菲菲其弥章。”(弥:更加。)②表彰;表扬。《商君书·说民》:“章盖则过匿。”③印章;图章。魏学洢《核舟记》:“又用篆章一。”④音乐的一曲。《史记·吕后本纪》:“王乃为歌诗四章,令乐人歌之。”⑤诗文或诗文的一段。《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下笔成章。”⑥条目。⑦规章。《诗经·大雅·假乐》:“不愆不忘,率由旧章。”⑧规则;条理。韩愈《送孟东野序》:“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⑨奏章。臣子上给皇帝的书信。《文心雕龙·章表》:“章以谢恩。”⑩花纹;文彩。《后汉书·孝仁董皇后纪》:“舆服有章。”[章甫]一种礼帽。《论语·先进》:“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端:礼服。相:司仪。)[章章]鲜明貌。《荀子·法行》:“虽有珉(mín)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珉:美石。雕雕:鲜明。)

堕:

(一)①落下;掉下。杜牧《题桃花夫人庙》:“可怜金谷堕楼人!”(金谷:晋石崇的园名。堕楼人:指石崇爱妓绿珠,在石崇被捕时在园中跳楼而死。)②通“惰”。懈怠;懒散。《韩非子·显学》:“侈而堕者贫,力而俭者富。”(侈:奢侈,指挥霍财物,过分享受。力:勤劳。俭:节俭。) (二)huī 同“隳”。毁坏。《春秋·定公十二年》:“叔孙州仇帅师堕郈(hòu)。”(叔孙州仇:鲁大夫。郈:叔孙氏采邑,此指郈邑的城墙。)引申为废弃。《淮南子·修务》:“故名立而不堕,此自强而成功者也。”

劫:

①挟持;胁迫。《左传·成公十七年》:“(晋)胥童以甲劫栾书、中行偃于朝。”《颜氏家训·省事》:“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或有喧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瑕疵:毛病。喧聒:取闹。发遣:处理,安排。)②强取;抢夺。《史记· 日者列传》:“君子内无饥寒之患,外无劫夺之忧。”《论衡·答佞》:“功城袭邑,剽劫虏掠。”③强盗;盗匪。《陈书·世祖纪》:“时宣城劫帅纪机、郝仲等各聚数千余人,侵暴郡境,世祖讨平之。”(侵暴:侵犯;骚扰。)《南史·宗悫传》:“悫年十四,挺身与劫相距。”④佛教名词“劫波”的简称,意为极久远的时节。佛家传说世界经历若干万年毁灭一次,然后再开始,每一周期为一劫。李白《短歌行》:“万劫太极长。”⑤同“蜐”。石蜐,即龟足,甲壳类动物。江淹《石劫赋序》:“石劫,一名紫䖀(xiāo),蚌蛤类也。春而发华,有足翼者。”按:《广韵·业韵》引《南越志》作“石蜐”。⑥汉代西域诸国之一。

灰:

①物质燃烧后残留的粉状物。灰烬。《礼记·月令》:“(仲夏之月)令民毋艾(yì)蓝以染,毋烧灰。”(艾:通“刈”。割。蓝:蓼蓝,可做染料。)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樯橹灰飞烟灭。”②把……烧成灰。《抱朴子·释滞》:“不灰之木,不热之火。”③尘土。葛洪《神仙传·玉子》:“命尽气绝则死,位为王侯,金玉如山,何益于灰土乎?”陆机《挽歌》之二:“昔为七尺躯,今成灰与尘。”④介于黑白之间的一种颜色。黄遵宪《潮州行》:“扶床面色灰,谬言不畏惧。”⑤沮丧;消沉。《聊斋志异·成仙》:“成自经讼系,世情尽灰。”

升:

①量器。《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②量词。容量单位。一斗的十分之一。苏轼《上梅直讲书》:“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③上升。《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④登;上。《诗经· 小雅· 角弓》:“毋教猱(náo)升木。”(猱:猴类。)⑤谷物登场,即成熟。《论语·阳货》:“旧谷既没,新谷既升。”

升平:

太平,安宁。张衡《东京赋》:“躬自菲薄,治致~~之德。”

平:

①平坦;不倾斜。《吕氏春秋·应同》:“平地注水,水流湿。”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水面初平云脚低。”②整治使平。《列子·汤问》:“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③公平;公正。《诗经·小雅·节南山》:“昊天不平,我王不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④均平;齐一。《周易·乾》:“云行雨施,天下平也。”⑤平定;平息。《左传·庄公十三年》:“会于北杏,以平宋乱。”⑥安静;安定。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⑦平常;平时。《后汉书·光武帝纪上》:“饮食言笑如平常。”⑧一般;普通。白居易《两朱阁》:“忆昨平阳宅初置,吞并平人几家地!”⑨媾和;讲和。《左传·桓公八年》:“秋,随及楚平。”(随:国名。)⑩通“评”。评议。《商君书·更法》:“孝公平画。”

格:

①树木的长枝条。庾信《小园赋》:“草树混淆,枝格相交。”②木栅栏。杜甫《潼关吏》:“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战格:阻挡敌人的栅栏。)③方形的框子;格子。杨炯《卧读书架赋》:“伊国工而尝巧,度山林以为格。”④规格;格式。《宋史·选举志一》:“春考试,合格及第者,列名放榜于尚书省。”(尚书省:官署名。)⑤法律条文;法则;制度。《旧唐书·刑法志》:“武德二年,颁新格五十三条。”《新唐书·刑法志》:“唐之刑书有四:曰律、令、格、式……格者,百官有司之所常行之事也。”(有司:官吏。)⑥品质;风度。杜甫《壮游》:“吾观鸱(chī)夷子,才格出寻常。”(鸱夷子:即范蠡。)⑦推究;研究。《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⑧止;阻止。《说苑·君道》:“毋格其言,博采其辞。”晁错《言兵事疏》:“劲弩长戟,射疏及远,则匈奴之弓弗能格也。”⑨击;打。《后汉书·钟离意传》:“乃解衣就格。”⑩正;纠正。《孟子·离娄上》:“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大人:大德之人。)(11)至;到。《尚书·尧典》:“光被四表,格于上下。”(被:覆盖。四表:四方。上下:天地。)(12)支架。《吕氏春秋 ·过理》:“糟丘酒地,肉圃为格。”(13)木栅栏。杜甫《潼关吏》:“连云列战格。”

格力:

格调,气势。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志铭》:“宋齐之间,……文章以风容色泽放旷精清为高,盖吟写性灵,流连光景之文也,意义~~无取焉。”

力:

①力气,力量。《孟子·告子下》:“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雏,则为无力人矣。”《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②能力;才能。《论语·季氏》:“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元结《上〈时议三篇〉表》:“百姓劳苦,力用不足。”③权力;势力;威力。贾谊《新书·藩疆》:“欲天下之治安,天子之无忧,莫如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小则易使以义。”《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④功劳。《礼记· 夏官·司勋》:“治功曰力,战功曰多。”⑤功效。《左传·昭公十一年》:“且譬之于天,其有五材,而将用之,力尽而敝之。”(五材:金、木、水、火、土。)⑥劳役;力役。《孟子·尽心下》:“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国语·鲁语下》:“任力以夫,而议其老幼。”也指役使。范仲淹《张公神道碑》:“公请增长堤二百里,旁锢巨石为十闼,以疏其横流,舍(shè)役伍于堤上,不力一民,而日广月高。”(闼:门,指闸。舍:止宿。)⑦努力;尽力;竭力。《后汉书· 桓帝纪》:“自忠贤力争,屡折奸锋,虽愿依斟流彘亦不可得已。”(斟:夏太康被羿逐所居处;彘:周厉王流放处。)杜甫《往在》:“冗官各复业,土著还力农。”《吕氏春秋·上农》:“若民不力田,墨乃家畜。”(墨:通“没”。没收。)⑧甚;厉害。《汉书·汲黯传》:“今病力,不能任郡事。”

未:

①十二地支之一。《春秋·庄公二十四年》:“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②十二时辰之一,即午后一时至三时。③十二生肖属羊。④副词。1.表示否定。a.相当于“不”。《诗经·周颂·小毖》:“未堪家多难。”b.相当于“没有”、“不曾”。《诗经 · 召南·草虫》:“未见君子,我心伤悲。”2. 用在句尾,表示疑问。相当于“否”。《后汉书·刘表传》:“言出子口而入吾耳,可以言未?”

全:

①纯色玉。《周礼·考工记·玉人》:“天子用全。”②完备;完整无缺。《庄子·养生主》:“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③保全;使完好。《韩非子·解考》:“今举动而与天下之为雠,非全身长生之道也。”④病愈,后写作“痊”。《周礼·天官·医师》:“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⑤副词。完全;全都。《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诊病决死生,能全无失乎?”

回:

①旋转;曲折环绕。《左传·襄公十八年》:“右回梅山,侵郑东北。”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引申为掉转方向,掉头。屈原《离骚》:“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新唐书·张玄素传》:“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哉。”引申为改变。《世说新语·雅量》:“王夷甫与裴景声志好不同,景声恶,欲取之,卒不能回。”②返回;恢复原状。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郁离子·九难》:“灵药千名,神农所尝,起死回生,旋阴斡阳。”引申为回复。《梦溪笔谈· 人事二》:“有一县令使人,独不肯去,须责回书。”③不正直;邪僻。《诗经·小雅·鼓钟》:“淑人君子,其德不回。”《论衡·变虚》:“若德回乱,民将流亡。”又为偏私,袒护。《国语·晋语八》:“且秦楚匹也,若之何其回于富也。”④避让;忌讳。《新序·杂事一》:“外举不避仇雠,内举不回亲戚。”《后汉书·左雄传》:“(左雄)奏案贪猾二千石,无所回忌。”⑤量词。晏几道《鹧鸪天》:“几回魂梦与君同。”


诗文 五季文章堕劫灰,升平格力未全回。
释义

五季文章堕劫灰,升平格力未全回。

“五季文章堕劫灰,升平格力未全回。”诗句出处:《金门寺中见李西台与二钱(惟演易)唱和四绝》;是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

帝城春日帽檐斜,二陆初来尚忆家。
未肯将盐下莼菜,已应知雪似杨花。
生平贺老惯乘舟,骑马风前怕打头。
欲问君王乞符竹,但忧无蟹有监州。
(皆世所传钱氏故事。
)西台妙迹继杨风,(凝式)。
无限龙蛇洛寺中。
一纸清诗吊兴废,尘埃零落梵王宫。
五季文章堕劫灰,升平格力未全回。
故知前辈宗徐庚,数首风流似玉台。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0:5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