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五)偏句正句移位 |
释义 | (五)偏句正句移位在偏正复句中,表示语意中心的正句往往在前,偏句在后,倒装后,正句置于偏句后面。 63.娘,我离家那天,您滴着泪说: 莫要娶了媳妇就忘了我…… 不是我铁石心肠, 也不是娶了媳妇, 是我在北方找着了家,找着亲人, 虽然我说话还有乡音。 (邵燕祥《娘》) 评析 转折关系的偏正复句倒装,偏句移位于正句之后,使诗句流畅贯通,强化了乡音无改的事实。 64.我一生不相信任何宗教, 也不擅长有滋味的诗文。 惭愧没认真读过一遍, 尽管赶时髦,手头也有一本。 (绿原《重读<圣经>》) 评析 诗人在诗中用对圣经故事中的世道和人物的评价,来表现他对现实人生的种种看法。这节诗中,诗人为了强调他以前有《圣经》但没有认真读过,为下文的重读埋下伏笔,有意把转折偏正复句倒装。 65.六姑婆七岁那年是辛亥年,辛亥年没有了皇帝。对于六姑婆来说没有皇帝是件小事,因为在这一年,六姑婆的母亲父亲相继而亡,撒手丢下六姑婆和四岁的妹妹、一岁的弟弟。(李锐《传说之死》) 评析 “对于……弟弟。”这是一个表示因果关系的偏正复句。一般情况,因在前,果在后,但此例却将表示原因的分句放在后面,使偏正移位。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因”,强调说明对于一个七岁的小姑娘来说,毕竟父母的死亡要比皇帝的被推翻重要得多,现实得多。 66.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评析 前面一连九句,历叙怀王的表现及其造成的恶果,到最后一句:“此不知人之祸也。”才归出原因,点出楚王的致命弱点: 不能识人与用人。力托以上数句,字字深刻,令人深信不疑。 67.街坊叫她做捡烂纸的刘大姑,因为她底职业是整天在街头巷尾垃圾堆里讨生活,有时沿途嚷着“烂字纸换取灯儿”。(许地山 《春桃》) 评析 表示原因的偏句移于正句之后,强调了她的职业,她的名字的来由。 68. 明星莹莹,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杜牧《阿房宫赋》) 评析 “明星莹莹”是因为 “开妆镜也”; “绿云扰扰”是由于 “梳晓鬟也”;“渭水涨腻”是因为“弃脂水也”……五组因果倒装句,有它独特的抑扬顿挫之美。写出宫女华盛、奢侈的生活。造句新奇,措词流丽,运笔变换,句中连用六个 “也”字,又糅合使用了大胆的比喻,奇特的夸张,浓使丹彩,一句一跌,读来神韵独高,令人遐想。 69.你的身旁有阴影 只因为你自己 挡住了阳光 你看耀眼的阳光 仍然是一片灰暗 只因为眼睛刚睁开 你看不清好景色 一切是那样的模糊 只因为眼泪未擦干 (刘明鉴 《读——》) 评析 这三节诗,均以因果复句构成。表原因的偏句后移,正是为了强调诗的象征意义,启发人们去摆脱自我,超越自我,正确地认识自我和社会。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令人回味。 70.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 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都变成声音飞到四面八方去吧, 不管它像一阵微风 或者一片阳光。 (何其芳《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评析 诗人期望自己的新的思想感情、新的歌声会传遍四方,飞到年轻人的心中。此节诗是条件偏正复句。移后的条件分句得到了强调,诗人的美好愿望让读者回味无穷。 71.少年时代我打开历史的篇章, 就听见尼罗河光荣的音响。 古国的人民呵, 我对你怀着深深的敬意, 虽然我生在遥远的东方。 (魏巍《不断集》) 评析 诗人把转折复句中的偏句移后,突出了东方与埃及距离的遥远。正是由于这种遥远的空间距离,使得诗人对古埃及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72.被许多问题弄得疲乏了的委员们,望了望天色,蓝色的炊烟已经从窑顶上的烟囱里吐出来,又为风吹往西方,他们决定赶到前边的庄子去吃饭,因为在这晚上还要布置第二天的选举大会。(丁玲 《夜》) 评析 因果复句一般的次序是因在前,果在后,强调的重点是果。此例把表示原因的从句移后,强调的重点也就移到原因从句上。 73.地球,我的母亲! 我羡慕那一切的动物, 尤其是蚯蚓—— 我只不羡慕那空中的飞鸟: 他们离了你要在空中飞行。 (郭沫若《地球,我的母亲》) 评析 按一般因果复句的顺序,应该说:“(因为)飞鸟离了你要在空中飞行,(所以) 我不羡慕他们。”诗人把次序颠倒,充分强调了他不喜欢飞鸟的原因,热情讴歌了脚踏实地的人们。 74.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 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在我心里! (闻一多 《发现》) 评析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黑暗现实失望、痛苦的心情。第二行“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是偏正倒装句,既跟第一行的结构相协调,又强调了原因。 75.总之,倘是咬人之狗,我觉得都在可打之列,无论它在岸上或在水中。(鲁迅《论 “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评析 这是一个多重复句。第一层 (第3个分句与第1、2个分句之间)是表示无条件关系。第二层 (第1个分句与第2个分句之间)是假设关系。在第一层关系里,表示条件的偏句放在表示结果的正句之后,形成偏正倒装,强调了打咬人之狗是不能讲条件的,突出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不妥协的彻底的战斗精神。 76.言论界,依中国今日此刻此地情形,非有些土匪傻子来说话不可。这也是祝莽原恭维莽原的话,因为莽原即非太平世界,莽原之主稿诸位先生当然很愿意揭竿作乱,以土匪自居。至少总不愿意以“绅士”“学者”自居,因为学者所记得的是他的脸孔,而我们似乎没有时间顾到这一层。(林语堂《祝土匪》) 评析 《祝士匪》是应莽原之约而写的。莽原社是鲁迅支持的向旧势力、旧文明施行袭击的新文学团体。作者颂扬了“土匪”的坚持真理、敢讲真话的精神;痛快淋漓地揭露和嘲讽了学者“为脸孔而忘记真理”。因果倒装句的运用,充分说明了颂扬莽原的原因。 77.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关汉卿《四块玉 ·别情》) 评析 在杨花如雪花似地飘来的时候,女主人公凭阑远眺,惆怅满怀,挥袖拂去飘落在身上的杨花,却挥不去对恋人的相思情。“凭阑袖拂杨花雪”一句既叙事,又写景,触景生情,勾引出主人公无尽的思念和凄婉的慨叹。本来是情由景生,作者写来却情在景先,借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78.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评析 这首词,笔调灵活,意境悠然,多处使用倒装,语感简练、新奇。是谁在“稻花香里说丰年”? 原来是 “蛙声一片”。词人怀着喜悦的心情在听取群蛙喧嚷,争说丰年。先写出“说丰年”,然后补出 “声”来自蛙,情趣盎然。不说“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而突现出“七八个星”、“两三点雨”,以简洁的笔触描绘出疏星点点、微雨阵阵的夜景,烘托出一片清幽、恬静的乡野气氛。末两句也是倒装,小路一转,小桥一过,忽然看见了社庙旁树林边的早已熟识的茅店,先写茅店,后写忽见,充分表达出词人从陶醉中猛醒过来,骤然发现旧屋的惊喜心情。“旧时茅店社林边”也是倒装,顺序应是“社林边旧时茅店”,定语后置,使中心语茅店处于显著位置,与下句的 “忽见”相照应。 79.卧闻岳阳城里钟, 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 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 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阙声长听不尽, 轻舟短楫去如飞。 (欧阳修 《晚泊岳阳》) 评析 有了“系舟岳阳城下树”,才能够“卧闻岳阳城里钟”。但诗人却让一、二句倒装,以突出表现他在城外船中闲卧,静听城内钟声的悠然情趣。 80.什么时候学会了忍耐,什么时候懂得了谅解,何时增添了忧虑,何时内心充满了矛盾,何时你又徘徊,何时你又犹豫不定,何时发现了周围的一切不再是童年的一切?有一天你突然感到你变成复杂的有机体,你突然觉得你肩上应挑起一副重担。哦,原来是长大了。(无垠《哦,原来长大了》) 评析 这是一个表示因果关系的句群。原因在最后才说出,增强了对“原来是长大了”的感慨。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