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五、1993年高考六省市题 |
释义 | 五、1993年高考六省市题[题目]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据美国K大学的研究人员称,大多数“生物降解”塑料并不真正降解。 利用能随时降解普通有机物质(例如纸和木屑)的细菌所进行的试验表明,包括塑料垃圾袋、“用后即丢”的尿布、饮料瓶等在内的大多数产品并不是可以生物降解的。 研究人员指出,术语“生物降解”这个词的使用是不规范的。一些生产厂家说,这些产品如果在物理上发生了变化,则是可以生物降解的,它们一旦与其它物质混合,便会自然消失或者可以支持生物的成长。研究人员认为,真正的生物降解物质在需氧条件下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厌氧条件下它们则可以分解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然而,经他们试验的每个产品都不能降解,也不能达到上述标准。 1. 文中“术语‘生物降解’这个词的使用是不规范的”这句话的意思是( ) A. “生物降解”不是一个科学的术语 B. “生物降解”这个说法名不符实 C.“生物降解”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 D.“生物降解”这个术语的运用有语法错误 2.文末说的“试验”所借助的主要方法是( ) A.化学的 B. 生理的 C.生物的 D.物理的 3.下列与K大学研究人员的试验结果有关的说法,哪几项是正确的( ) A.凡是称可以“生物降解”的塑料产品都根本不能降解 B.一些塑料生产厂家对产品功用宣传不实 C.在生物降解过程中应出现物质的分解和转化 D.塑料产品的废弃物多数不会自溶自消 E.这些塑料产品在物理上发生变化之后就可以生物降解 F. 生物降解在不同条件下都会出现氧化现象 [题解] 第1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从全文看,“生物降解”是一个科学术语,谈不上“语法错误”。因此可以排除D项;“生物降解”是一个科学术语,可以排除A、C项;一些生产厂家夸张性的商业宣传,曲解了科学术语,是“名不符实”。 答案: B。 第2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力。第二段首句“利用……细菌所进行的试验表明”,可见是生物试验。“物理变化”是厂家说的,“试验”是大学研究人员做的;“二氧化碳、水、甲烷”这些化学术语容易迷惑人,因而误选A。 答案:C。 第3题。考查对文段进行归纳和评价的能力。A项把原文“大多数”误为“凡是”;B项内容无误,但与“试验结果”无关;E是厂家的观点,与试验结果无关,况且也不一定正确。 答案: C、D、F。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