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二六、1996年成人高考题 |
释义 | 二六、1996年成人高考题[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下列句子中带点的字,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中的“耻”字,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成以其小,劣之 D. 登泰山而小天下 ( ) 2.作者写“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这些话的用意是 A.赞扬不知句读而拜师学习的小孩子,批评有惑不解又不拜师学习的成年人 B.对那种不知句读倒要从师学习,不能解惑却不从师学习的社会现象提出批评 C.对那种小孩子不学句读,成年人不去解惑的社会现象表示不满 D. 赞扬不知句读却从师学习的风气,批评不能解惑又不从师的做法 ( ) 3.与“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中“则”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 ( ) 4.“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一句的意思是 A.尊师重教的风气不再存在的原因,可以知道了 B.从师学习的风尚不再存在的原因,可以知道了 C.尊师重教的风气不能恢复的原因,可以知道了 D.从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的原因,可以知道了 ( ) 5.对下列句子中的“师”字,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从师而问焉 ②或师焉,或不焉 ③不耻相师 ④彼童子之师 A.老师 学习 从师 老师 B.老师 老师 学习 从师 C.老师 从师 学习 老师 D.学习 老师 从师 老师 ( ) 6.下面每组人物,在从师态度上没有形成对比的一组是 A.圣人与众人 B.圣人与愚人 C.童子之师与传道解惑者 D.巫医乐师百工与士大夫 ( ) [题解] 考查词义及用法(第1题的“耻”、第3题的“则”、第5题的“师”),考查句意及对句子的理解(第2、4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第6题)。 参考答案: 1. B 2. B 3. C 4. D 5. C 6. C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