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二、语的繁复 |
释义 | 二、语的繁复25.你看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挑得起。(袁鹰《井冈翠竹》) 评析 两个偏正词组同义叠用,强化了语气和语意,使读者对井冈翠竹的坚实耐用深信不疑。 26. 东阳的楼房因雕龙凿凤则显得富丽堂皇,雍容华贵。(朱国梁《艺术的眼光》) 评析 例中繁复部分是说法不同而表意一致的两个固定词组,极写出东阳楼房的华丽景致,使人感受至深。 27. 太阳从浮云中钻出来,……海水里显现出一根火红的支柱,从天边垂直躺落海中,光焰四射,灿烂辉煌。(葛翠琳《海蚌》) 评析 例中的“光焰四射”和“灿烂辉煌”是一组近义词组。前者实写日出动态,后者虚写内心感受,前后呼应,相互衬托。把海上日出的气氛与景象烘托描写得异常壮丽,也把作者激动的心情展露无遗。 28.或作演讲,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评析“甲乙丙丁”即“一二三四”,含有对罗列演讲内容的批评意味;“华而不实”与“脆而不坚”近义,突显了不良学习作风的错误实质。两组四音节词组连用,造成语音的整齐和谐,节奏的分明、强劲,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29. 黑夜的星、黑夜的灯、黑夜的萤火,在我们看来是美的,因为我们爱黑夜中的光明。(高尔泰《论美》) 评析 同义并非等义,“星、灯、萤火”的具体语义虽不同,但三者的内在意蕴是一致的,都是指黑夜里的光亮,可视为同义。不说“黑夜的光亮”,而分说黑夜的“星”、“灯”、“萤火”,正是为了表达“爱黑暗中的光明”之心的急切与挚烈。 30.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严羽《沧浪诗话》) 评析 列举的意象都具有“可感而不可寻”的同一特性,因而属偏正词组的同义繁复。用具体的几种事物分说其意,很好地例证了诗词妙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结论。在文学鉴赏与审美中,给人许多有益的启示。 31. 予默然,无以应。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岂其愤世嫉邪者耶?而托尔柑以讽耶? (刘基《卖柑者言》) 评析 “默然”与“无以应”同义,是词与词组的同义连用,表现了“予”对“卖柑者”批评虚伪、丑恶社会现实言论深深思索的情状。 32.有一类作品是不受一般观众欢迎的,即所谓“纯主体意识”表现的作品。从主题思想到艺术手法常给人一种朦胧的、困惑的、难以捉摸、难以理解的表象。(《光明日报》1989年10月19日) 评析 繁复部分以两个偏正词组互补互衬,突出了被限定的中心词——“表象”的伸缩不定性。从而暴露了所谓“纯主体意识”作品的弊端,强化了批评意向。 33.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困难的地方。(方志敏《清贫》) 评析 “清贫”和“洁白朴素”都是指质朴节俭的生活作风。繁复连用使人感受到作者隐藏于字面背后的不畏清贫,以苦为乐的思想感情。 34. 以世界之大,国家之多,民族之众,只要喝一声“家法侍候!”棍棒横扫天下的不同肤色,人人俯首,个个贴耳,该是何等威风。这自然极端民主而且无边无际的,——然而这是主子的民主。(《光明日报》1990年3月8日) 评析 “人人俯首”、“个个贴耳”属主谓词组的同义繁复,对仗工整,节奏鲜明。用于反语之中,令人强烈地感受到作者的愤愤不平,和其批评嘲笑的意味。 35.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我起初以为是梨花,后来认叶子,才知道不是。(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评析 “一丛”、“一簇”在含义上并无多大差别,却显出语言的变化美和音韵美。在语意上相互映照,给人以别致深刻的印象。 36.有意无意地把诗写得十分晦涩、怪僻,叫人读了好几遍也得不出一种明确的印象;似懂非懂,半懂不懂,甚至完全不懂,百思不得一解。(章明《令人气闷的“朦胧”》) 评析 “似懂非懂”、“半懂不懂”是一组典型的同义繁复。繁复部分着意凸显“朦胧诗”的偏失给人们在理解上带来的不便,语中隐含着不满的情绪,通过繁复形式加以强化传递给读者。 37.“卸磨杀驴,过河拆桥;念完经打和尚!”一条筛子眼的漏风嗓子,噪音刺耳,“我一口酒没喝着,一分钱没到手,伤风的鼻涕就把我甩了! 我是一帖狗皮膏药,粘在你的身上就别想揭下来。”(刘绍棠《村姑》) 评析 用常用俗语复说同一语意,形象、具体、诙谐、生动,洋溢着生活气息,凸显出人物的个性。俗语增添了幽默、风趣的情味。 38.看一眼路旁的绿叶,再看一眼海,真的,这才明白了什么叫“青深的海”。绿,鲜绿,绒绿,黄绿,灰绿,各种的颜色,联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渔帆的外边去。(老舍《五月的青岛》) 评析 四个偏正词组都是写绿,但有细微差别。运用同义繁复,相互比照,相互补充,烘托出“青深的海”的氛围,表现出作者细致的观察,和对春意的深刻感受。 39.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贾谊《过秦论》) 评析 “席卷……”,“包举……”,“囊括……”,“并吞……”四个动宾词组,虽然其中字面上出现变化,但是基本意思相同。《古文观止》编者吴楚材、吴调侯评述说:“四句只一意,而必叠写之者,概极言秦王虎狼之心,非一辞而足也。”此语不仅说明了繁复的修辞特征,而且也说明了繁复修辞在例中的表达作用。 40. 我常常站在书架前,这时我觉得我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刘白羽语载自《语林集锦》) 评析 句中比喻、排比和繁复等修辞手法交合运用,三个相排比的词组把书籍分别比作阔大的“世界”、“海洋”、“宇宙”,又汇合为同一内蕴,生动地说明了书籍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作用。启人深思,引发联想。 41.庄子哲学叫人对于世事,一切无心,随遇而安,逆来顺受。(林兴宅《论阿Q性格系统》) 评析 繁复部分的三组词,语意渐次加重而又具有同一性,把庄子消极无为的抽象哲学表述得具体易感,深入浅出。 4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贾谊《过秦论》) 评析 “追亡”和“逐北”都是追赶逃亡敌军的意思,两个动宾词组并列,形成同义繁复,读来和谐上口,强化了秦军追击的气势。“因利”、“乘便”都是“趁着有利的时机”之意,也是动宾词组的同义繁复,语意叠加,字数整齐,形成连续的四字句,造成和谐明快的节奏。 43.游客自管自来去,朝代自管自轮替,最后留下的,总是这一方方、一棱棱、一座座,坚冷凝重的大理白石,日磋月磨,不可磨灭的石精石怪永远崇着中古这厅堂。(余光中《不朽,是一堆顽石》) 评析 “一方方,”、“一棱棱”、“一座座”都是指称石碑的数量词组,其义相同。繁复连用,既避免字面的雷同,展示出语言形式上的错综变化美,又显示出石碑的形态各异,达到强化语气和语意的目的。 44.他等了十分钟,汽车连影儿都不见,大家牢骚满腹,议论纷纷,估计是出了交通事故。(王安忆《本次列车终点站》) 评析 “牢骚满腹”是通过“议论纷纷”表现出来的;“议论纷纷”又是“牢骚满腹”心理情绪的反映。两个四字短语,意思基本相同,却又从不同角度表现出人们的心理情绪和神情形态,揭示出相互间的因果和里表关系,达到了强化情绪,烘托气氛的目的。 45.三月里,桃杏花儿开, 押的宝子揭了盖。 三尺青丝盘成卷, 抬过河,抬过川。 (阮章竞《漳河水》) 评析 “河”即“川”,“抬过河”与“抬过川”的语意相同。诗歌创作中,常常运用反复咏唱的形式,来渲染气氛,抒发情绪,为了避免雷同,又以同义字词局部地变化字面,构成繁复,于是产生了音节对称的形式美,浓化了情感,也强化了抒情气息。 46.《马氏文通》有个缺点,就是他没有历史观点,以为符合古代语法的就是正确的,后来语法有所发展,他认为是不正确的,错误的。(王力《谈谈怎样读书》) 评析 “不正确的”就是“错误的”。后者的语意加强加重。两个同义词组连用,显示出思维的深化过程。对阅读者有着引导和启示作用。 47. 龙王见说,心惊胆战,毛骨悚然。急丢了门板,整衣伏礼,向先生跪下道:“先生休怪。前言戏之耳,岂知弄假成真,果然违犯天条,奈何?望先生救我一救! 不然,我死也不放你。”(《西游记》第九回) 评析 泾河龙王与长安术士袁守诚斗气,故意改动下雨的时辰和数量,违反天条,被袁守诚识破,袁揭露其真实身分和危险处境,使龙王大惧。例中的“心惊胆战”、“毛骨悚然”都是对龙王恐惧到极点的神态描写,前者侧重写心理,后者着重写形态,形神兼备,惟妙惟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8.凤姐道:“我那里照管得这些事!见识又浅,口角又笨,心肠又直率,人家给个棒槌,我就认作‘针’。脸又软,搁不住人给两句好话,心里就慈悲了。况且又没经历过大事,胆子又小,太太略有些不自在,就吓的我连觉也睡不着了。我苦辞了几回,太太又不容辞,倒反说我图受用,不肯习学了。殊不知我是捻着一把汗儿呢。一句也不敢多说,一步也不敢多走。你是知道的,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们,那一位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语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说槐的报怨。‘坐山观虎斗’,‘借剑杀人’,‘引风吹火’,‘站干岸儿’,‘推倒油瓶不扶’,都是全挂子的武艺。况且我年纪轻,头等不压众,怨不得不放我在眼里。……”(《红楼梦》第十六回) 评析 明明是伶俐机巧,心狠手辣,偏要说口角笨拙,心直脸软;分明是逞强好胜,争权夺利,却要说心慈胆怯,识浅闻少。玲珑八面,巧言令色,人称“凤辣子”的琏二奶奶,的的确确称得上宁府出类拔萃的角色。与其说这是一段谦逊的自白,不如说一言一语无不流露出难以遏止的骄傲。除了反语、反问等修辞外,繁复手法的运用,将凤姐这个人物艺术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栩栩如生。那些同义连用的词语和句子极其生动地凸现出人物的虚伪、机敏、善于言辞的个性特征,令人叹为观止。 49.狼请曰:“事急矣! 先生果将揖逊救焚弱,而鸣銮避寇盗耶? 唯先生速图!”乃跼蹐四足,引绳而束缚之,下首至尾,曲脊掩胡,猬缩蠖屈,蛇盘龟息,以听命先生。(马中锡《中山狼传》) 评析 “猬”,刺猬;“蠖”,尺蠖,桑树上的一种虫子。“猬缩蠖屈”、“蛇盘龟息”,分别用“猬”、“蠖”、“蛇”、“龟”四种动物为喻体,形象地描绘了“中山狼”身临险境,委曲求全的形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后面“中山狼”的忘恩负义,反攻倒算的狰狞面目形成鲜明的对照,启发读者体会“中山狼”的形象寓意。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