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无异术,当责岂望迁。”诗句出处:《岁日寄京师诸季端武等》;是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作品。
少事河阳府,晚守淮南壖。平生几会散,已及蹉跎年。
昨日罢符竹,家贫遂留连。部曲多已去,车马不复全。
闲将酒为偶,默以道自诠。听松南岩寺,见月西涧泉。
为政无异术,当责岂望迁。终理来时装,归凿杜陵田。
【注释】:
诗文 | 为政无异术,当责岂望迁。 | |
释义 | 为政无异术,当责岂望迁。“为政无异术,当责岂望迁。”诗句出处:《岁日寄京师诸季端武等》;是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作品。 献岁抱深恻,侨居念归缘。常患亲爱离,始觉世务牵。 | 少事河阳府,晚守淮南壖。平生几会散,已及蹉跎年。 昨日罢符竹,家贫遂留连。部曲多已去,车马不复全。 闲将酒为偶,默以道自诠。听松南岩寺,见月西涧泉。 为政无异术,当责岂望迁。终理来时装,归凿杜陵田。 【注释】: 为:(一)①做。《诗经·周颂·丰年》:“为酒为醴,烝畀祖妣。”(烝:进献。畀:给予。)《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tì)。”(弟:同“悌”。友爱。)②制作;创作。《礼记·曲礼下》:“为宫室,不斩于丘木。”(丘木:墓地的树。)《汉书·枚乘传》:“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迟:慢。)③治理。《商君书·农战》:“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偷:怠惰;忽视。)《论语·为政》:“为政以德。”④行为。范仲淹《岳阳楼记》:“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尝:曾经。)⑤充当。《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温习。故:旧的知识。)⑥当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霓为衣兮风为马。”⑦变为;成为。屈原《离骚》:“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兰、芷、荃、蕙:皆香草名。)⑧认为。《孟子·公孙丑上》:“而子为我愿之乎?”(子:你。)⑨是。《左传·宣公三年》:“余为伯儵,余而祖也。”⑩介词。1. 表被动。被。《三国志 · 吴书· 吕蒙传》:“为张辽等所袭。”2.表对象。对;向。《战国策·韩策二》:“(严仲子)因为聂政语曰:‘臣有仇。’”(11)连词。如果。《战国策·秦策四》:“秦为知之,必不救也。”(12)语气词。1. 与“何”相配,表疑问语气。《论语·季氏》:“何以伐为?”(伐:进攻。)2. 多用于句未,表示反问语气。《汉书·外戚传下·赵皇后》:“今故告之,反怒为!”(故:故意。) (二)wèi ①帮助。《诗经·大雅·凫鹥》:“公尸燕饮,福禄来为。”②介词。1. 表对象。替。《论语·学而》:“为人谋而不忠乎?”2. 表原因。因为。《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3. 表目的。为了。《孔雀东南飞》:“慎勿为妇死。”③通“伪”。假装。《礼记·檀弓下》:“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政:(一)①匡正。《论语·颜渊》:“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②政治;政事。《左传·宣公十二年》:“今兹入郑,民不罢(pí)劳,君无怨(dú),政有经矣。”(罢:同“疲”。:怨言。经:常法。)张居正《赠袁太守入觐奏绩序》:“以故俗日以偷,政日益坏。”(偷:苟且。)③政权;权柄。《论语·季氏》:“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④政令;法令。《礼记·乐记》:“礼乐刑政,其极一也。”⑤国家、团体或家庭的事务。《晋书·顾荣传》:“今府大事殷,非酒客之政。”(酒客:指顾荣成天喝酒。)⑥主事的人。《管子·牧民》:“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立以为政。⑦”通“正”。1. 正直;公正。《韩非子·难三》:“故群臣公政而无私。”2. 止;仅。《宋书·沈庆之传》:“骑马履行园田,政一人视马而已。” (二)zhēng通“征”①赋税。《管子·小匡》:“宽政役,敬百姓,则国富而民安矣。”(役:劳役。)②征伐。《史记·范雎蔡泽传》:“政适伐国,莫敢不听。”无:①没有。跟“有”相对。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②副词。表示否定,相当于“不”。《商君书·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弱也?”③连词。表示条件,相当于“无论”、“不论”。《诗经·鲁颂·沣水》:“不小不大,从公于迈。”④通“毋”。不要。《古诗源·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当奈公何!”⑤非;不是。《管子·形势》:“则国非其国,而民无其民也。”⑥语气词。用于疑问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否”。白居易《问刘十九》:“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异:①分开。《礼记·曲礼上》:“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②不同的;不同。《韩非子·五蠹》:“世异则事异。”(世:时代。事:指国家政治和社会情况。)③奇特;与众不同。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④奇怪;惊奇。陶潜《桃花源记》:“渔人甚异之。”⑤其他;别的。《礼记·曲礼下》:“不有异事,必有异虑。”术:①路;街道。《汉书·武五子传》:“横术何广广兮,固知国中之无人。”《墨子·号令》:“因城中里为八部,部一吏,吏各从四人,以行冲术及里中。”②技术;技艺。陶潜《咏荆轲》:“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疏:不熟练。)《孟子·公孙丑上》:“矢人唯恐不伤人,函人唯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③指方术。《聊斋志异·妖人》:“鄙人有小术,报我十金,当代禳(ráng)之。”(禳:消除灾祸。)④方法;策略;手段。《齐民要术·序》:“桑弘羊之均输法,益国利民,不朽之术也。”(均输法:一种利用物价的差异进行异地运输以平抑物价的措施。)⑤权术。《史记·张仪列传》:“嗟呼,此吾在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⑥思想;学说。《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周易》之为术,幽明远矣。”⑦通“述”。记述;阐述。《墨子·非命》:“命者,暴王所作,穷人所术,非仁者之言也。”当:(一)①面对;面向。王充《论衡·变动》:“盛夏之时,当风而立。”②正在某处。《墨子·兼爱下》:“然当今之时。”③相当于;抵得上。《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张仪)乃曰:‘以一(张)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到。)④抵挡;抵抗。《战国策·齐策一》:“必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⑤遮挡;挡住。《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⑥担当;承受。《宋史·萧注传》:“敢当天下大事。”⑦担任;充当。《晋书·熊远传》:“今当官者以理事为俗吏,奉法为苛刻。”⑧主管;掌管。《左传·襄公二年》:“于是子罕当国。”⑨判决定罪。《史记·蒙恬列传》:“当高罪死。”⑩适应;符合。《汉书·盖宽饶传》:“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诋挫。”(挫:屈辱。)(11)应该;应当。《后汉书·马援传》:“穷当益坚,老当益壮。”(12)介词。引进时间或处所。相当于“就在”。《史记·项羽本纪》:“当是时,秦嘉已立景驹为楚王。”(是:此。) (二)dàng ①恰当;得当。《礼记· 乐记》:“古者天地顺而四时当。”②当做。《战国策·齐策四》:“安步以当车。”③器物的底部或顶端。《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今有千金之玉卮(zhī),通而无当,可以盛水乎?”(卮:酒杯。)责:(一)①索取。《左传·桓公十三年》:“宋多责赂于郑。”(赂:财物)。《论语·卫灵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躬:自己)。②责任;要求。《后汉书·杨震传》:“崇高之位,忧重责深也。”③询问。《史记·周勃世家》:“吏簿责条侯。”④责备;批评。《史记·殷本纪》:“悔过自责。”⑤处分;处罚。苏轼《与王定国书》:“罪大责轻,得此已幸。” (二)zhài 同“债”。债务;债款。《战国策·齐策四》:“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文收责于薛乎?”岂:(一)副词。①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怎么”。《左传·僖公五年》:“晋,吾宗也,岂害我哉?”②表示推测或疑问。相当于“是否”。《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二)kǎi 同“愷”。快乐;和乐。《诗经·小雅·鱼藻》:“岂乐饮酒。”[岂弟]同“愷悌”。和悦可亲。《诗经·齐风·载驱》:“齐子岂弟。”(齐子:齐国国君的女儿。)望:①远望。《左传·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辙:车辙。靡:倒。)②盼望;期望。曹操《收田租令》:“欲望百姓亲附。”《孟子·梁惠王上》:“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③声望;名望。《诗经·大雅·卷阿》:“令闻令望。”④有声望的人或物。《左传·昭公十二年》:“吾子,楚国之望也。”⑤怨恨;责怪。《新唐书·刘汉宏传》:“汉宏恨赏薄,有望言。”⑥祭名。指古代帝王祭祀山川、日月、星辰。《尚书·舜典》:“望于山川。”⑦农历每月十五。张溥《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望洋]亦作“望羊”、“望阳”。仰视;远视。《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若:海神名。)迁:①登;上升。《诗经·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乔木:高大的树木。)②迁移;转移。《诗经·卫风·氓》:“以尔车来,以我贿迁。”③变更;变动。《礼记·大传》:“有百世不迁之宗。”④调动官职(多指提升)。《后汉书·张衡传》:“再迁为太史令。”⑤贬谪;放逐。《汉书·文帝纪》:“长沙王长谋反,废,迁蜀严道。”(严道:旧县名,今四川荣经县地。)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