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中国远征军滇西反攻作战 |
释义 | 中国远征军滇西反攻作战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失败后,除一部转入印度后编为驻印军外,大部撤退至云南西部,编为第十一集团军和第二十集团军,沿怒江东岸设防,与西岸日军隔江对峙。1943年4月,远征军司令长官部成立,初由陈诚任司令长官,后由卫立煌继任。 1944年4月中旬,正当驻印军从胡康河谷向孟拱河谷挺进之际,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美国方面要求和要挟下,制定远征军策应缅北作战方案,拟渡过怒江攻击当面之敌,并相机攻占腾冲。远征军司令长官部据此制定渡江攻击计划,以第二十集团军为攻击军,强渡怒江,以腾冲为目标;以第十一集团军为防守军,负责怒江东岸防守,并以一部渡江作战,策应第二十集团军[1]。 5月11日黄昏,第二十集团军所属两个加强团由栗树坝、双虹桥间强渡怒江,第十一集团军也派出三个加强团由惠通桥等处渡江,策应第二十集团军攻击作战。次日,远征军各部强渡均告成功。渡江各部面对日军死守,展开猛攻,血战数日,克复红木树等日军沿江等据点。5月20日,军令部长徐永昌以远征军各部强渡怒江后进展顺利,而驻印军已占领密支那机场,在此情况下日军已难以向滇西大量增兵,因此提出“我远征军主力似应即乘机渡河,扩张战果,进攻腾冲、龙陵、芒市之敌而占领之”。该建议获蒋介石批准后即付诸实施,以第二十集团军为右集团,攻击腾冲;以第十一集团军为左集团,攻击龙陵、芒市[2]。 第二十集团军强渡怒江后,以第一九八师攻击北斋公房。北斋公房是日军在高黎贡山上的一个据点,腾冲北边的咽喉,从山脚到山顶75华里散设着日军的堡垒。第一九八师在空军支援下,经数日激战全歼顽抗抵御的日军,翻越高黎贡山隘口[3]。第二十集团军其余各部也击溃当面之敌,向南追击,于6月底逼近腾冲北郊。 腾冲是日军在滇西最坚固的防守据点,城池一公里见方,城墙全用大青石垒砌而成,城外有来凤山、飞凤山等为天然屏障。7月2日,第二十集团军以第五十三、第五十四军对腾冲外围发起攻势。3日,攻克飞凤山等,迫近腾冲城郊。但日军依据坚固工事死守,攻城部队进展缓慢,伤亡重大。26日,远征军在空军支援下,以优势兵力对来凤山日军四个堡垒群同时猛攻,“官兵奋勇,前仆后继,血战竟日,迄傍晚止,歼敌大部,确占该山”。日军被迫退入城内,“四门紧闭,深沟高垒,企图困斗”。远征军兵临城下,将敌四面包围。但腾冲城墙既高且厚,兼有大盈江等河水环绕东西北三面,有险可凭。远征军攻城月余,在空军连续猛烈轰炸下,将城墙炸开缺口十余处,方于8月21日开始向城内日军攻击。但“顽敌家家设防,街巷堡垒,星列棋布,尺寸必争,处处激战。我敌肉搏,山川震眩,声折江河,势如雷电,尸填街巷,血满城沿”。远征军各部战斗减员严重,遂从他处调兵增援腾冲前线。苦战至9月14日,终将日军全歼,攻克腾冲。第二十集团军自渡过怒江至此,共生俘日军官四人,士兵六十余人,击毙日军少将以下军官百余人,士兵6000人[4]。 第十一集团军渡过怒江后,以第七十一军新二十八师于6月初进攻松山。松山扼惠通桥咽喉,距桥仅六公里,有日军守军3000人,构筑有四个各自独立又互为犄角的坚固工事群。新二十八师攻击二十余日,伤亡惨重。6月下旬,由第八军承担起进攻的任务。第八军在空军和炮兵轮番轰炸下,先后发起八次围攻,但至8月底仍无明显进展,而伤亡重大。此时,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传达蒋介石命令,限第八军于9月上旬攻克松山,逾期依军法论处。第八军遂召集各师师长重新部署作战计划。9月初,第八军以一部对松山顶峰日军主阵地进行佯攻,而以工兵在松山顶峰日军阵地垂直下30公尺处挖掘两条地道,装进10吨炸药,将整个松山顶峰炸翻,终于全歼日军3000余人,攻占松山。第八军在松山之战中官兵伤亡逾3000人[5]。 第十一集团军另一部第七十一军主力于6月初向龙陵攻击前进,6月6日迫近龙陵近郊,10日攻入龙陵市区。城内尚有数百日军负隅顽抗。此时因连日暴雨,远征军行军困难,弹药输送亦无法及时跟上,致使未能一鼓作气攻克龙陵。而腾冲日军却以2000兵力南下增援,并冲入龙陵城内。芒市日军亦北上窜犯,对攻击龙陵的远征军形成反包围态势。远征军被迫退出龙陵城,“各官兵目睹功败垂成,各个嘘声叹气”[6]。此后中日双方在龙陵城外激战至7月底,处于胶着状态。 8月14日,远征军向龙陵发起第二次攻击。在空军和炮兵猛烈轰炸下,步兵展开猛攻,反复冲杀至20日,将龙陵外围据点全部占领。此时日军2000余人又从芒市北上,持续向远征军进攻。远征军全力阻击,激战至9月中旬,迫敌退回芒市。而远征军为恢复战力,也重新调整攻城部署。 10月29日,远征军向龙陵发起第三次攻击。攻城部队在空军和炮兵支援下,先后突破日军阵地,并与负隅顽抗之敌激烈搏杀。“经五日之激战,将龙芒公路截断,并逐次攻略龙陵城区外围坚固据点”,于11月3日凌晨完全克复龙陵[7]。 龙陵被攻克后,日军在滇西已成强弩之末。远征军乘胜跟踪追击,扫荡残敌。19日,远征军挺进至芒市,对千余守敌发起猛烈围攻。次日,日军残部向西南败退,芒市被攻占。11月底,远征军进抵遮放,截断遮放、畹町间公路,经激战于12月1日占领遮放。 此时日军在滇西的据点只剩在中缅边境的畹町了。12月12日,蒋介石电令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着远征军迅速攻击畹町之敌,限亥月养日(12月22日)以前占领畹町具报。”[8]远征军接令后部署对滇西日军的最后进攻。12月28日,远征军对畹町地区日军开始全线攻击。日军虽“凭坚固守顽抗,赖我官兵前仆后继,奋勇搏斗,进展尚称得手”。经半月多激战,远征军突破畹町外围阵地后,三面包围畹町,于1945年1月20日,歼灭守敌,占领畹町[9]。随后,远征军继续追击,肃清残敌,并进入缅甸境内与驻印军胜利会师。 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的反攻作战,自1943年10月向胡康河谷发动进攻起,至1945年3月结束缅甸战斗,历时一年半,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以中国驻印军为例,大部时间以两个师的兵力(最多时两个军辖五个师)连续击破日军六个师团的兵力,击毙日军27699人,击伤42760人,俘虏395人[10],成为抗战时期中国军队攻击作战歼灭日军的典范。中国军队在反攻作战中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驻印军伤亡12729人,远征军阵亡26697人,伤35541人,失踪4056人[11]。 缅北、滇西反攻作战的胜利有力地支援了美军在太平洋战场对日军的反攻,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最后失败,为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和取得的辉煌战绩不仅使国人感到振奋,也赢得了并肩作战的盟国的尊敬和赞扬。缅北、滇西反攻作战打通的中印公路及驼峰空运线的改善,使大批美国援华物资得以运往中国,支援了中国抗战。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