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与友人论学书》
释义

《与友人论学书》

《与友人论学书》

散文篇名。清顾炎武作。《亭林文集·答友人论学书》说:“炎武对于晚明学风,首施猛烈之攻击,而归罪于王守仁。其言曰:‘今之君子,聚宾客门人数十百人,与之言心言性,舍“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置“四海困穷”不言而讲“危微精一”,我弗敢知也。’”清张尔岐《蒿庵集·答顾宁人书》说:“《论学书》粹然儒者之言,特拈‘博学’、‘行己’二事以为学鹄,确当不易,真足砭好高无实之病。 ‘行己有耻’一语,更觉切至。”近人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说:“凡一新学派初立,对于旧学派,非持绝对严正的攻击态度,不足以摧故锋而张新军。炎武之排斥晚期学风,其锋芒峻露,大率类是。自兹以后,王学遂熄。清代犹有袭理学以为名高者,则皆自托于程朱之徒也。虽曰王学末流极敝,使人心厌倦,本有不摧自破之势,然大声疾呼以促思潮之转捩,则炎武最有力焉。”今人刘盼遂、郭豫衡主编《中国历代散文选》说:“本文写在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批判‘百余年以来’的‘言心言性’之学,反对空虚的学风,提倡关心国家大事,主张‘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这是有感于清初一些士大夫文人学者的立身行事而发的,这样的文章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古代散文选》说:“文章指出,为学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当时颇为流行的高谈心性而脱离实际,一种是重实学而不尚空虚。这两种态度,在学术史上是两个学派——宋学和汉学——的不同。宋朝以来,许多学者,即所谓理学家,喜欢谈天理,谈性命,体察喜怒哀乐之未发,结果是沉浸于玄想之中,无补于实际。其末流甚且成为假道学,欺世盗名,害民误国。顾炎武是汉学家,深恶当时学者的这种虚夸作风,所以针对时弊,提出为学要切实有用。为了辨明是非,作者举的论据主要有两点:一是古圣贤谆谆教人的并非天理性命,而是博学笃行,一是高谈心性的人常常不能行己有耻。”此文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信,讲的是为学之道。明末学风,承王阳明良知说的流弊,一般学者,多空谈心性,钞袭语录文字为口头禅,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甚者借结社讲学为名,标榜名声,互争门户,而真正讲求实学者,反而遭到摈斥。作者此文,以古今为学态度之不同,力斥时弊。它批判了“百余年以来”的“言心言性”之学,提倡“博学于文”、“行己有耻”,号召学者以穷研经史为务,以潜修躬行为本,务使有用为守。这在当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文章立论明确,引古证今,正、反对比,反复辨析,态度严肃而恳挚,有坚实的说服力。近人梁启超说:“炎武之排斥晚期学风,其锋芒峻露,大率类是”,“大声疾呼以促思潮之转捩,则炎武最有力焉。”(《清代学术概论》)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0 8: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