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与诸子登岘山
释义

与诸子登岘山

诗词简介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写于作者隐居襄阳游岘山之时。岘(xian)山,又名岘首山,在湖北省襄阳县南,东临汉水,为登临游览胜地。据《晋书·羊祜传》载,羊祜镇守襄阳时,常登岘山饮酒赋诗,曾对同游者慨叹说: “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如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羊祜死后,襄阳百姓为纪念他,在岘山立庙树碑,登临者看到羊祜碑,莫不落泪,因名为“堕泪碑”。诗题一作《与诸子登岘首》。

      诗人因功名不遂,政治理想不能实现,有感于晋代羊祜虽亡,胜迹犹存,供人凭吊,借以抒发自己不识仕途,遁迹山林,不能如羊祜那样一展抱负的情怀。前两联写登山访古,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两联写登山所见,鱼梁即鱼梁洲,梦泽即云梦泽。既描绘了景物,富有想象,又饱含了作者的激情。全诗点染空灵,笔意在若有若无之间,而蕴藉深微,挹之不尽;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正如沈德潜所云:孟浩然诗,“语淡而味终不薄”;皮日休则称: “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将这首诗视为作者抒情诗的代表作,可说是当之无愧的。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与诸子登岘山》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 《 yǔ zhū zǐ dēnɡ xiàn shān 》 
    《 与 诸  子 登   岘   山   》 
    .[ tánɡ ]. mènɡ hào rán.
    .[ 唐   ]. 孟   浩  然 .
    rén shì yǒu dài xiè , wǎnɡ lái chénɡ ɡǔ jīn 。 
    人  事  有  代  谢  , 往   来  成    古 今  。 
    jiānɡ shān liú shènɡ jì , wǒ bèi fù dēnɡ lín 。 
    江    山   留  胜    迹 , 我 辈  复 登   临  。 
    shuǐ luò yú liánɡ qiǎn , tiān hán mènɡ zé shēn 。 
    水   落  鱼 梁    浅   , 天   寒  梦   泽 深   。 
    yánɡ ɡōnɡ bēi shànɡ zài , dú bà lèi zhān jīn 。 
    羊   公   碑  尚    在  , 读 罢 泪  沾   襟  。 
  • 《与诸子登岘山》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 【翻译1】 人事变化更替不断,古往今来连绵无限。山川大地留下历史遗迹,我辈又来登高临远。水落石出,鱼梁洲清浅;天寒木落,云梦泽广袤无边。晋人羊祜纪念碑尚在,读后令人涕泪涟涟。
    【翻译2】
    人事代代有新旧的交替,
    春去秋来就演变成古今。
    大好山河留下先贤胜迹,
    吸引我辈到此凭吊登临。
    江水落鱼梁洲尤显水浅,
    天地寒云梦泽更觉幽深。
    纪念羊公的堕泪碑还在,
    读罢碑文不由泪洒衣襟。
  • 【注释1】
    ①诸子:犹诸位先生。 
    ②岘山:在襄阳县南,岘音“现”。 
    ③代谢:新陈交替。 
    ④鱼梁:洲名,在襄阳附近的汉水中。 
    ⑤梦泽:古时泽名,梦泽在江南,云泽在江北,后来云泽淤成陆地,约当今洞庭湖北岸地区,便并称云梦泽,此处的梦泽也是指云梦泽。 
    ⑥泪沾襟:诗人读了碑上羊祜的功德事迹的记载,深感自己之无所作为,前程又正是水落天寒,知音不遇,因而泪湿衣襟。


    【注释2】

    ①岘山:山名,在湖北襄阳县南九里,一名岘首。

    ②鱼梁:江中的鱼梁洲。梦泽:泛指湖泊。

    ③羊公碑: 西晋名将羊祜曾驻岘山,其死后,百姓建碑纪念他。《晋书·羊祜传》: 祜乐山水,常造岘山。尝叹曰: 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登望如我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祜卒后,襄阳百姓于岘山立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 “堕泪碑”。羊公:指羊祜,晋南城人。晋武帝时,镇襄阳,轻裘缓带,身不披甲,与吴陆逊对抗。
  • 【集评】 清·沈德潜:“清远之作,不烦攻苦著力。”(《唐诗别裁集》卷九)
    【点评】 晋人羊祜曾镇守襄阳,《晋书·羊祜传》载:“羊祜常登岘山饮酒赋诗,曾对同游者慨叹:“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和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人为怀念他,遂于岘山上树碑立庙,后之登临者见其碑,感其言,莫不流泪。时至唐代,孟浩然复与诸子登岘山,面对与宇宙同在的岘山、鱼梁洲、云梦泽,目睹羊公碑尚安然存在,而羊祜其人却早已在人事代谢的长流里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禁有后人复哀后人之叹,而有透心的悲凉感。抚今追昔,眼前的感触与历史的感慨融合一体了:苍天大地、山川日月、古人遗迹都可以长存,而只有人生是短暂的、不可把持的。便联想到自己空有匡扶天下的抱负而又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只能成为那悲恨相续的历史长流中的一分子,与古人一样,亦将往矣!唯其如此,物是人非的感慨就有着笼罩于古今之上的无尽愁思。
  •   这是一首吊古的诗,意在吊古感今。诗人凭吊岘山的羊公碑,由羊祜联想到自己的身世。
        诗人开篇则一反感叹或议论多在篇末的常规,格调独特,开口即发议论,所谓凭空落笔,似与题目无关,但一气贯注,自有神合之处。“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人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流逝,人事不断地交替变化,古来如此。
         第二联紧承第一联。“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第三联“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写出诗人登高所见。“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现出水面。“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诗人此刻眺望远方,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诗人借景抒情,烘托自己无限的伤感。第四联“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联想到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为民作出贡献,名垂青史,而自己至今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将湮没无闻,这与 “尚在”的 “羊公碑”相比,不免“泪沾襟”,令人伤感。
        本诗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句末用典,贴切自然,情趣盎然。
  •     孟浩然岘山是孟浩然故乡靠近汉水的一座小山,山的大小与其名声的大小颇不相称。岘山出名出在晋代遗爱在民的地方官羊祜。羊祜死后,当地人无不为之悲痛,因树碑于山,杜预称之为“堕泪碑”。羊祜生前游山,曾抒发过以下广为人知的感慨;“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
      孟浩然登岘山,首先就想到这个故事,并感受到羊祜同样的心情。诗就从他的感慨说起:“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人事的“代谢”是绝对的,而“古今”的概念是相对的——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个人的生老病死,人事永远处于不停的新陈代谢之中;古人曾经是“今人”,而今人亦有作古的一天,“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登临者做着古人做过的事,感受着古人感受过的心情,故“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王羲之),四句的“复”字,是个关键性字眼。
    前四句寓深刻的道理于浅斟低唱之中。反过来说也成立,即前四句讲的是一个平常的道理,似乎每个人都能感觉到它,然而感觉到的不一定是深刻理解了的,经诗人一语道破,读者一面感到“甚合我意”,一面又感到他是发人所未发,实在深刻。这也可见孟诗“语淡而味终不薄”。
        三句所谓“胜迹”,即名胜古迹,即打上了历史烙印的自然风光。它是风景,又不止是风景,面对它,你不能不缅怀与它相关的古人,这就是所谓怀古之思。然而怀古又不仅仅是一种幽情,其本质却在人对自身命运的凝注和关心。换句话说,人的生命有限,却偏偏向往于无限,渴望不朽。然而真正能够不朽的,后世之名而已,而且只有杰出者能活在后人心中。这既是怀古诗的感伤所在,也是其意义之所在。
         五六句呈现的是初冬景色——“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两句不但再现了岘山四围的风景,还使人联想到一些古人的名字,将人带向往古的回忆:“鱼梁”使人想起汉末居住在岘山之南的隐士庞德公,“梦泽”让我们想到流放的大诗人屈原,——放眼望去,举目都是胜迹,这样一再烘托,突出了怀古的主题。最后读羊公碑而为之出涕,感伤之馀,有没有深思,这一点却是因读者而不同了。
          这首律诗,其对仗在一二句和五六句,与常格不同,是五律一种早期的形式。这首诗也为诗人本人树起了一座纪念碑,——以后诗人登上岘山,就不会仅仅记起羊祜的那一段名言了。
  •        襄阳县南,有岘首山,亦称岘山,是当地名胜。西晋将军羊祜镇守荆襄时,常到此山饮酒咏诗, 曾喟叹:“自有宇宙,便有此山, 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羊祜死后,百姓感念其政绩,在岘山建庙树碑,岁时飨祭,望碑莫不流泪,杜预因称“堕泪碑”。400年间,虽历经朝代更替和人事变迁,羊祜碑却依然与青山同在,令世代仰慕。孟浩然写此诗时仍为布衣,虽有用世之心却未能涉足仕途,故而不能有所作为。登临此山,吊古伤今,感慨系之, “泪沾襟”之余,便写下这首贯古往今来为一体,融情景事理为一炉的五言诗。
         诗以议论开头。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这是纵观历史作出的结论。世事有新陈代谢,有朝代更迭,一代代人逝去又有新的一代成长起来,这便形成古往今来的历史延续。这两句集中概括了历史演进、社会变化的基本规律。这种变化永不休止,也无可抗拒。与此相对应的是“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由概括而具体, 由议论而叙事,由历史到现实,从古今变迁的漫长过程,回到眼前的具体景物:前人留下的名胜古迹仍在,登临者却换了一茬又一茬,而今我们又出现在岘首山上。以上为诗的前半部分。这部分从大处着眼,展示了广袤的时间与空间,既有深厚的历史感,又自然而然地回到现实,从而引起后半部分对登山所见所感的叙写。
         诗的五、六两句写登山所见。时令正值岁尾,汛期早过,水落石出,沔水中的鱼梁洲更多地显露于水面,那里是东汉隐士庞德公住过的地方;草木凋零,视野开阔,远眺云梦,苍茫无际,显得越加旷远深邃。古往今来,不仅人事变迁,即使云梦大泽也正沧海桑田。这里的“浅”与“深”,不仅是点出了景物的节令特点,而且与登临人的心境相吻合。而在自然景观、人文风貌同节令、同时代全都经历着不可抗拒的变化之时,“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包含有多么丰富的内涵!这一历史的见证和前人的遗迹,居然使得诗人“读罢泪沾襟”。诗中的“泪沾襟”,一语双关;一是应杜预堕泪碑之典故,二是形象地揭示出诗人极其复杂的思想感情——有对古碑尚存的惊喜,有对羊祜所建功业的仰慕,也有对人生苦短的伤感和对自己建功无望的哀叹。至此,今与古,时与空,人与物,景与情与理,在特定的氛围中达到了和谐与统一,给人以强烈的感染与启迪,即使今人,读到这里也不能不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