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七、大小 |
释义 | 七、大小这也是关于作者其人、文章的内容及文章的作用的。 《论语》:“贤者识(志)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这里,“大”与“小”是指对社会、人生关系的多少而言,关系政、教两方面。 孟子说:“小有才,不闻大道”,批评盘成括。小有才,小聪明也。后来常应用以批评人。 又有所谓“大方”,就是说能看整体、能看远处的人。与之相对,有“小气”。孔子说:“管仲之器小哉!”这也是从关系政教来说的。 《孔子家语》说:“小言破道。” 文学批评上,有所谓“大家”、“名家”(小家)。这是说到范围方面的。 以上都是儒家的说法。 庄子有所谓“大知”、“小知”,“大年”、“小年”。道家之所谓“大”,是超乎现实的。 司马相如《大人赋》,阮籍《大人先生传》:这里所谓“大”,是道家之意义的“大”。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是想像中“大”“小”的意念。 《庄子·齐物论》:“大言炎炎,小方詹詹。”“炎炎”就是同是非,超于现实之上。“詹詹”就是分别得仔细。这里从超乎现实之上或在现实之中来说“大”“小”:前者“大”,后者“小”。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里,“小”就已有道家之超现实意思。 阮籍:“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使人忘其鄙近,日致远大。”(钟嵘《诗品》)就是说其大。 宋玉(?)《大言赋》、《小言赋》之“大”“小”,与道家所说之“大”“小”有关。 今天说“伟大”,一方面说情感上之大,一方面说思想大。 小巧、纤尖,就是大之反。这是说到文学批评上的。 “专一”亦不算大。如陈师道,也算是大家,但比起苏轼来,则差了。其诗“叹老嗟卑”,专一;但比起咏月吟风来,则大,因与人生关系大。 “叠景者意必二,阔大者半必徊”(李梦阳论律诗),可见修辞上亦有所谓大小。他说,两联如都是写景,就必要有所异,一说阔大,一说细。这是为了避免单调。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