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一片石送鸿迎燕(第十回节选) |
释义 | 一片石送鸿迎燕(第十回节选)
苏友白须臾之间即将二诗题就,半行半楷,写满花笺,双手递与嫣素道:“烦致小姐,幸不辱命。”嫣素见苏友白笔不少停,倏成二诗,心下又惊又爱,道:“诗中深意,贱妾不知。然郎君敏捷至此,足令青莲减价,真可敬也!我小姐数年选才,今日可谓得人矣!”苏友白道:“荒芜之词,一时塞责,恐不足以当小姐清赏。万望小娘子为小生周旋一二,没齿不敢负德。”嫣素道:“郎君佳作,贱妾领去。但此时日已暮矣,恐不及复命,郎君且请回。明日前厅客尚未去,张郎自然无暇,请与郎君再会于此,定有佳音相报。” 苏友白道:“日暮小生自应告退,但不知乘此昏夜无人,可能邀小姐半面否?”嫣素道:“郎君此言差矣!小姐乃英英闺秀,动以礼法自持,即今日之举,盖为百年大事选才,并非怨女怀春之比。郎君若出此言,便是有才无德,转令小姐看轻了,此事便不稳了。”苏友白惊讶,连连谢罪道:“小生失言矣!小娘子高论, 自是金玉,敢不谨从!小生今且告退。明日之会,万勿爽约。”嫣素道:“决不爽约。”苏友白又深深一揖,辞了嫣素,闪出后园,悄悄去了,不题。 却说嫣素袖了诗笺,收了笔砚,笑嘻嘻来见小姐,说道:“那苏家郎君真好聪明!”小姐道:“如何见得?”嫣素道:“我将题目与他,他一见了,便将小姐命题微意一一说破,连称小姐慧心不已。若非二十分聪明,那里就领略得来?”小姐道:“小小聪明,人或有之。但不知真才如何?此二诗恐上下限韵,一时难于措手。你为何就进来了?莫非他以天晚不能完篇,带回去做了?”嫣素道:“他若不能完篇,带了回去,莫说小姐,就是嫣素也不重他了。”小姐道:“既不带去,怎生不做?”嫣素道:“怎么不做?他展开花笺,提起笔来,想也不想一想,就信笔而写。嫣素在旁看他,眼睛转也不转一转,他二诗早已写完,真令人爱杀!果是风流佳婿,小姐万万不要错过!”小姐道:“如今诗在那里?”嫣素方才在袖中取出,递与小姐道:“这不是,难道嫣素敢哄骗小姐不成?” 小姐接了一看,只见笔精墨良,先已耀耀动人;再细细读来,只见:
嫣素道:“这也不难。小姐若自对老爷说,恐老爷疑我等有私,何不叫苏相公自见老爷剖明,与张家厌物当面一试,真假立辨矣。”小姐道:“是便是如此说。但我思凡事只可善善为之,不可结怨。你不记得老爷在京时,只为恶辞了杨御史亲事,后来弄了多少风波。我看张家这畜生如此设谋,决非端士,若使他当场出丑——况苏生孤族——恐未免又生事端,反为不妙。”嫣素道:“小姐所虑固是。但如此畏首畏尾,此事何以得成?”小姐道:“以我想来,莫若叫苏生且回京城去,不必在此。张家畜生无人代笔,我再要老爷考他一考, 自然败露而去。那时却叫苏生只求舅老爷书来作伐,再无不谐之理矣。”嫣素听了,欢喜道:“小姐想得甚有理。苏相公称赞小姐深情慧心,真不虚也。明日果是佳人才子、天生一对也!便是嫣素,也觉风光。”二人算计定了,小姐只把诗笺吟玩,嫣素便去前厅打听明日留杨巡抚的事情。 到了次日,白公果留杨巡抚不放,张轨如时刻相陪,那有工夫到后园来?苏友白探知,挨过午后,便依旧踅入后园,竞到亭子上潜身等候。不多时,只见嫣素笑吟吟走出来,对着苏友白说道:“郎君好信人也!”苏友白忙忙陪笑作揖道:“小生思慕小姐,得奉命趋走,实出侥幸,何足言信?多蒙小娘子以真诚相待,时刻不爽,真令人感激无地。”嫣素道:“君子既求淑女,安知淑女不慕君子?人同此心,谁不以诚!”苏友白道:“小娘子快论,使小生仰慕之心愈坚矣。” 嫣素道:“闲话且慢说。昨日郎君佳作,小姐再三捧读,不忍释手,以为谪仙已后,一人而已。”苏友白道:“鄙辞既蒙小姐垂青,但如今事体差讹,不知小姐何以发付?”嫣素道:“小姐昨日与贱妾再三商议,欲要与老爷说明,又恐事涉于私,不好开口;欲烦郎君当面辨明,又恐郎君与张郎为仇,必多一番口舌:故此两难。如今算来算去,止有一条好路:叫郎君不必在此惹人耳目,请速速回去,只央我家舅老爷来说亲,再无不成之理。张家厌物,郎君去后,小姐自叫老爷打发他去。岂不两全?”苏友白道:“小姐妙算,可谓无遗。但只愁小生此去求人,未必朝夕便来。倘此中更有高才捷足者先得之,那时却叫我苏友白向何处申冤?”嫣素道:“郎君休得轻觑我家小姐。我家小姐, 贞心定识,不减古媛,今日一言既出,金玉不移。郎君只管放心前去,管留此东床待君坦腹。”苏友白道:“小娘子既如此说,小生今日便回去求你家舅老爷去。但不知你舅老爷是那个?”嫣素道:“我家舅老爷是翰林院侍讲吴爷。你去一问,那一个不晓得?”说不了,只听得厅后有人一路叫进后园来,道:“管园的快些打扫,杨老爷就要进园里来吃酒了!”嫣素听见,忙说道:“你我言尽于此,郎君可快快出去,不必再来!——就再来也不得见我了!”说罢,往花柳丛中一闪而去。 爱情是文学创作永恒的题材,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里,以男女婚姻恋爱为题材的作品数不胜数。其中,既有《红楼梦》、《西厢记》、《牡丹亭》等熠熠闪光的明珠,也有大量的才子佳人小说铺成的散金碎玉。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爱情文学作品的研究赏析只限于明珠,而忽略了那些散金碎玉,造成了文学批评史上的空白。牡丹固然奇艳,草花也自有情趣。《玉娇梨》即是一枚自有其特点和可取之处的草花。 《玉娇梨》又名《双美奇缘》,共二十回。成书于明末,是《金瓶梅》之后较早的文人自创小说之一。但它摈弃了《金瓶梅》中低级淫秽的内容描写,形成了歌颂美善、追求奇巧的新风格,对后来的才子佳人小说有一定的影响。早在一百六十多年以前就曾被译成英、法、德多种文字,流传于欧洲。 本书作者荑荻散人,其真实姓名说法不一。孙楷第在《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中说是“清无名氏撰”,采取谨慎态度。胡士莹认为:荑荻散人即天花藏主人,是嘉兴人士张匀的别署。戴不凡另持新议,同意荑荻散人是天花藏主人之说,但天花藏主人应为嘉兴人徐震。三位都是小说批评大家,看来作者尚难确定。 《玉娇梨》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明代正统年间,太监弄朝,社会黑暗,瓦剌入侵,英宗被俘。景帝登位以后,急于稳定天下,召一批老臣复出。在这个背景下,太常正卿白玄上任之后,想在“天下文人聚处”的京师为女儿红玉择一佳婿。 白小姐才色双绝,欲配“一个可意才郎”,偏偏又受“忠孝两全”束缚,缺乏冲破樊篱的勇气。 才子苏友白出身寒微,却生得傲骨,风流才品第一,也一心要找个才貌相称的佳人。 白玄为倚仗权贵的杨御史逼婚所迫,让妻弟吴翰林携女脱身,逃至金陵。才子佳人同在一地,开始了他们风波曲折的爱情历程。 由于封建礼教,男女二人无由会面,中间阴差阳错,弄出几番误会,波折迭生。先是吴翰林向苏友白提亲遭拒,以后是苏友白献诗求婚却被小人李代桃僵。经侍儿的穿针引线,苏友白得以花笺题诗,勾动小姐一片爱慕之心。作者用了十回的篇幅,千呼万唤,才让苏白二位痴情男女初次神交,点燃了爱情之火。 以下二人的婚事更是云遮雾障,百曲千折。既有同姓学友的冒名顶替,也有杨廷诏的逼婚干扰。中间苏友白因祸得福,与卢梦梨一见钟情,又中举及第作为穿插,形成了福祸交替、悲喜交织的局面。 在杨廷诏的淫威之下,白公与苏友白各自化名出游,不期而遇。一位求婚心切苦苦奔波,一位择婿愈急踏破铁鞋。作者用二人结成忘年之交,当面订婚的情节,给读者以“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期待,又以相互化名“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方法进行喜剧铺垫,造成高潮。 最后真相大白,水落石出,苏友白身为翰林,与同是表姐妹的白红玉、卢梦梨同时结婚。二妻一妾,形成作者期望的美满结局。 从小说的情节可以看出,《玉娇梨》写的是苏友白与白红玉、卢梦梨之间爱情的曲折与遂愿,是典型的才子佳人小说。 今天阅读这类作品,由于读者往往是站在《红楼梦》等优秀古典小说的高峰上俯视,月明星稀,觉不出才子佳人小说有多好。可是站在爱情题材小说发展的历史角度上,看其源流,查其影响,就会得出新的结论。 比起唐代传奇、宋元戏曲中男女悲欢离合的爱情文学作品,《玉娇梨》所展现的社会画面要广阔得多。作者批判的矛头不再是那些恪守封建礼教,阻挡男女自由恋爱的专制家长,而是指向社会上的丑恶势力。请看:御史杨廷诏作为苏白二人婚姻的破坏者,是以朝廷权贵的面目出现的。小说写他“与石都督最厚,又与国戚汪全交好,内中线索甚灵,就是陈、王两相公,凡他之言无有不纳。”这样一个炙手可热的人物,为要夺白红玉做他的儿媳,在国事动荡之际,为陷害老臣白玄,不惜使用借刀杀人的手段,荐举白玄出使瓦刺,而且说得冠冕堂皇,什么“太常正卿白玄,老成历练,大有才气,若充迎请上皇之使,定能不辱君命。”两面三刀的丑恶嘴脸,昭然若揭。以后又强要苏友白当其女婿,为此刁难怀恨,逼得苏友白弃官出走。杨氏为个人恩怨,结党营私,上乱于朝廷,下害于民间,在他门下,如蝇逐臭,麇集着形形色色的营营苟苟之徒。酷吏陆文明在他庇护下步步高升、急不可待地要报卢家“参奏”之仇,逼得卢梦梨全家逃难。张轨如招摇撞骗,以杨廷诏为倚靠。假隐士廖德明及赵千里、周圣王等无耻之徒,都曾趋于杨廷诏的门下。外有强敌虎视眈眈,内有这样的乱臣贼子兴风作浪。作品通过爱情风波揭示了一定的政治风云,这就大大加强了小说的思想内涵,使读者以小见大,了解了当时的社会图景。 当然,这部小说毕竟是爱情小说,以上社会背景只是或明或暗,婉转曲折地作为爱情主线的衬托,这就使它同《红楼梦》这样表现封建社会缩影的巨著有天地之差。但无论如何,《玉娇梨》在前,《红楼梦》在后,说《玉娇梨》把才子佳人小说从家庭一角解放到社会中去是不过分的。 在人物刻画上,男女主人公对待爱情婚姻的态度较之“郎才女貌”更为积极健康。苏友白以才、色、情三者统一为择偶条件,富贵不攀,功名淡薄,强权不惧,坚持婚姻的自由和如愿。在他身上,闪耀着个性解放的思想光辉。卢梦梨窥见苏友白为人题诗,气宇不凡,文思敏捷,能够冲破封建礼教,女扮男装,大胆与之相会,假托舍妹信物,与苏私订终身。作者对她不“株守常训”的举止是赞赏的,这种热烈、真挚、豪爽的女性一扫娇羞柔弱的脂粉气,在此之前的文学作品中是少见的。 作为女主人公的家长,白玄与吴翰林也一反“祝员外”的顽固守旧形象,他们择婿重才,当白红玉对乔装的张轨如不满意时,白公说:“我儿既不喜欢,亦难相强”,表示了对女儿的尊重,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描画虽只一带而过,但毕竟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家庭关系的变化,发人深思。 本篇小说的主要特色还在于情节的设置,冲突的安排与场面转换上。男女二人近在咫尺,作者故布疑阵,妙用巧合误会之法,浓笔重彩足足写了十回,还只让男女二人鸿燕传书、灵犀相通,仍无由会面。这其间静心和尚闲谈小姐轶事,引动苏友白一片爱慕之情;献诗联鹊桥,却为张轨如作嫁衣裳;侍儿牵丝搭线,还要千里求媒人行聘。真是起伏跌宕,抽丝剥茧,把小小婚姻写得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妙趣横生。 小说第十回“一片石送鸿迎燕”是小说的关键情节。在这一回中,男女主人公的才智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小姐机敏多情,出题面试内含深意;才子满腹珠玑,当场作答锦笺生辉。从此开始,二人两心相印,两情相依,冲破各方阻力,终成眷属。作者在构思情节时,从人物性格出发,毫不牵强,而且加深了人物的行为特征。小姐出题,仅有四字二韵的要求,且只能口授,不愿留下字迹。体现了大家闺秀稳重、聪慧的贞淑之风,此中深意,不读下文确实难以领会。可见作者设谜之妙。而苏友白从容作答,解谜合情合理,从而充分证明了才子名不虚传。对比前几回张轨如面对试题不知所措、抓耳挠腮的狼狈表现,苏友白的形象是文雅、风流、多情。同是题诗,张轨如的“杨柳遇了春之时,生出一枝又一枝”,足以令人喷饭,不加一字,其卑劣自现。而写苏友白题二首诗作者从高处下笔,用苏友白猜题之准表现其善解人意,用其笔走龙蛇表现他的才高八斗,用小姐对苏友白题诗的称赞表明二人的情相通、心相融。为以后风波迭起而二人各不改初衷的行为做了合理的铺垫。 《玉娇梨》作为抛砖引玉之作,一方面为才子佳人小说开拓了新格局,另一方面也有明显的缺陷与败笔。作者是站在大男子立场去写所谓的幸福婚姻。因此,他对一夫二妻的畸形婚姻津津乐道,对封建迷信如算卦占卜给以赞美。小说对误会巧合方法的滥用,到篇尾已有捉襟见肘之感,显得力不从心。写官场生活虽然有一定真实性,但是大部分人物的语言都有浓厚的文人色彩,性格特点不突出。尽管如此,这部小说作为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作还是值得一读的。 从《金瓶梅》开始,大批郁郁不得志的封建文人以才子佳人为题材抒写心中的苦闷,承前启后,才推出了流传百世的巨著《红楼梦》。《玉娇梨》就是其中的一块铺路石。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