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一波三折 |
释义 | 一波三折例文 饭后闲聊 □匿名 夏,夕阳。 茶余饭后,大树下,一群人。 古今中外,家长里短,鸡毛蒜皮。 聊到了腐败,动情处有人骂了娘,没成想就像一块儿冒着热气的骨头引来犬吠无数。更有甚者开口就大骂单位领导如何如何,一时群情激奋。 知了似乎都哑巴了。 唯独老王细口品着普洱,优哉游哉,一言不发。 众人看不惯他的独自清高,更有“义士”质问:老王,什么意思,是嫌我们下里巴人,愤青呢,还是您老人家的领导真正两袖清风呐? 谈谈吧…… 得罪一个人不可怕,可怕的是得罪了一群人,这个理儿老王清楚得很,赶紧接过话茬,唯恐宋朝汝窑瓷瓶落地一样的利落加小心。 您哪,喝口茶,消消气,犯不上啊,谁见过白乌鸦不是?要不这样,我给大家讲个故事? 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一则口干了,骂娘骂的;二则消消气,刚才有点伤肝了。再说老王的故事是出了名的新奇,大家伙空前地一致赞成。 老王品口普洱,舔舔嘴唇,开讲了。 也不知道哪年哪月,哪个皇帝的事儿了。只知道是在一个非常非常偏僻的穷地方,穷到什么样呢? 别卖关子了,不就是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嘛。有人插嘴。 不对,这里干脆穷得连兔子都饿死了,就算侥幸有没饿死的,也变成这里人的腹中物了。总而言之,就是穷到光天化日,就是穷到你睁着眼看太阳一样,就是…… 打住,您这都是什么词啊,我们都明白了,就是穷到家了,接着往下讲,往下讲。有人不耐烦了。 别急嘛,老王慢悠悠地嘬了口普洱,舔了舔并不干燥的嘴唇。 说啊,这里的父母官,也不知道是什么品,什么级别了,反正是个一把手,却是个大贪官。把朝廷的救济款、赈灾粮什么的统统扣下,另外巧立名目收取各种税,据说连晚上睡觉都得收税。 嗨,老王就是能编排,引来大家伙一片会意的大笑。 纸里包不住火啊,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终于引起朝廷的注意啦。皇帝派出一个钦差大臣调查此事。 这事倒也不难查,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嘛。 于是钦差就发了一个告示,告诉百姓,你们的父母官是个大蛀虫,上对不起皇恩浩荡义,下对不起黎民鱼水情,罪孽重大,将于某日清晨押赴京城听候皇帝发落。 某日清晨很快到了,钦差正在温柔乡里,就听到师爷慌里慌张的禀报——大人,坏了,坏了,出大事啦…… 钦差很生气,结果很严重呐。 什么事情?如此慌张! 成何体统! 大大大,大人,百姓把衙门给包围啦! 啊? 这是何故? 小的刚从外面过来,百姓一致要求放了,放了—— 你倒是放屁啊,他们要放了什么?钦差怒了。 他们说,“必须”放了他们的父母官。 钦差一惊,心下暗想:这——是何故啊,难不成,本钦差办错了案,冤枉了他不成? 想起来自己的办案风格,钦差一时心里拿捏不定起来。 师爷,你怎么看此事啊? 大人,小的鼠目寸光的,不敢胡说八道,但小的可以推荐一个人,或许他能明白。 快,赶紧传唤! 一个白须老头,颤巍巍地来了。 赐茶,落座。 大人,我知道您的意思,不过,草民确实很难讲清楚,但是草民倒是有一段尘封往事颇值一讲。 钦差点点头,疑惑地端起茶杯,这功夫还让我听你的“尘封往事”? 四十年前,小人被冤枉,结果屈打成招,按照惯例,小人得遭受本地的处罚。 老者端起茶杯,喝了一大口茶,似乎有些颤抖。钦差吹了吹茶,没抬眼皮。 本地的处罚是这样的:剥光被罚之人的衣服,捆绑起来,扔到本地一个沼泽地里,经过三天三夜,如果受罚之人没死,就可以免除他的罪责。 但是。 老者声音陡然提高了八度。 但是,没有一个人能活下来! 声音犹如青花瓷瞬间剥离了彩釉。 这是何故啊?难道是被野兽所吃?钦差无心地问了一句。 大人,本地倒没有什么野兽,就算有也都让人吃光了。 老王你的包袱在这里打开啊,呵呵。嘘——有人示意不要插嘴,听老王接着讲。 老王舔了舔有些干裂的嘴唇。钦差疑惑了。 本地地处山区,加之沼泽过多,所以蚊虫猖獗,尤其是本地沼蚊更是奇狠无比,可以置人于死地。 本官要是没听错的话,你是唯一活下来的,这是何故? 大人,那是因为小人发现了沼蚊的一个特点。 沼蚊一旦附在人身上,就算吸足了血也不会主动飞走。 钦差有些生气,真乃乡下草民,天下皆知的道理却成了你的发现? 小人强忍着一动不动,结果身上很快附满了一层沼蚊。 啰里啰嗦,全是废话! 钦差把茶杯重重地放到桌子上。 这层沼蚊喝饱了血,就变成了我的保护层,其他的蚊子就无处插嘴了。在小人看来,其他人之所以死,就是因为忍受不住奇痒和奇痛,最后被沼蚊吸尽全身的血液而亡。 钦差此时一言不发,一动不动,钉在座椅上。 老王喝了壶里的最后一口普洱,微笑着轻轻地说,我的故事讲完了。 夏,夜, 大树下,一群人,无声无息…… 知了不知何时开始了大合唱…… 借鉴提示 《白石道人诗话》中说:作诗要“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作”。虽说的是作诗之道,其实写文章也是如此。文章结构起伏曲折,往往能收到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本文就是运用一波三折手法的典范。文章开头,大家一片海侃胡聊,聊到腐败,老王却一言不发。本以为他会缄默下去,没想到他却要讲一个小故事。文章首次出现波澜,而老王故事的内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故事中,该地父母官是个大贪官,钦差准备将他绳之以法,本是一件为民除害的好事,出人意料的是百姓却一致要求放人,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这第二处波澜,真是吊足了读者的胃口。更没想到的是本该在揭开“谜底”的时候,白须老头却娓娓道出一段自己的往事。恰恰是这段看似毫不相干的“往事”,解开了钦差与读者的疑问——不让抓走贪官,是因为百姓深深懂得天下乌鸦一般黑的道理,是因为百姓明白这个贪官就是喝饱血的“蚊子”,再换一个父母官肯定会“失更多的血”。文章戛然而止,而主题在钦差、听众和读者的沉思中凸显出来——反腐败不是通过骂娘和单纯的清除贪官就能解决的,更应该从体制等更深层面着手。正如朱熹所言“文似看山不喜平”。一波三折的结构,不仅有利于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更有利于文章主旨的深化甚至升华。值得注意的是波折贵在需要,波折要入情入理。为波折而波折的做法是不足取的。波折只有做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方能引人入胜;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的波折,只会适得其反。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