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一、递升
释义

一、递升

是由低到高的层递形式,将事物按照由小到大、由短到长、由低到高、由轻到重、由远到近……的次序排列。
1.哦,嘉陵江!有了你乳汁的浇灌,这片贫瘠的黄泥土的古老大地上,才有了青山,有了绿水,有了茅屋,有了鸡鸣,才有了老牛的蹄印和闪光的犁铧绘织而成的田园风光,才有了川北大地那神奇而灿烂的文化。(舒畅《嘉陵江情怀》)
评析 此段文字从形式上看类似排比,实为层递。作者的感慨可分为三层,先是“青山”、“绿水”这些自然景观,既而是 “茅屋”、“牛蹄印”、“犁铧”织成的田园风光,最后引出由自然和人而形成的灿烂文化。句首作者采用呼告形式,使得这段文字极富抒情性。
2. 离婚干什么? 有个女人不就得了,何况,从实质内容来说,这个女人和那个女人,没有什么不同。人们还会打出调解的牌子劝阻他,拿出组织纪律、党纪国法警告他,拿出身败名裂的后果吓唬他,拿“你到底是要政治生命还是要爱情”的问题逼他回答。(张洁《沉重的翅膀》)
评析 传统与习惯的力量十分强大。一个没有感情的婚姻是否应继续维持下去,真是个难题。例中列举的几种阻止离婚的方式,由劝到逼; 由暗到明; 由软到硬,逐步升级,充分揭示了问题的复杂性。这段由层递句式组成的说理,只摆事实不作结论,而结论却已寓含于问题之中了。
3. 伟大的长征,是一步一步地走完的。革命战士的一生,是用一分钟一分钟的革命生活积成的。分积成时,积成日,积成月,积成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知识和力量,时间就是胜利和成功。(王愿坚《珍爱每一分钟》)
评析 此例中有两组递进式层递,前组为词组层递,写时间积少成多的过程,后组是句子的层递,写时间价值,由抽象到具体,文意逐步深入,明晰而深刻地说明了珍爱时间的意义。
4.觉慧之被改造成觉新,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邵燕祥《觉慧会不会变成高老太爷》)
评析 觉新和觉慧是兄弟俩,都是巴金30年代著名小说《家》《春》《秋》中的主人公。觉新软弱、平和、中庸; 觉慧坚强、激进、无畏。作者以这两个人物为题发议论,用心良苦,思索深沉。振奋勇敢的觉慧会不会被改造成觉新,作者的答案是肯定的。读者读过按照递升语序相排列的 “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的三个句子时,定然会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和肩负的沉重,警醒自己,不能沉沦,要勇敢前进。
5.我爱桥。它们的形象,始终是刚直的、无私的、崇高可敬的。(陈淀国《卢沟桥遐思》)
评析 递升式层递是一种强化思想感情的修辞方式,“刚直的、无私的、崇高可敬的”三个词组,语意不断增强,对表现桥的形象、抒发心中情感起到了重要作用。
6.孩子在土里洗澡;
爸爸在土里流汗;
爷爷在土里埋葬。

(臧克家 《三代》)


评析 这首诗写于1942年,写三代人与土地的联系,表面上类似排比,其实三者在时间、年龄上呈递升关系,应联系起来理解。多少年来,农民们土里生,土里长,土里埋,土地制约着他们,束缚着他们,他们终年辛勤耕作,却过着困苦的生活,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剧?
7.行者果举扇,径至火边,尽力一扇,那山上火光烘烘腾起; 再一扇,更着百倍; 又一扇,那火足有千丈之高,渐渐烧着身体。( 《西游记》 第五十九回)
评析 这是一段描写式的递升层递,将孙悟空用假扇子灭火的细节与过程描写得十分具体生动,层递可以表现事物发展的过程,此例即是。
8. 也许,十年、二十年后我的乡音会在都市丢失的。但我默默叮咛自己,绝不能丢失纯朴憨厚的乡情,绝不能丢失真诚正直的美德,绝不能丢失善良美好的灵魂…… (叶大春 《乡音吟》)
评析 这是运用层递修辞法抒情的句例,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和对美好事物执著的追求精神。层递中相排列的句子句首三字均相同,可看作是同字修辞与层递的兼用。
9.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 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韩非子·喻老》)
评析 扁鹊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神医,他用层递方式阐述的道理,不仅可以医人,而且可以治世。万物都是相通的,只要我们多思、善思、深思,就会在生活中找到许多借鉴,以利于人生。
10.刻你的名字
刻你的名字在树上
刻你的名字在不凋的生命树上
当这植物长成了参天的古木时
呵呵
多好
多好
你的名字也大起来

(纪弦 《你的名字》)


评析 此例层递较有特点,各分句字数呈阶梯式增加,随字数的增加,情感和语意也得到补充和增强。诗中的 “不凋的生命树”有着象征意义,指的是美好的永恒的事业,人们只有投身于美好的事业中,才会成长壮大。
11. “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这本来是尽人皆知的常识,如果郑重其事地提出来,岂非近于废话?然而恰恰有不少写文章的人忘记了这样一个常识性的原则: 只管自己写得痛快,却不考虑别人看不看得懂,爱不爱看,看了有无益处。在这种情况下,这句常识性的大实话,就决不是废话,而成了警句。(谢云《常识·废话·警句》)
评析 此例层递的各项字数不等,结构也不相同,但在语意方面逐步深入,形成递升关系,字数和结构的自由,是层递区别于排比的重要之点。
12.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 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郁达夫《故都的秋》)
评析 《故都的秋》之所以能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名篇,是因为作者能细微贴切地描写出北国的秋味、秋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更是作者那种撩拨人心的“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的审美感受与情趣对读者的感染。例尾的层递句所描述的心理,是颇能引起读者共鸣的。
13.鼓声、歌声,像跳荡、洁白的浪花,流进了畹町河,流向了伊洛瓦底江,流向了印度洋。(刘德鑫《唇边的歌》)
评析 “河”到 “江”,再到 “洋”,这是小到大的排列,形成递升关系,其象征意也逐渐得到增强。
14.硬是有那么一个因好吃而成家的人,像怪影似的在我的身边晃荡了四十年。我藐视他,憎恨他,反对他,弄到后来我一无所长,他却因好吃成精而被封为美食家。(陆文夫《美食家》)
评析 “憎恨” 的程度自然强于 “藐视”,由 “憎恨”再到 “反对”,否定意义又有强化,自然形成层递关系。此段最末两句有一对照,点出人物不同境遇,相映成趣,又起到提起下文的作用。
15. 事实上两年多以前,对于鸟,他还是一窍不通,一点认识也没有的,那个时候他正迷于诗,迷于文学,迷于研究这个社会的人群…… (吴锦发 《消失的男性》)
评析 “文学”的概念大于“诗”,文学是 “人学”,迷于文学才会迷于研究人群,二者有紧密的因果联系。层递修辞是揭示事物间内在联系的好方式。
16.不,他不能呆在这里。他要回去!那里有他在患难时帮助过他的人们,而现在他们正在盼望他的帮助;那里有他汗水浸过的土地,现在他的汗水正在收割过的田野上晶莹闪光;那里有他相濡以沫的妻子和女儿; 那里有他的一切;那里有他生命的根! …… (张贤亮《灵与肉》)
评析 可以清晰地看出,在这段抒情文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渐变得深沉而强烈。友情,乡情,亲情,激荡在字里行间,令人心潮澎湃。动人的情感要用优美的语言形式表达,这里是个成功的范例。
17.但在这春夏间美秀的山中或乡间你要是有机会独身闲逛时,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时候,那才是你实际领受,亲口尝味,自由与自在的时候,那才是你肉体与灵魂行动一致的时候…… (徐志摩 《翡冷翠山居闲话》)
评析 第一句“福星高照”只是统而言之,第二句第三句写具体感受,说得较为深入,因而层次上有了深浅轻重的差异。例中各句都把“那才是你”放在句首作为提挈语,各分句的结构形式又大体相似,这里要注意它们与排比的区别。
18.她,手里抱着春宝,将她底头贴在他底头发上。她底思想似乎浮漂在极远,可是她自己捉摸不定远在那里。于是慢慢地跑回来,跑到眼前,跑到她底孩子底身上。(柔石 《为奴隶的母亲》)
19.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李大钊《青春》)
评析 句中几个词组是递进关系,国家大于家庭,人类大于民族,宇宙大于地球,环环相扣,步步紧依,节奏急促,感情强烈,不可抗拒的语言力量,令人振奋。
20.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苏轼《日喻》)
评析 “涉”指蹚水过河,“没”指潜水。“没”是比“涉”、“浮”更高的水中技能。随年龄的增长,水性不断提高,通过层递语言形式得到具体的说明。
21.看,
站起来,
你一个雷锋,
我们跟上去,
十个雷锋,
百个雷锋,
千个雷锋!

(贺敬之《雷锋之歌》)


22.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
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汉乐府《陌上桑》)


评析 这是叙述式的递升层递。人物的年龄、官职、身分被几个相排列的句子表述得十分清楚,语言简洁、层次分明。
23.诗,
绮美,
瑰奇。
明月夜,
落花时,
能助欢笑,
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
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
世间惟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
便到司空送白辞。

(白居易 《一字至七字诗·诗》)


评析 这是唐代曾时兴的一种一至七字诗,就是首句从一个字开始,按顺序递增,到最后一句则为七个字,是一种形式上的层递。这种楼梯式的诗,巧妙别致,唐代元稹、张南史等人都写过。此种诗有十三句五十五字,和十四句五十六字之分。后一种形式叫一七字,已经沿用为词牌。这一形式,起源于汉代乐府诗中的 《上邪》。
24.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毛泽东《题人民英雄纪念碑》)
评析 这是毛泽东同志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撰写的碑文。整个碑文,由三个语词和结构大致相同、按照语意的轻重、大小顺序排列的语句组成。这种层递与反复相结合的修辞手法,显示了碑文谋篇布局的精深独到,体现出语言的高度概括力。
25.倘使一个人有了出众的成绩,流言便像苍蝇般叮上了他;倘使这有成绩的人是个女人,流言便会增加一分; 又倘使这女人还算得上美丽,流言就更增加一倍; 再倘使这女人是单身独处,那么流言就会有如澎湃的波涛。(苏叔阳《故土》)
评析 此例的语意有四个层次。写了四种人,即:一般人,女人,美丽的女人,单身独处的女人做出成绩时的不同遭遇。一个比一个险恶;一个比一个不幸,层层推出的表述具有撼人力量,让人在惊心怵目的事实中,体味到传统积习的沉重和悲哀。
26.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郭沫若《天狗》)


评析 层递修辞常常运用于诗歌中,当它与同字、反复、排比等修辞方式相结合时,往往会产生句式整齐、音律铿锵、语势撼人等表达效果。此例即是。诗中的语意范围不断扩大,感情逐渐增强,表现了 “五四”时期革命者的英勇无畏的反叛精神。
27.我想,不毁灭过去,怎么能重新生活。所以,我要写,要写! 要把过去的事写出来,为了她,为了我,为了有权利要求生活得好一些的人们。(张贤亮《土牢情话》)
评析 例中作者在说明为什么要写作的原因时采用了层递句,以畅达而又撼人的语势表现了 “写”的坚定决心。
28.还笑! 笑得格格的,笑得前合后仰,笑得用拳头擂着老头子的脊背,擂得咚咚响。(王润滋《内当家》)
评析 笑是一种可以通过声音、形体、动作表现的心理活动。三个结构相似、字数参差不齐的语句按递升顺序排列,从独自发声——摆动形体——擂着老头子脊背的大幅度动作等三方面,生动而细腻地描写出女主人公由弱到强的喜悦程度。那种洋溢在字里行间、抑制不住的兴奋和激动,也深深地感染了读者。
29.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 《诗经·王风·采葛》)


评析 这是一段情人相思之词。从字面上看,这三行诗句为排比和反复形式,从字意上看,又体现出层递关系,排比反复层递,三者在这里得到完美的结合。此例摘录于《诗经》,可见层递是一种古老的得到广泛运用的修辞方式。
30.心,灵物也,不用则常存,小用之则小成,大用之则大成,变用之则至神。(唐甄,选自 《中外名言锦语选》)
评析 “小用”、“大用”、“变用”在如何用脑思索上有语意的轻重之分; “小成”、“大成”、“至神”在思维的结果上有程度的差异之别。例句用层递手法列举的 “勤思”、“善思”的三种境界,语含警策,给人启迪。
31.因为路不好走,因为避雨,也因为避雨时发生了重要的事件,杨金山一行返回洪水峪时,村落已经埋入黄昏。(刘恒《伏羲伏羲》)
评析 例中写回村晚原因的几句,运用了层递修辞,不仅增加了文意的厚度,也增加了语势强度,起到了烘托思想感情的作用。
32. 要出山,
茶饭没有了味。
快出山,
一时三刻拉不动腿。
出了山,
夜夜梦中回。

(郭小川 《祝酒歌》)


评析 诗中的浓郁乡情,是用层递语言形式表现出来的。诗人浓墨重彩,大肆渲染、铺张,那恋恋不舍的,对“山”的挚情,令人心旌摇动,微醺微醉。
33.陆文婷啃着冷烧饼,望着窗台上的小闹钟: 一点五分,一点十分,一点十五分了! 怎么办?该上班去了? 明天去病房,门诊还有好多事情需交待。可,佳佳交给谁呢? (谌容《人到中年》)
评析 用层递手法写时间的消逝,在紧迫的节奏中,刻画了人物的焦虑心理。语末“门诊”与“佳佳”相对照,显示了主人公忠于职守的高尚品质和她的艰难的生活情境。
34.而你的生命之源却日夜不息地奔流着,奔流着。用浑浊的血液润泽着两岸的土地,润泽着生命的绿洲,润泽着人类的文明。(徐剑 《蹉跎河,岁月之河》)
评析 出于对蹉跎河的爱,作者感情奔涌,用拟人化手法,写出赞美她的词句,句句相连,从 “两岸的土地”直至“人类的文明”,文意和感情方面都不断增强。
35.有人说:“第一个说地球圆的是聪敏人,第二个说地球圆的便是傻子。”我并不拥护这句话。如果加利略说的是真理,那就不怕重复他,但重复之中必须有阐明,有补充,有发展,这才叫做学术研究。(唐弢 《孟德新书》)
评析 “有阐明,有补充,有发展”,三个语意不断加重的词组按照递升顺序排列,增强了语势,使说理更加严密而有感染力。
36.我爱画山中的野牵牛花,对那份淡淡的紫色,有一种说不出的依依之感。特别是在朝暾初上和夕晖晚照的时分,她迎着金色的阳光,闪烁着紫宝色的光芒,一朵朵,一团团,一簇簇,从叶丛里探出来,从藤条上伸下来,好像是特地送给到山中殷勤画画的人的一种礼物。(可风《诗境·画境·心境》)
评析 写散文是追求意境的,所谓意境,正是作者文章标题所说的“诗境、画境、心境”的有机结合体。作者运用层递句描写牵牛花,不仅写出了花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变化,而且写出了内心深深的感受,浓浓的情味。绚丽的色彩,强烈的印象,是诗,也是画,更是作者精心营造的审美意象。
37.法,是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人民自觉不犯法的高尚品质。而这种品质的养成,端赖教育的培养,文化的陶冶,非一年之功、十年之功、甚至百年之功所能完成的。精神文明,可忽乎哉!(臧克家《法制与教化》)
38.听说四川有一只民谣,大略是“贼来如梳,兵来如篦,官来如剃”的意思。(鲁迅 《读金圣叹》)
评析 “贼”固然可憎,“兵”、“官”对人民的祸害却较“贼”更甚。例中的民谣,以三个整齐的比喻句组成,句句相扣,语意层层深入,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败黑暗,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9.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对联)


评析 相传这幅对联是郑板桥游金山寺时,针对方丈前倨后恭的言行而作的。语言简练传神。“请坐”、“请上坐”仍为 “坐”,“敬茶”、“敬香茶”仍为“茶”,但多一字多一分恭敬,方丈的势利之态立于纸上,前后对照,趣味横生。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4: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