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双调】殿前欢(月如牙) |
释义 | 【双调】殿前欢(月如牙)梅花 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纱。逃禅老笔应难画,别样清佳。据胡床再看咱,山妻骂:“为甚情牵挂?”大都来梅花是我,我是梅花。 【鉴赏】景元启工作曲,内容多写男女情爱,隐居生活。梅花在严寒之中,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以其高洁清雅的形象与松、竹并称“岁寒三友”,与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作者在此曲中,通过写梅的清姿以及自己对梅的喜爱之情来表达自己隐逸生活中的高洁之趣。 前四句,作者就将目光聚焦在梅花,集中写梅。写梅却不直写,而是落笔于梅影,避其形而画其神。这是作者的脱俗之处,可见他爱的不是梅的叶绿花红,而是梅的“清佳”神韵。“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纱”,新月初上,这时便不同于白日的喧哗纷繁,周围环境静谧清明。林逋在《山园小梅》中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来写梅影,作者从窗纱观梅影,窗纱映梅,仿佛墨梅,自然别具清俊素雅之感。“逃禅老笔应难画,别样清佳”,强调梅的“清佳”之姿,即使是逃避世事的隐逸之笔也难以摹画梅花的清雅孤逸之态。“据胡床再看咱”,靠着坐具又看起梅花来,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据胡床”是作者转换了行为动作,欲将注意力从梅花上转移,却身不由己,目光和心思都无法离开梅花,“再看”表示作者依然回到了赏梅的活动中。作者对于赏梅的乐此不疲,此情堪比林逋“梅妻鹤子”的痴狂境界,也难怪“山妻”要为此而嫉妒嗔怪,逗出下句。“山妻骂:‘为甚情牵挂?’”一句,看似随意,却拨得云开见月明,以“山妻”之口引出“情”字,咏“梅”终为写“情”,读者的目光也从梅花转到作者身上。“大都来梅花是我,我是梅花”是全曲的神髓之句,不是简单地以梅花自比,而是物与神游,物我两忘,将自己高洁的情操与梅花的清雅之姿融合为一。作者如痴如醉的精神状态,表现了他对梅花的挚爱,寄寓了作者高洁的情趣。 张炎对咏物词提出“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词源》)的审美规范,大旨是主体与客体之间保持若即若离的审美关系,方能得其神致,写出咏物佳作,而结句以点明作者情思最为绝妙。这对咏物曲作同样适用,景元启的这首咏梅小令,得梅花深致而情趣盎然,为咏物佳作。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