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饮酒》 |
释义 | 《饮酒》饮酒 (其十)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涂。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余。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本诗原列第十首,是追述以往因贫而仕之作。晋元兴三年(404年),诗人为生活所迫,曾出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军中参谋一类的官),随军远行至东海郡的曲阿(在今江苏丹阳县),并作有《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本诗即追述当时的情况。前四句写他这次远游所经历的险阻;中四句写出游的原因,末二句写归隐田园的本意。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涂。”四句说,以前曾经有过一次远游,一直到达东海郡的边角地带。在这次远游中道路曲折而又漫长,半途又遇到很多风波。这里的“风波”,既包括自然界的风浪,又包括社会上的动荡不安,可见诗人此次远游不易,经历了许许多多风险。道路愈长,则风波愈多;风波愈多,则觉道路愈长,故三四句写尽旅途艰险。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余。”经历如此艰辛的远游是为什么呢?是谁让我去远游的呢?诗人自己明白却故意设问: “似乎是饥饿驱赶我去的”,诗人同样明白却故用一含糊之词“似”,实在是问得妙答得绝。诗人本不愿“仕”,但为生活所迫又不得不“仕”,因此只好被动地、十分不情愿地出门“远游”。这一问一答巧妙诙谐,道出“远游”决非自主,答句用一“似”字,着一“驱”字,则更见其被动状态。倾身,竭尽全身;营,营得。原来诗人出门远游、竭尽身心经历各种风险仅仅是为了求得一饱肚皮和稍稍有一点节余。这种贫困不堪的状况,这种出门历险的情由,是不能不叫人潸然下泪的。 但陶渊明毕竟“少有高趣”, “不慕荣利”,因官受制,绝非本意。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就是他最终的选择。名计,好的打算,指固守穷苦的节操;息驾,把车子停下来,意为不再继续走这条路。诗人担心出仕生活会有失自己的操守,所以最终归隐田园以过自由自在的生活。本篇未及饮酒,但“追昔日远游之风波,今日幸得归家,闲居岂是容易,欣莫长焉,所当以昔日庆今日而饮”(明黄文焕《陶诗析义》卷三),自是说得有理。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