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题羲、献法书》
释义

《题羲、献法书》

李瓒

曼倩仪形汉庙堂,洛神赋韵魏文章。

千金石刻人争购,笔阵犹堪藏二王。

李瓒,字子粲,一字子鬯,自号弋阳山樵,姑苏(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月不详,元顺帝至元(1335—1367)前后在世。多才能诗文,旁通释道之学。有《弋阳山樵稿》。

这里的羲、献法书,指王羲之《东方赞》和王献之《洛神赋》。明汪砢玉《珊瑚网》对此有如下著录: “后刻普通(南朝梁武帝年号)三年正月。徐僧权等。天嘉(南朝陈文帝年号)二年十月廿三日。中书舍人朱异。”著录计有元人跋十二则,李瓒的论书诗,即其中之一,下署“弋阳山樵李瓒”,并有“李氏子鬯”墨樱

《东方赞》,即《东方朔画像赞》,晋夏侯湛撰文,有唐碑和小楷法帖两种。唐碑为颜真卿正书并书碑篆额;至于小楷法帖,唐褚遂良列入《晋右军王羲之书目》,本诗所题为后者。

经褚遂良鉴定的王羲之《东方画赞》,据传为王羲之书赠王修者,王修殁时,其母纳入棺中;一说真迹传至唐代,藏于内府,迄无定论。现传世诸本皆刻于汇帖之中,以《越州石氏帖》本最著。

《洛神赋》,又名《十三行》,亦为著名小楷法帖,三国魏曹植撰文,晋王献之书。因仅残存一段,自“嬉”字起,至“飞”字止,计十三行,故名。墨迹有两本:一为晋时用麻笺所书,墨彩飞动。宋高宗先收得九行,后归贾似道,贾又续得四行,刻以玉石,世称《玉版十三行》,后又有“青玉版”和“白玉版”两本。另一为柳公权跋唐人硬黄纸本。其他翻刻本至多,存各汇帖中。本诗当指《玉版十三行》。

李瓒这首题书诗,其重要特色是从二帖所书写的文字内容落笔和评论,这也是论书诗写作的角度之一,尤其是碑帖所写如系著名文学作品,则不妨兼论其书法艺术和文章内容两个方面。

“曼倩仪形汉庙堂”。曼倩,即东方朔(前154—前93),西汉文学家。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字曼倩。武帝时为太中大夫,性诙谐滑稽,能言善谏,诡时玩世,不拘小节,自言“避世于朝廷间”。后来关于他的传说很多。善辞赋, 《答客难》较为有名。 《汉书·艺文志》提及《东方朔》二十篇,今散佚。仪形,仪表形态。庙堂,太庙的明堂, 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亦指朝廷。这句是说,东方朔以其诙谐不拘的仪形,出入于汉朝廷间。

“洛神赋韵魏文章”。洛神,相传为古帝宓羲氏之女宓妃,溺死于洛水而为洛水之神。本句中的“洛神”,指曹植著名的《洛神赋》。曹植(192—232),三国魏诗人。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县)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诗以五言为主。钟嵘《诗品》评曰: “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嗟乎!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洛神赋》是曹植入朝后回封地路经洛水时有感而作,写与洛神相遇,两相爱慕,但隔于人神之道,未能交接,不禁情怀怅怨。有人认为是风流自赏的写情之作,有人则认为是假托洛神寄寓对君主的思慕,反映衷情不能相通的苦闷。此赋写得词采华赡,情思缠绵,所以李瓒说“洛神赋韵魏文章”。正因为其情文并美,韵味无穷,所以书法家往往喜爱欣赏或书写此赋。如贾似道的《十三行》,后来就为元书法家赵孟頫觅得,赵孟頫自己也写过《洛神赋》,亦为著名墨迹。

李瓒在概述了作为文学作品的《东方画赞》、 《洛神赋》的内容和艺术价值以后,还是把诗笔水到渠成地落到二帖的书法价值上来,从而不失题书诗的本旨。

“千金石刻人争购,笔阵犹堪藏二王。”这是说,二帖的石刻拓本也珍贵非凡,价值千金,人们争相觅购;在这两个书法作品的“笔阵”中,还蕴藏着二王的风韵笔法。 “笔阵”,即《笔阵图》,旧题晋卫夫人撰,王羲之也有《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二者均为阐述书法艺术和书法创作的理论著作,这里借指二王的书艺创作。二王,即大王——书《东方朔画赞》的王羲之和小王——王羲之第七子、书《洛神赋》的王献之。

这首题书诗虽只有四句,但文采斐然,语辞工整,字里行间充溢着赞颂之情,由此可推想作者对二王法帖心仪手追的无限深情。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0 7: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