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雪中望岱岳》 - 清·施闰章 |
释义 | 《雪中望岱岳》 - 清·施闰章清·施闰章 碧海烟归尽, 晴峰雪半残。 冰泉悬众壑, 云路郁千盘。 影落齐燕白, 光连天地寒。 秦碑凌绝壁, 杖策好谁看? 这首五言律诗,主要写大雪初霁后的泰山景色。 此诗首联两句,主要是写泰山在大雪初晴后的雄浑气象。诗人从玉皇顶一带纵目远眺,但见海天辽阔,气象万千。东海的波涛不起,风烟俱净。山峰上残留的积雪,显得特别晶莹洁白。颔联两句写雪后泰山的泉水与山径。诗人仔细观察了峰峦起伏的情况,他发现平时的潺潺流泉,因为气温骤降,现在却变成了悬挂在千山万壑之间的冰泉;曲折的山路,由于大雪映照看得十分清晰,大路小径都千回百转地没入白云深处。颈联两句,极力渲染雪后泰山的巍峨壮阔。诗人把视线移向了遥远的北方,眼前连绵起伏的群峰,处处是白雪皑皑,真象一片琉璃世界!因此,诗人驰骋想象:那泰山雄阔的山影,落到地面之上恐怕连远在千百里外的齐、燕之地都要被雪光的银白色所覆盖吧!诗人正在凝眸远眺之际,耀眼的雪光又带来了阵阵寒气,使他深深地感到整个天地之间也比往常冷得多了。就是这样,作者通过对雪影、寒气的夸张描绘,很自然地就把泰山之大和泰山之高充分显现在人们的面前。在结尾两句里,诗人又兴起了怀古之思。因为镌刻在悬岩绝壁之上的秦代石刻,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剥蚀,当年为秦始皇歌功颂德的文字,现在已经漶漫、消失,残留的几个字,由于碑刻太高,即使拄着拐杖攀登到绝壁之下,谁又能看得清楚呢?岁月流逝,秦皇已矣!然而岱岳的雄姿却依然如旧,这是作者的弦外之音。 此诗的要旨是突出泰山雪景的壮观。雪与山都是客观存在的静止事物,如何下笔才能把它写好,富有动感和生气,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作者运用了形象思维的艺术手法,用“望”字来带动全篇,既生动形象又切题切景。这个“望”字就是古人所说的“诗眼”。诗中“碧海”与“晴峰”的景色,是从泰山之巅举目东望所见。“冰泉”和“云路”的清寒幽静,是回身四望之所睹。可是,大地冰封、云路凄迷,又引起了人们的无限幽思,一种孤寂、清冷之感会油然而生。“影落”及“光连”则是向北远眺,北风凄紧、寒气逼人,诗人不禁发出了“齐燕白”、“天地寒”的慨叹!这样就把东岳泰山的勃郁辽阔、雄伟壮丽的气象描绘得淋漓尽致。最后,诗人以秦碑作结,写景抒情紧密结合,从时代的久远来歌咏泰山的岿然永存。 综观全诗,行文跌宕,气势恢宏,对仗工整,意境开阔。在历代有关泰山的写景诗中,洵属佳作之一。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