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谬谏》 |
释义 | 《谬谏》
(黄寿祺、梅桐生译) 【注】①太: 同“大”。隍(huang) : 《章句》: “隍,城下池也,”《说文》: “城池有水曰池,无水曰隍”这句形容怀王主张的剧烈变化。②悇憛(tutan) : 《章句》: “忧愁貌也。”超摇:《章句》: “不安也”。③王良: 春秋时,晋国善御者。《补注》:“许慎云,王良,晋大夫御无恤子良也,所谓御良也。” ④凿:古代斧头上插柄的孔眼。枘(rui):斧柄插入斧头孔内的部分。矩矱(juhuo):法度,这里引申为尺寸。⑤彭咸: 相传为殷时贤大夫,因谏其君不听,投水而死。《补注》: “彭咸以伏节死义为乐,而时人弃之”。倕(chui) ,《吕氏春秋·离谓》注:“倕,尧之巧工”。⑥菎蕗(kunlu) : 《章句》注曰: “香直之草。”黀 (zou) : 《说文》: “麻䕸也。 ”即麻杆。 蒸: 折麻干的中干。《广雅·释器》: “古人造烛用之。凡用麻干葭苇竹木为烛皆曰蒸。。”蓬矢:用蓬蒿做的箭。⑦伯牙: 春秋时人。事见《列子·汤问》: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见,钟子期必得之”。《吕氏春秋·本味篇》: “钟子期死,伯牙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以鼓琴也。”本文比喻说明: 贤臣不得明主,只得绒口不言。⑧卞和: 战国楚人。《章句》注: “昔卞和得宝玉之璞,而献之楚厉王,或毁之以为石,王怒断其左足。武王即说,和复献之,武王不察视,又断其右足。和乃抱玉泣于荆山之下,悲极血出。于是暨(及) 成王、乃使工人攻之,果得美玉,世所谓和氏璧也。” ⑨宫: 五音 (宫、商、角、徵、羽) 之一。角: 亦五音之一。《补注》: “《庄子》云,鼓宫宫动,鼓角角动,音律同矣。《淮南》云,调弦者叩宫宫应,弹角角动,此同声相和者也。注,叩大宫则少宫应,弹大角则少角动。”此句比喻说明君臣、同僚之间同气相求,同声相应。⑩列子: 战国郑人。 洪兴祖《楚辞补注》云: “《汉书·朔传》亦郁邑于不登用,故因名此章为《谬谏》,若云谬语,因讬屈原以讽汉主也。”这就是说,《谬谏》一文渗进了作者自己求谏武帝的希望和抑郁失志的悲哀,所以虽是模拟之作,较之其他六章,就显得感情沉重,语意委曲。 全辞四十一句,大致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段从“怨灵修之浩荡兮”到 “骞超摇而无冀”。这一段主要写诗人为楚怀王 “执操不固”而悲痛,失望。“悲太山之为隍兮,孰江河之可涸”,夸张的语言,形象地传达了诗人强烈深广的哀怨。“玉与石其同匮兮,贯鱼眼与珠玑。驽骏杂而不分兮,服罷牛而骖骥”。面对昏君的贤佞不分,诗人欲谏犹止,欲罢不能。当此年光流逝,衰朽在即之际,“承闲效志”的时机已不为多,这是内心进一层的苦闷与傍徨。 第二段从 “因时俗之工巧兮”到 “安得良工而剖之? ”这一段进一步痛斥奸佞之徒以巧伪愚惑君主,造成了贤臣避世,“谗谀”竞进的严重危机; 同时表达了诗人 (和作者)怀才不遇的悲愤和积极用世的强烈愿望。诗人仰望苍天,疾声质问: “和抱璞而泣血兮,安得良工而剖之?” 第三段从 “同音相和兮”到 “言物类之相感也”。这一段作者调转笔锋,文气一变,波澜不惊,“怀才不遇的悲愤”为 “积极用世的强烈愿望”所淹没,一种充满理性之光的美好憧憬油然升华,使诗人复杂的感情得到暂时的净化和舒展,这就是对君臣遇合、贤臣明主的热烈向往和期待。 第四段从 “夫方园之异形兮”到全文结束。这一段诗人的感情又骤出现一个大的迭落,因不愿随波逐流而含冤被放的现实破灭了闪光的理想,内心深处的悲苦又重新泛起。尽管为了保持清白的节操而甘心隐居自托,而区区之心却难以割断对君主的眷恋。在这 “身疾寝而日愁”的时刻,仍然挚着地“愿一见面陈词。 ”照应前文“寿冉冉而日衰”的话,切切忠谏之情,不禁使读者想起韩愈的诗句: “本为圣明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 ” 以上四段,在表现手法上有一个很大的共同之处,也是整首辞的一个艺术特点,就是善于运用富于哲理意味的比喻。诸如“玉与石其同匮兮,贯鱼眼与珠玑”;“驾骞驴而无策兮,又何路之能极?” “夫方园之异形兮,势不可以相错。”特别是第三段,句句都是类似的比喻,“故叩宫而宫应兮,弹角而角动”,衍化《庄子》之文,理趣精妙。而且这些富于哲理的比喻,正象屈原的作品一样,往往可以按照诗人的审美理想,划分为两大对立相反的形象系列,思想深遂,情感丰富,既能以理服人,又能以情动人,强化了 “谏”的效果。 东方朔一生直谏,多遭冷落,这篇讽谏如其人之“不登用”也是预料中的事,然而究竟写了,也许是“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也许是“我已经说过了,我已经拯救了我的灵魂! ”至于狂者之妄言为谬,名之《谬谏》者,谦虚邪? 幽怨邪?愤激邪? 抑或兼而有诸?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