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龚自珍的小奢摩室 |
释义 | 龚自珍的小奢摩室龚自珍,又名巩祚,字尔玉,又字璱人,一名易简,字伯定,更名巩祚。斋号有定盦、小奢摩室等。他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时,又号羽琌山民。他生于浙东颇有书香气息的官宦家庭,据说他的号就为他的外祖父、著名学者段玉裁所命。 他为浙江仁和(今杭州)人。自幼有很强的求知欲,广学博览。8岁时读《登科录》,就立志于科名掌故之学;12岁时外祖父段玉裁教他《说文》部目,有志于以经说字、以字说经之学;14岁时考察古今官制,有志于清朝官制变革之学;16岁读《四库提要》,有志于目录之学;17岁时看到石鼓文,又有志于金石之学;27岁时考中举人;38岁时终于在第六次会考中考中进士,但因写的字不合程式,三次殿试皆不中式,故始终未能入翰林。当时宰辅必自翰林出,卿贰及封圻大臣,亦大半为翰林出身。故龚自珍一直只能做小官,中进士后仍只任内阁中书,最高的官阶为礼部主事。为此,他作《干禄新书》讽刺过此事。由于为权贵所忌,始终得不到重用,1839年辞官,只身离京回杭。在往来南北途中,他杂记行程,并述旧事,写成《己亥杂诗》315首。 他学识渊博,才气纵横,为清代著名学术、思想的大家。“一事平生无龌龊,但开风气不为师。”①这两句诗可以说是他的自白。首先,他是嘉道间提倡“通经致用”的今文经学派重要人物。他通过否定乾嘉时所流行的脱离现实政治的考据学和空谈心性的程朱理学,而积极倡导主张变革的经世治用思想,从而开出近代中国的学术新风。面临清朝封建制度日趋没落、危机四伏的社会现实,他不再愿意做一个脱离实际而只知道沉迷于故纸堆的学究,认为“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他针对时弊,提出了“更法”、“改图”的主张。龚自珍认为“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①他倡导:“一祖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靡,与其赠来者以勍改革,孰若自改革。”② 其次,他对史学也极为关注,认为:“欲知大道,必先知史。”③在《古史钩沉论》一文中,他说出了“一姓不再产圣”的这样令统治者感到极为刺耳的话。值得注意的是,他把历史分为治世、乱世、衰世三个阶段,用进化的眼光来分析历史。龚自珍不同凡响的人才观与他对封建政治制度的尖锐批判,使他成为近代思想史上的杰出人物。后人梁启超称他“性宕,不检细行,颇似法之卢骚,喜为眇之思”。又说其“所学病在不深入,所有思想,仅引其绪而止”④。 鸦片战争前,他与魏源、林则徐在京有着密切的交往,讨论匡正时弊、振兴国家的问题。当林则徐出发办理禁烟时,他去送行,在林则徐于广东查禁鸦片时,龚自珍则表示坚决支持林则徐的禁烟斗争,并预见英国可能侵犯,建议加强战备,不与妥协。 他的散文奥博纵横,诗尤瑰丽奇肆,自成一家。存世有《定盦文集》。龚自珍生活于晚清“康乾盛世”的招牌红漆已剥脱下来的时代,正是社会转型的时期。他的“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⑤的诗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清史列传》称他:“为文独造深峻,论者谓桐城之文如泰山主峰,不可亵视;自珍文如徂徕、新甫,相与揖让俯仰于百里之间,不自屈抑,盖一代文字之雄。”他的文章气魄宏大,思想深刻。有人指出:“近数十年,士大夫诵史鉴,考掌故,慷慨论天下事,其风气实定公开之。”文中的定公即龚自珍。他预见了中国封建社会衰败、动乱的趋势。他呼号着,吟咏着,半是对旧制度行将败亡的挽歌,也不乏对新的社会力量的召唤、寄意,同时也存有“出路难寻”的困顿与不解。 他晚年耽心禅悦,游目释藏,故所作多大彻大悟之言。为了挣脱人生的苦痛,他去求“出离之乐”,到佛学中去找“无往”、“无寄”的境界。事实上,他并没有因为皈依天台宗而能得到“出离之乐”,他的诗云:
心灵的苦痛与折磨就这样相伴诗人的一生。龚自珍是在三十多岁时接触佛经的,他喜欢天台宗,集内第六辑的文章就都是讲佛学的,诗中也不乏读佛参禅的词句。《己亥杂诗》最末一首道:“忽然搁笔无言说,重礼天台七卷经。”《法华经》是天台宗立宗传法的主要佛经。龚自珍在这大组叙事抒怀诗写到第三一五首时,忽然停下了笔,感到无话可说了。他不能向广阔的现实世界寻找改革政治、社会的物质力量,眼前是一片空虚,又无可奈何地回到《法华经》的彼岸世界去找慰藉。 其小奢摩室之义源于佛语,奢摩应为梵语s'amatha(奢摩他)译音之省,汉语可表达为止、止寂、至静等,为禅定之另一种称谓。即止息一切想念与思虑,而心归于专注一境状态。天台宗以止配于空、假、中三观,而分为三止:其一,体真止,体得一切皆空之止,为对应于空观之止;其二,方便随缘止,又作系缘守境止,即菩萨以方便随应众生诸场合,安住假谛之理而不动之止,为对应于假观之止;其三,息二边分别止,兼有第二与第一之义,但不偏于空有二边(两极端),系住于中道之止,为对应于中观之止。在哲学上,龚自珍持“性无善无不善”之说,反对孟子“性善”论和荀子“性恶”论,《定盦文录序》称晚年尤好“西方”之书,这里的“西方”当是指佛国的“西方”。小奢摩室之义,流露出其主人遁世的消极思想,如设身处地思之,其名号之义缠绵悱恻,又是何等的令人读来感喟。 龚自珍像 然而,“九州生气恃风雷”终究是龚自珍发出的战斗声音,表现了他对旧事物的憎恨,对未来的展望。龚自珍的诗受后人的推崇,有人说他是“周情孔思,真能古文”①。现代学者钱锺书则评论:“七绝则龚定盦。取径实不甚高,语工而格卑;伧气尚存,每成俗艳。”②龚自珍的思想,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新运动也产生过较大的影响。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说:“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初读《定盦文集》,若受电然!” 1841年龚自珍就江苏丹阳云阳书院讲席,刚抵馆舍,即暴病而亡。他的去世令不少学者为之叹息,咸丰时一位举人写诗悼念他,云:“斯才不令修青史,乾隆以还无与伦。衣香禅榻等闲死,应为皇清惜此人。”①同时,龚自珍的暴死也给人们留下了一个无法解释的谜。据一些野史笔记记载,他与清代颇具盛名的女诗人顾太清有些往来。顾太清,名春,号太清,是清宗室贝勒奕绘的侧福晋,才貌双全,善诗词,有《天游阁集》传世。当时有“满洲词人”,“女中太清春”的说法。她丈夫贝勒奕绘是散秩大臣,管宗人府,性爱才。龚自珍在宗人府为主事时,常因公事到贝勒府上去,奕绘见他才华横溢,称他东南名士,尊为上宾。龚得以常出入府邸,因此与顾太清相识,顾也很爱慕他的才华,并向他执弟子之礼。由于志趣相投,二人交往比较密切,谈诗论词,推敲字句,上下古今,无不涉及。有时谈论到很晚,意犹未尽。看来顾太清的诗词成就和龚自珍的指导大有关系。二人相互唱和,或许情意绵绵也是情理之中的事。龚《己亥杂诗》中的“一骑传笺朱邸晚,临行递与缟衣人”句,反映了这样的情节。不过在当时的中国社会,由此惹出了一些流言蜚语来,也是可信的。有人说贝勒奕绘听到一些议论后,大为气愤,一怒之下派人用鸩酒毒死了龚自珍。②然而,现有历史记录未能为揭开这一谜底提供更为可信的资料,正如文化学是一种探索意义的阐释性学问一样,目前能够做到的分析仅此而已。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