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龙崇拜
释义

龙崇拜

吴越地区龙崇拜信仰气氛相当浓,影响既深且广,无论农民还是渔民,皆崇拜龙。奉化有谚曰:“新年龙进村,消灾保太平。新年龙盘门,吃用勿用愁。新年不见龙,全年穷跟人。新年田头不过龙,晒煞河底老虾公”。又曰:“龙头舞前仓,大小黄鱼叫进仓。龙尾旋网绳,网网带鱼闪银光。”男女老幼见着龙都认为是大吉大利之事。
龙不是吴越地区的土产,而是从北方汉族与佛教那儿传来的。龙崇拜源于原始社会的动物信仰。中国的龙信仰在原始社会时已经产生,到殷商时已很普遍。今天所见龙的形状很威武,但在中国古代的很长时间内,龙的形状是不固定的,现代的龙是宋代以后逐步定型的。其变化之因,与皇帝的利用分不开。在汉族,龙很早就被最高统治者占为己有,皇帝以龙种自诩,龙的“肖像”与黄颜色,是皇帝的专利品。皇帝为显示自己的权威,将龙的形象描绘得神乎其神,于是,龙的形象,越到后来越复杂、越神威。随着吴越地区汉化的进展,真龙天子信仰越来越深。龙既然是皇帝的专用物,自然也成了神圣、吉祥的化身。吴越地区龙信仰的另一个源头是佛教中的龙王。佛教有龙王的故事。根据佛教的说法,龙王掌四海,有性子,喜时风平浪静,怒时兴风作浪。龙王还司雨。龙王本领那么大,靠天、靠海吃饭的吴越地区人自然崇拜龙。以故,唐以来即有龙祠。宋代,皇帝还给龙王加封。龙王信仰遍布整个吴越地区,龙王庙林立,尤其在东南沿海,村村有龙王庙或龙王殿。
在吴越地区,龙不仅是神,而且是吉祥的象征。它在民间的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衣食住行,文化艺术,乃至于地名、人名、物名,都有龙的影子。吴越地区的龙崇拜习俗,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渔民保平安。天气、海浪是很难控制的自然现象。渔民出海捕鱼,最怕的是刮风下雨、海浪滔天。古人自然科学落后,受佛教影响,以为这些都是海龙王在作怪。于是,每次出海,他们都要祀龙王,以求平安。故沿海地区龙王庙比内地多。
(2) 求雨。求雨是一切农业民族经常举行的信仰活动。旧时,农业丰歉多取决于气候,故有“靠天吃饭”一说。江南夏天多干旱,如果长久不下雨,土地旱裂,农民就怕,于是乡间有祀龙祈雨活动。祈雨方式各地略有不同,大致分三个程序:请龙、晒龙、送龙。请龙对一个村来说是一件很大的事。请龙前要做许多准备,还有许多禁忌,如全村要吃素,人人要沐浴,夫妻要分床,街弄要打扫干净等。请龙队伍由族长带队,后跟道士、念伴、挑祭品者、抬“龙庭”者,由护龙队、分铳队、龙刀队数人护卫,以防别村拦路抢劫。到山中水潭(龙潭)边,选一块干净地方,摆上祭品,点上香烛,跪在龙潭边叩头祈雨,道士和念伴唱“催神咒”,一直到“龙”浮出水面,或在土中找到“龙”为止。所谓“龙”,就是水潭中的小动物,如泥鳅、鳗、水蛇等,得一即可,装入“圣瓶”。最后,族长揖躬相谢,鸣铳、敲锣,返程回村。到达村口,全村人欢天喜地来迎接“龙圣”。回村后,“圣瓶”被放入龙王堂或村庙供奉。第二天,族长组织人员,抬着圣龙巡视旱情最重的地方。龙王请来后,如果十天半月仍不下雨,便要把龙王抬到太阳底下曝晒,名曰晒龙王,以示惩罚和抗议。不过,这种做法,多有假戏真做味道。晒过一阵子后,族长马上又会向龙王认错:“龙王受苦了,这是我的过错。”希望龙王再发慈悲,布云下雨。晒龙王各地晒法不一,有的地方一直要晒到天落雨为止。有的地方要晒到塑泥剥落、雕木发裂。龙请来后,不管什么时候下雨,都认为是龙王的功劳,都要为龙庆功,演龙王戏,以酬谢龙王。龙王戏一般要演三天三夜。龙王戏后,举行送龙盛会。声势比请龙还隆重。行龙会的那天清早,族长、房长带着一班龙灯队、长号手、铳手队进入庙殿,叩头焚香,请出龙王,放入龙庭。然后,锣手八面铜锣齐敲,长号频吹,龙灯队起舞引路,沿村主要街道绕一周,以示龙王和百姓告别。此时,村民倾村而出,争着钻龙门,摸龙须,抚龙角,非常热闹。行龙的队伍很庞大,超过一般的菩萨行会。龙庭抬到龙潭边,族长亲自取下“圣瓶”,焚香叩谢,曰:“×龙王,你为我村解旱赐福,功德无量,弟子感恩不尽。今已送抵龙潭,请你进宫。”说完,族长将“龙”倒入龙潭,送龙结束。
(3) 闹龙灯。闹龙灯又称掉龙灯、盘龙灯,是龙崇拜中群众性较广的一种活动。掉龙灯遍及全国各地,而尤以吴越地区有代表性。闹龙灯是一种预祝性的讨吉活动。在吴越地区,龙灯活动的种类很多,其功能也很广,可以祈雨、保丰收、保送子、捉树妖、驱病虫等。
东阳的龙灯节。龙灯节是从元宵节蜕变而来,是东阳地区独特的元宵节。一般在正月中间。掉龙灯是一项大事,故新年伊始,乡民们便开始做准备,买彩纸,扎彩灯,搭龙头、鱼尾,赶制桥板、灯柱。迎灯活动从元月十四夜正式开始,连续三个晚上。十四夜朝拜龙王菩萨,称“朝殿”。入夜,以村为单位,组成一条长长的火龙。所有灯接拢后,鞭炮锣鼓齐鸣,长长的灯列在龙头统率下,熙熙攘攘地向龙王庙进发。这个仪式,如今改为开场式。十五夜是高潮。一条条火龙在大街小巷迤逦而行,将山村的夜空点缀得异常瑰丽壮观! 火龙每经过一个祠堂或广场,都要进去盘一盘龙身。盘龙的场面相当壮观,无论是迎手还是观者,都会陶醉在狂欢的气氛中。这一夜,整个东阳地区简直成了灯的海洋,男女老少一个个乐不可支,激动得通宵忘眠。十六夜是尾声,但场面更热烈。年轻力壮的村民们知道迎完最后一趟灯,又要等来年的灯节,所以拼着一身蛮劲非要闹个天翻地覆不可。特别是到小路或街道拐弯处,往往会发生一场激烈的拔河式的拉锯战。龙头、鱼尾及保护者为一方,中间的西瓜灯为另一方,形成斗争的两派。西瓜灯好恶作剧,千方百计想抢到龙头,吃掉鱼尾。而另一方也常想“吃西瓜子”(或称“刨西瓜”)。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一直折腾到大家精疲力尽,灯破桥折,这才觉得过瘾,然后散伙回家,龙灯节即告结束。这项活动,今在东阳一些偏僻山村仍然保留,只是宗教色彩淡化了,世俗色彩增强,变成了一种纯粹的群众性娱乐活动。
奉化、宁海的职业舞龙。在奉化、宁海,舞龙灯是一项职业。因掉龙灯是一种讨吉活动,民间认为龙灯可以驱邪保太平,五谷丰登,财源茂盛,因此都喜欢龙灯到自己场院或屋内掉舞一圈,愿意给“红包”。因舞龙收入高,故此地职业舞龙队很多,奉化多时据说有一百多条龙。舞龙灯一般在正月初至正月半间进行。周游于附近各村庄。进村有一套规矩。如村里住户多放百子炮;如住户少,则连续放三个炮仗。然后到住户家里去舞龙。如遇新造屋,龙灯手情绪最高,因为赏钱比旧屋高几倍,甚至十几倍。炮仗数视家境决定。有三只(“三元及第”)、五只(“五凤来朝”)、九只(“九龙送元宝”)、十只(“十龙朝贺全家福禄”)之别。炮仗放得越多,钱也要给得越多。除给农村舞龙,也给渔村舞龙。新年正月,渔船多停泊在海边埠头,或离渔村不远的港口。龙灯上渔船舞龙,船老大十分开心。上船上六足顿地炮仗,意谓落水顺利,鱼多倾地。在船上舞完龙灯后,再放六只炮仗。船老大会高兴地说:“龙舞(护)船,顺风顺水保平安。”龙灯队首领“帖司”则回曰:“龙盘(伴)船,海势一年好到头。”到船上舞龙,赏钱比农村高,但这生意不好做。渔老大规矩很重,如放哑炮(意谓无声沉船),船主便不肯罢休。碰上这种情况,舞龙队不仅得不到报酬,反而要向主人家赔礼道歉,甚至要破些费才能了结。所以,在船上放炮仗,帖司须慎重选择好炮仗。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2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