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鹳
释义
鹳
鹳亦有两种,似鹄而巢树者为白鹳,黑色曲颈者为阳乌鹳。
粱·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引自唐·苏敬等撰《新修本草》卷一五)
【评】我国境内有四种鹳,但除白鹳、黑鹳外,其它两种非常稀见。因此陶当时记述我国有黑、白两种鹳,基本上是正确的。
随便看
古之圣人, 终其身于问学之场焉, 讲习讨论, 心解力行, 以至于寝食俱废者, 为淡也。
古之圣人, 言即其行, 行即其言。
古之圣王不尽人之情,故下之忠爱尝有余。后世不然,平日君臣相与仅足以存体面而无可感之恩,甚或拂其心而怀待逞之志,至其趋大事、犯大难,皆出于分之不得已。以不得已之心供所不欲之役,虽临时固结犹恐不亲,而上之诛求责望又复太过,故其空名积势不足以镇服人心而庇其身国。呜呼!民
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
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
古之士民,各安其业,策励精神,点检心事。昼之所为,夜而思之,又思明日之所为。君子汲汲其德,小人汲汲其业,日累月进,旦兴晏息,不敢有一息惰慢之气。夫是以士无慆德,民无怠行;夫是以家给人足,道明德积。身用康强,不即于祸。今也不然,百亩之家不亲力作,一命之士不治常业,浪谈邪议
古之奇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 君子之学也, 以美其身; 小人之学也, 以为禽犊。 故不问而告, 谓之傲 (躁)。 问一而告二,谓之囋(赞)。傲非也,囋非也, 君子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之学者,穷居而筹兼善之略。今也同为僚寀,后进不敢问先达之事,右署不敢知左署之职。在我避侵职之嫌,在彼生望蜀之议。是以未至其地也不敢图,既至其地也不及习,急遽苟且,了目前之套数而已。安得树可久之功,张无前之业哉?
古之居民上者,治一邑则任一邑之重,治一郡则任一郡之重,治天下则任天下之重。朝夕思虑其事,日夜经纪其务。一物失所,不遑安席;一事失理,不遑安食。限于才者求尽吾心,限于势者求满吾分,不愧于君之付托,民之仰望,然后食君之禄,享民之俸,泰然无所歉,反焉无所愧。否则是食浮于功也
古之帝王未有不尊师敬友以成其圣德者。
古之得道者, 穷亦乐, 通亦乐。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
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古之所谓中庸者,尽物之理而不过。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
古之教人,引之自悟而已。今之教人,倾之速悟,又恐不尽,而弟子以为吝也。夫引之自悟,则得之渐,故为身心之益; 倾之速悟,则得之轻,故为口耳之赘而旋忘之。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xiang详),术有序,国有学。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遂有序,国有学。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0 7:1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