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魂不附体;魂飞魄散;丧魂失魄
释义

魂不附体;魂飞魄散;丧魂失魄

    异 魂不附体 灵魂脱离了躯体。形容惊怕,不能自已。多用作补语,常以“惊”、“吓”等为中心词。
王二保见此情景,吓得魂不附体,拔腿就向客厅外面跑。(黎汝清《叶秋红》下卷第二十三章)老练的何进心里着急,外表还能泰然处之;李如秀却如坐针毡,吓得魂不附体。(凌力《星星草》下卷第十七章)
魂飞魄散 魂魄都飞散消失。原指离死不远了,现多形容惊恐万状。语义较重。
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如今,早就不用竹钉当武器,然而谁又能把它忘怀呢?(袁鹰《井冈翠竹》)孙悟空面对天宫及其统治者那样的庞然大物,没有丝毫的胆怯,敢于抡起手里的武器迎上去,直打得玉皇大帝胆战心惊,天兵天将魂飞魄散。(何磊等《四部古典小说评论·论〈西游记〉》)
丧魂失魄 形容恐惧、惊慌失措或心神不宁。在句中除了作补语、状语外,还作谓语、定语。
这群心惊胆碎、丧魂失魄、失去指挥、蒙头转向的鬼子怎能抵挡得住?(刘流《烈火金钢》第二十九回)光看这省港大罢工,就知道共产党做出了多么大的贡献。民众热情澎湃,敌人丧魂失魄,这贡献还不大呀!(欧阳山《三家巷》二四)
亦作“失魂落魄”、“亡魂失魄”、“丢魂失魄”。
老太太望着大车上的尸首跟受伤的孩子,失魂落魄地发呆。(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一章)
古人想象中认为人有三魂七魄,魂魄一离体,人就剩下没有知觉的空架子,因此它们都用来形容受到惊恐而失去常态的状况。都常作补语、状语。
“丧魂失魄”的“丧”不读sāng。


  • 上一篇:绘声绘色;有声有色
  • 下一篇:混为一谈;同日而语;相提并论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 12:4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