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高适《燕歌行》,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
释义 | 高适《燕歌行》,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解题】 《燕歌行》,乐府古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内容多写征夫远戍之苦与思妇怨旷之情。 《乐府诗集》卷三十二录有魏晋至隋唐历代诗人所写的《燕歌行》十余篇,其中高适这篇,堪称为出类拔萃之作。诗前原有小序: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这段序文,各本不同,此从《全唐诗》。)序中所言之“御史大夫张公”,即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张守珪。他在镇守北方边境期间,屡纵部下轻启边衅,受挫后又隐其败迹而妄奏战功,颇受玄宗赏识。诗人有感于此,写下这首《燕歌行》以抒胸臆。 【全诗】 《燕歌行》 .[唐].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枞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注释】①汉家:汉朝,唐人诗中经常借汉说唐。烟尘:代指战争,这里指奚、 契丹的侵扰。②横行:任意驰走,无所阻挡。非常赐颜色:超过平常的厚 赐礼遇。③摐(chuāng):通“撞”,撞击。金:指钲一类铜制打击乐器。 伐:敲击。榆关:在隋唐榆林(治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十二连城)东三 十里。旌旆:旌是竿头饰羽的旗。旆是末端状如燕尾的旗。这里都是泛 指各种旗帜。逶迤:蜿蜒曲折。碣石:山名。④校尉:次于将军的武官。 羽书:紧急文书。瀚海:大沙漠。单于:匈奴首领称号,也泛指北方少数 民族首领。猎火:打猎时点燃的火光。古代游牧民族出征前,常举行大 规模校猎,作为军事性的演习。狼山:又称狼居胥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 克什克腾旗西北。一说狼山又名郎山,在今河北易县境内。此处“瀚 海”、“狼山”等地名,未必是实指。⑤极:穷尽,到……尽头。凭陵:仗势 侵凌。杂风雨:喻敌骑进攻如狂风挟雨而至。⑥腓(féi):指枯萎。斗兵 稀:作战的士兵越打越少了。⑦身当恩遇:指主将受朝廷的恩宠厚遇。 ⑧玉箸:玉制筷子,喻思妇的眼泪。⑨蓟北:唐蓟州,在今天津以北。⑩ 度:越过相隔的路程,回归。(11)三时:指晨、午、晚,即从早到夜。阵云:战 场上象征杀气的云。(12)死节:指为国捐躯。节,气节。(13)李将军:指汉朝 李广,他能捍御强敌,爱抚士卒,匈奴称他为汉之飞将军。 【大意】汉时东北边境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将领们为扫平凶敌辞家上了 前线。好男儿本看重驰骋沙场为国戍边,汉家天子对这种精神又格外赏 脸。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开出榆关,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边蜿蜒不断。 校尉自大沙漠送来了紧急的军书,说是单于把战火燃到内蒙古的狼山。 山川景象萧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敌骑侵凌来势凶猛犹如风狂雨骤。战 士在前线厮杀一半死来一半生,将军仍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北方 沙漠到了秋末尽是萋萋衰草,暮色降临孤城能战守兵越来越少。将士身 受皇恩常不顾顽敌而死战,尽管竭力奋战仍未解除关山重围。战士们身 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少妇们在长 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征人们在蓟北边防枉自回首故乡。边疆朔风凛 冽,要想回乡哪能飞渡,疆域旷远迷茫,是人世间仅有绝无。晨午晚三时 都杀气腾腾战云弥漫,夜里频传的刁斗声叫人听了胆寒。你我相看雪白 的战刀上血迹斑斑,自古尽忠死节岂能顾及功勋受赏?君不见沙场上尝 尽征战苦的士兵,至今仍然怀念西汉时的李广将军。 【赏析】 全诗二十八句,前八句写出师。由于诗人采用的是借古题以言时事的写法,所以起句便云: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诗中的“汉家”、 “汉将”不过是以汉代唐,所指实为唐王朝、唐将。这两句写东北边境烽烟滚滚,征尘阵阵,军情十分紧急。 “汉将”辞别了家人,准备奔赴疆场去消灭“残贼”。从全诗看,对手实为劲敌而非残贼。因此在这两句貌似客观的叙写之中,已暗寓了作者的讥刺之意。下面写出征前将军的豪言壮语、皇帝的赏识鼓励以及行军途中锣鼓喧天、旌旗招展等场面,都是明褒暗贬,意在讥刺边将的恃勇轻敌,并为下文写其惨败预作铺垫。某些赏析文章认为这段诗是表现“上下一致,士气高涨,辞家应征,奔赴战场”,其见解不免皮相。清人唐汝询说: “言烟尘在东北,原非犯我内地,汉将所破,特余寇耳。盖此辈本重横行,天子乃厚加礼貌,能不生边衅乎?” (《唐诗解》卷十六)这一评点,可谓独具慧眼,深得作者本意。 自“山川萧条极边土”至“力尽关山未解围”八句,写战败。君昏将骄,恃勇轻敌,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惨败。在那北国广漠无垠的大地上,胡兵凭借有利地形展开了攻势。他们身骑快马,手舞战刀,势如疾风骤雨,摧枯拉朽般地杀了过来。战士们面对强敌,殊死抵抗,死伤过半。而将军此时却在军营中寻欢作乐,欣赏着美人的歌舞。由于身受皇上恩宠的主将轻敌,终于导致大军战败被围,局势越来越险恶。与前八句明褒暗贬的写法不同,这里运用的主要是对比写法。尤其是将军与士兵苦乐殊异的对比,对揭露封建社会“一将成名万骨枯”的无情现实,有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与震撼力。 自“铁衣远戍辛勤久”至“寒声一夜传刀斗”八句写被围。重围难解,战事旷持日久,士兵们不免思念起家人。尽管家中的妻子泪眼望穿,肝肠欲断,可战士们还是欲归不得,只得徒劳地遥望着家乡的方向。诗人在这里采用了类似电影中分镜头的处理方法,一句写征夫,一句写思妇;然后又一句写思妇,一句写征夫,在同一时间内跨越空间,分别表现了疆场上征夫远戍、被围难归之苦以及家乡的思妇怨旷难诉、涕泣断肠之痛。这些内容,本是《燕歌行》古题的传统题材,但由于诗人在表现这些传统题材时运用了与前人不同的处理方法,因而就显得匠心独运,不落窠臼。 最后四句揭示全诗主旨。战士们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哪里是为了立功受勋?他们所盼望的,不过是战争早日平息,百姓安居乐业而已。战士们为这一纯朴的愿望而战,将军却不体恤他们的苦衷,只顾自己升迁,哪管士兵死活。象李广那样与士兵同甘共苦的将领实为罕见,每当回忆起他来就不禁热泪涔涔。在这短短的四句诗中,作者歌颂了广大士兵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谴责了骄横轻敌、不顾战士死活的边将。诗中充满了慷慨淋漓、悲壮苍凉之气,全诗也随之而结束,意境十分雄浑,恰如杜甫在《寄高使君、岑长史三十韵》诗中所指出的那样: “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