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骈文《宴梓州南亭诗序》 |
释义 | 骈文《宴梓州南亭诗序》梓州城池亭者,长史张公听讼之别所也〔2〕。徒观其岩嶂重复,川流灌注,云窗绮阁,负绣之逶迤;涧户山楼,带金隍之缭绕,信巴蜀之奇制也〔3〕。 时凤扆多闲,上得和平之政〔4〕;鳀瀛有截,下无交争之人〔5〕。以公寄切上僚,故久无州将〔6〕。连四千石之重任,总十万井之雄班〔7〕;职逾剧而道弥高,位逾崇而德弥广。市狱无事,时狎鸟于城隅;邦国不空,旦观鱼于濠上〔8〕。宾阶月上,横联蜷之桂枝〔9〕;野院风归,动葳蕤之萱草〔10〕。则有明珠爱客,置芳酒于十旬〔11〕;羽服神交,契仙游于五日〔12〕。圆潭写镜,光浮落日之津;杂树开帷,彩缀飞烟之路。藤萝杳蔼,挂疏阴以送秋;凫雁参差,结流音而将夕〔13〕。百年之欢不再,千里之会何常〔14〕。下客恓惶,暂停归辔;高人赏玩,岂辍斯文。咸请赋诗,六韵成章云尔〔15〕。 【注 释】 〔1〕《蜀中名胜记》卷二十九《潼川州》一:据《卢照邻集》节引此序,下有“照邻得池字”诗,即本集所载《宴梓州南亭得池字》。此序当为预宴诸人分韵所作的总序,原应与诗相连。 梓州:唐属中州名。 〔2〕梓州城:《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三《剑南道梓州》:“因梓潼水为名也。州城,宋元嘉中筑,右带涪水,左挟中江,居水陆之冲要。”按:梓州治即今四川省三台县。 池亭:即南亭,以近池故称。长史:据《旧唐书·地理志》,梓州为上州。《唐会要》卷六七:贞观二十三年(649)七月三日,“改别驾为长史,领州事”。又《旧唐书·职官志》三:上州别驾(即长史)一人,从四品下。 张公:无考。 〔3〕巴蜀:皆古国名,为秦惠州所灭,置巴、蜀和汉中郡,包括今四川全省。此处泛指蜀中。 〔4〕凤扆:《礼记·明堂位》:“天子斧扆南向而立。”郑玄注:“扆,状如屏风以绛为质,高八尺,东西当为牖之间,为斧文,亦曰斧扆。天子见诸侯则依而立负之,而南面以对诸侯。”此处代指朝政。 〔5〕鳀瀛:即鳀海,东鳀人所居之海外国名。《汉书·地理志》下:“会稽海外有东鳀人,分为二十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此处代指边远之地。谢朓《永明乐》其五:“化洽鳀海君,恩变龙庭长。” 截:整治。《诗经·殷武》:“有截其所,汤孙之绪。”郑笺:“更自整,截然齐一。” 〔6〕州将:指刺史。因多带将军开府,故云。 〔7〕连四千石:汉代外郡守、尉俸禄皆二千石。张公以长史代刺史任,故云。《汉书·吾丘寿王传》:“连十余城之守,任四千石之重。” 十万井:古制八户一井。十万井,极言州民之多。 雄班:谓官位之高。 班指班秩,即官位品级。 〔8〕“市狱”四句:市狱:市中监狱。《晋书·刘琨传》:“造福庙,建市狱。” 观鱼于濠上:《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成疏:“濠是水名,在淮南钟离郡。”此处代指梓州之水。 〔9〕宾阶:即西阶。古时宾主相见,宾自西阶上,故称。《孔子家语·儒行》:“公自阼阶,孔子宾阶升堂立侍。 〔10〕萱草:《诗经·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毛传:“谖草令人忘忧。”后因谖、萱同音,故萱草又名忘忧草。嵇康《养生论》:“合欢蠲忿,萱草忘忧。” 〔11〕明珠:《晋书·卫玠传》:“王济尝语人曰:“与玠同游,冏若明珠之在侧,朗然照人。’” 十旬:此处指唐代十日一休沐之旬休制。下文“五日”,指五日一休沐制。 〔12〕羽服:《汉书·郊祀志》上:“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颜注:“羽衣,以鸟羽为衣,取其神仙飞翔之意也。” 〔13〕流音:鸣声远扬。萧子范《蝉诗》:“流音绕丛藿。” 〔14〕“百年”二句:王勃《滕王阁饯别序》:“胜地不常,盛宴难再。” 〔15〕“六韵”句:《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六作“以纪盛集”。 【赏 析】 此文重点写梓州南亭景致之美以及张公之德行的崇高。他治理有方,所以才有闲情吟赏风月。最后叙述饮宴的事。文章紧凑,将议论、叙事和抒情巧妙结合,从而使骈体散文别具一格。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