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馒头的传说 |
释义 | 馒头的传说馒头,又叫馒首。关于这个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传说呢。 早先年,相传皇宫里有一个太仆,待人善良温和。文官武将,佣人侍女们对这位太仆都有好感。 一天过晌,王子戴着佩剑,出来玩耍,正遇见木雕泥塑艺人在精心地雕刻井唇亭子的立柱。王子见到这个老艺人,就叫他趴着当马,老艺人说死也不应允。王子大发雷霆,随手拔出佩剑,就冲着老人恶狠狠地刺去。老艺人急速躲闪,围着井口转圈地跑着。王子猛刺几剑,都未刺中。王子杀人心切,突然大喊一声“杀!”忘记了是井,直冲而去,却跌入井中。这下可把老艺人吓呆了。 这一切,都被那位好心的太仆看见了。他跑到井前,急说:“可不好了,出人命了,你快走开!一切有我安排。” 太仆急步上朝,向皇帝启奏。皇帝马上命令郎中令们打捞,当捞上来时,王子已经死去了。 皇帝问:“王子何故落井而亡?”太仆答道:“王子欲把老奴当马骑,老奴未应,王子发怒,拔剑刺奴,失足落井,奴罪该万死!”皇帝吼道:“刀斧手!”“有!”“把太仆押下去,明日正晌午时斩首!” 满朝文武百官都来替太仆喊冤求情,皇帝硬是不肯赦免。当夜,雕刻老艺人和看押太仆的郎中令商议,想出一个好办法。 一夜之间,老艺人用面雕塑了一个跟太仆一模一样的头型,又用蒲草扎了一个身子,戴上了太仆的帽子,穿上了太仆的衣裳。 第二天,正晌午时,两名郎中令架着太仆的替身,拖出午朝门外,由刀斧手把头削了下来,事先装在猪尿包里的血水溅了出来。刀斧手把血淋淋的人头献上,皇帝一看,果真是太仆。 晚上三更时,太仆和雕刻泥塑老艺人会到一起,互表谢意,当下两人商定好,各自带了金银,由太仆牵出了两匹宝马,在卫尉的帮助下,逃跑了。 他们骑着马,跑了很远很远,来到一座古城住下了。为了谋生,开了一个小馆,用白面蒸了各种模样的人头,祭祀庆贺,表示吉祥,并且取名叫馒首。 为了招引过客,他们在案前现身说法大讲馒首可以赎罪免灾,可以得到吉利。人们听了,蜂拥购买,把它做为年节之日或祭祀时的祭品。古人也有珍惜粮米的,不知是谁引头,把祭过的馒首食用了,于是,专做祭品的馒首又逐渐变成日用食品了。人们为了省事,简化了做法,不再保持原先的人头状,只保留半球型。为了标志出人的七窍,就用小指提捏七个小孔,串上红枣条。不知又有多少年过去了,语言也有了变化,因为首和头是一回事,馒首,也就叫馒头了。做法更简单了,把蒸好的馒头,点上七个红点,算是七窍的标志。传至今天,红点也没人再点了。这就是现在大家经常吃的雪花白的大馒头。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