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风雨楼桥侗家情 |
释义 | 风雨楼桥侗家情在侗乡的山山水水间,经常可以看到清流之上富有特色的风雨桥。风雨桥结构优美,桥上有亭台楼阁,有栏杆坐凳,既可以通行,又可以休憩,还可以躲风避雨,玩耍娱乐。其中最出名的,要数三江程阳风雨桥。 程阳风雨桥,又名永济桥,始建于1920年,全长64.4米,青石作墩,木料作面,共五墩四孔。桥的正梁用八根五尺周长的连排杉木分上中下三层叠成,下面通过三层逐渐伸长的杉木挑梁平平稳稳地架在桥墩上,上面排上木板,建起栏杆,竖起梁架,盖上瓦片,构成一条走廊式的过道。桥面宽3.4米,高10.6米,建有亭台楼阁五座。正中一座四层六角塔形楼亭,两边两座四层四角塔形楼亭,桥头两座四层殿式楼亭。整座楼的结构,不用一枚铁钉,全是榫头结合,凿眼接榫。塔形楼亭顶端,都雕有一个个象征吉祥的红色葫芦。楼亭之间的瓦梁上,还有四个葫芦和倒竖的鳖鱼。每个檐角上,立有一只或红或白、或黄或绿的仙鸟。桥亭桥廊壁上,刻着精致的鸟兽、花卉和几何纹等图形。据桥梁专家鉴定,它的结构完全符合现代桥梁工程的技术要求。 关于风雨桥的来历,侗族人民中间有很多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从越城岭流出的同辣河在孟寨一带形成了一个大深潭,潭底有一条青龙,一条乌蟒。潭边孟寨有一位俊俏姑娘叫银姑,乌蟒垂涎于姑娘的美丽。一天,银姑和姐妹们来到河岸采棉,乌蟒变个俊后生来到旁边扯烂布一样地唱起歌来。银姑见他郎郎当当,转身便和姑娘们走了。不久,银姑又来潭边漂纱,乌蟒突然窜出水面,张口伸舌,逼视银姑。银姑受了惊,跑回家里就病倒了。青龙同情银姑,化成一个侗家木匠后生带着蚌蛤珍珠来到孟寨,替银姑治好了病,还帮人们建鼓楼,架桥梁,起凉亭。他离寨那天,人们都依依不舍,银姑更深深地爱上了这位后生。春节到了,邻寨来孟寨“月也”(集体访问),人们对歌、舞春牛、吹芦笙,打鸡毛毽子。忽然,岩坪边挤进一个白面生人,专邀姑娘拍毽。谁知他走到哪里,哪里的人群就纷纷散开,原来他的乌蟒腥气很难闻。不一会儿,岩坪上就剩下孤零零的乌蟒了。只有一个早年鼻孔被虫钻坏、香臭难分的胖巫婆用油茶招待了他。乌蟒遭受冷遇,图谋报复。第二天,锣鼓又起,孟寨男女老少都向寨中心岩坪涌去,只有胖巫婆慌慌张张爬上东岭。忽然,乌云、暴雨、山洪暴发,岩坪很快被淹没。人们快的爬上屋顶,慢的在水里求救。这时,孟寨东头岭脚突起一座长桥,慢慢向水中人群移动。人们一个个爬上长桥,顺桥登上高地。大家脱险了,长桥不见了。原来桥是青龙变的。过了三天,青龙又化成木匠后生到孟寨帮侗家修整木楼,并把乌蟒几番作怪、他几番救寨的经过说了出来。他还告诉大家,乌蟒深恨自己三番五次与其作对,要于正月三十午时与他决斗。他敬请孟寨乡亲到时不停地擂鼓助阵,并在岸上安铁炉炼铁,如自己不敌受害,众人就将红铁投潭烫死乌蟒。正月三十这天正午,潭中浊浪翻滚,龙蟒相斗;岸上十二个大鼓齐擂,二十四面响锣齐轰,人们呐喊助威。乌蟒劲衰,眼看被青龙抓得口中流血。突然,老巫婆闪出,取下黑头巾一晃,十二只乌鸦分成两队扑来,猛啄鼓手手背。鼓手一时疼痛忘了击鼓,乌蟒趁机反扑,狠狠咬住青龙咽喉,青龙立即沉下潭底。银姑大惊,连忙指挥人们把一块块红铁投入潭中,乌蟒被烫得直翻滚。但三炉红铁抛尽,乌蟒还未绝命。银姑咬咬牙,冲向炉边抱起一块烧得通红的白火石跃入潭中,扑到恶蟒身上,恶蟒像一根腐烂的朽木一样浮起来了。孟寨人惩罚了老巫婆,并为纪念青龙而在寨边河上仿照青龙所变的长桥和构造的鼓楼样式,建起第一座楼桥,桥的壁上画着龙的形象,表达了侗家对青龙的尊敬和感激。人们称它“回龙桥”,也称“风雨桥”。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