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风格类·风流妩媚的宋词赏析
释义

风格类·风流妩媚的宋词赏析

风格类·风流妩媚的宋词赏析

【依据】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此辛稼轩词也。风流妩媚,富于才情,若不类其为人矣。至于贺王宣子平寇则云: “白羽生风貔虎噪,青溪路断猩鼯泣。”送郑舜举赴召则云: “此老自当兵十万,长安正在天西北”,与夫“吴楚地,东南坼; 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等语,则铁心石肠,发于词气间,凛凛也。盖其天才既高,如李白之圣于诗,无适而不宜,故能如此。(魏庆之 《魏庆之词话》 引 《中兴词话》 语)

【词例】

祝英台近

晚 春

辛弃疾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 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解析】辛弃疾为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对于抗金复国大事,他不仅身体力行,而且以词的形式高唱抗金战歌,为抗战而终生呐喊,为南宋词坛及后人留下了许多音调激昂、悲壮清雄的豪放词篇。而这首 《祝英台近》 词,则因其写得词丽情柔,别具风格,亦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独特的风格,是作家创作成熟的标志之一。但有成就的作家,又往往能写出具有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这已是文学史上并非罕见的现象。以词坛而论: 豪放词风的开创者苏轼,不乏清新绮丽之作; 婉约词人的杰出代表李清照,亦有豪放之篇。至于辛弃疾,刘克庄谓: “公所作大声鞺鞳, 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 自有苍生以来所无。 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辛稼轩集序》) 其词风和成就也是多方面的。《中兴词话》所说的“风流妩媚”,本谓辛弃疾性格中刚毅豪迈以外的另一侧面。若以之评词,则似指作品风格近于婉约一派,写得婉曲细腻、语丽情柔。其义与向来词论家所谓的“秾纤绵密”或“秾纤婉丽”无异。

为什么说这首 《祝英台近》 ,风格与辛弃疾的豪放词作不同,而呈现出一种“风流妩媚”的面貌呢?我们不妨从下述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从题材来看,此词显然系一首咏写离别之情的作品,或曰闺怨词。尽管历来词论家或其他文人,对此词内容颇有不同理解: 如宋人张端义说: “吕婆有女事幼安,因以微事触其怒,竟逐之。今稼轩 ‘桃叶渡’ 词因此而作”(《贵耳集》卷下) ,清人张惠言又认为此词几乎句句有寄托(《词选》),等等。但所说或于情理不合,或因论据不足,均难置信。因此,我们似可不必如汉儒释诗那样,以为只有将某一作品 (如 《周南·关雎》 ),比附上一定的政治内容,才能提高作品的价值,而是应从作品的实际出发,来分析其题材、内容,作出实事求是的论述、评价。辛弃疾的这首 《祝英台近》 词,上片先写离别、送别,次写别后少妇独居情况,末写伤春怀人之情。下片则分别以花卜归期、梦中呓语(嗔怪春去时何以不带将愁去)等动作描写,深入细腻地刻画少妇盼望游子归来及愁肠百结的心态。从题材上说,明显地和传统的婉约词相同。题材虽不能决定作品的风格,但对作品风格的形成又是不无影响的。

二、从所写人物来看,此词咏唱的既不是战歌高唱、气吞骄虏的志士,也不是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的江南游子,而是一位闺中少妇。传统的婉约词中,不乏这一类型的形象,象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中 “懒起画蛾眉”的贵家女子,顾夐 《虞美人》 (深闺春色劳思想)中 “凭栏愁立双蛾细”的伤春少妇、晏殊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 中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思妇等。不仅从人物形象上可以看到传统婉约对辛弃疾此词创作的影响,而且从人物心理刻画方面也不难看到这种影响的痕迹。如 《祝英台近 ·晚春》词,在状写女主人公的离愁别绪时,多用含蓄、婉曲之笔,擅以细节、动作、语言描写予以传达、暗示。其情则被写得缠绵悱恻、细腻深曲。这些地方也都是和传统婉约词一致的。

三、从语言方面来看,此词语言俊逸秀丽,含蓄蕴藉,与豪放词的用语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全词音律谐婉、节奏舒缓,与音调高亢、节奏急促之豪放词也有异。且用典或化用前人诗句较多,显示出辛弃疾词在艺术上的又一特点。如上片开头三句,一连用三个典故 (白居易 《长恨歌》 的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分钗赠别)、王献之送别爱妾桃叶、江淹 《别赋》 中 “送君南浦”),以写本词女主人公的送别。上片歇拍处,化用金昌绪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诗意,咏别情。下片 “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系用唐人 “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 (沈际飞 《草堂诗余正集》 引) 句意而稍加变化,以写企盼游子归来及对所卜结果疑信参半的复杂心理。下片歇拍三句梦中语,亦为化用赵德庄 《鹊桥仙》: “春愁元自逐春来,却不肯随春归去”之词句。凡此诸例,虽几乎句句有来历,但用以表情达意,却贴切自然,不见痕迹。尽管使事用典,并非婉约词人的专利,也难以作为某种词风的标志,但这些典实、意象,常在传统闺怨诗、婉约词中出现,则是事实。

综上所述,辛弃疾此词,诚如 《中兴词话》 所评,确实具有 “风流妩媚”的面貌。当然,辛弃疾在豪放清雄之作以外,透露婉约词风的词不仅 《祝英台近·晚春》一篇。不过以此篇为最有代表性罢了。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0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