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题临安邸 |
释义 | 题临安邸林 升
【原诗今译】
【鉴赏提示】 此诗写在杭州一家旅店的墙壁之上。讽世忧时,矛头直指南宋小朝廷的统治者,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又以比喻贴切、形象生动、琅琅上口、妇孺可诵而传世。 靖康、建炎年间(1126—1130年)金兵南下,西河沦陷,北宋覆亡,南宋建立。起初,由于岳飞、韩世忠等爱国将领的艰苦努力,一度出现了“中兴之势”。可是由于宋高宗赵构和秦桧为首的投降派,被女真贵族吓破了胆,更害怕爱国军民力量会动摇自己的统治,不仅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教训,发奋图强,收复失地,反而变本加厉,杀害岳飞等爱国将领,向女真割地称臣,交银纳税,以换取苟安东南的局面。到宋孝宗时期,依然奉行赵构的苟安求和之策。南宋君臣在杭州大兴土木,如当年刘阿斗“此间乐,不思蜀”。一时间皇宫禁苑,达官府第,竞相建造,杭州这座以山水风光冠绝东南的“人间天堂”,成了南宋小朝廷的安乐窝。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首联描写的正是这种时代背景下,南宋君臣偏安杭州,忘掉国难,依然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杭州山环水绕,风光如画,可写者极多,诗人何以抓取两个形象——繁华竞奢的“楼外楼”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濡墨呢? 因为这和万方多难的时代气氛太不谐调呵!首句连用两个“外”字,就把杭州青山重叠,高楼相连,鳞次栉比的奢华景象写出来了,也把南宋上层官僚争建楼堂馆苑的规模和形势写足写够了。这帮统治者聚集杭州,起楼造舍的目的是寻欢作乐,依红偎翠,曼舞轻歌,在柔声娇语中寄生苟安,而把国家仇、民族恨,以及在敌人铁蹄践踏下苦难的沦陷区人民忘得一干二净了。“西湖歌舞几时休?”是哀怨,是规劝,也是讽刺和鞭挞!这使人自然联想到杜牧《泊秦淮》中的名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真正不知亡国恨的,自然不是那些被迫歌舞的妓女,而是那些驱使妓女的座中欣赏者。他们只知用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其腐朽而空虚的灵魂。 “暖风熏得游人醉”中一个“熏”字,力透纸背,极为传神。“暖风”符合杭州的气候特点。暖烘烘,醉熏熏,最易入睡,最易忘掉一切。这些西游的“游人”自然不会是前方将领、兵士、沦陷区的人民,而是那些毫无忧患意识的南宋君臣和趁机发国难财的奸商巨贾,是他们 “直把杭州作汴州”。末尾诗人几乎是在大声疾呼,在对统治者厉词控诉和警告。汴州即开封,为北宋首都。当年北宋王朝由于注重发展生产,休养生息,曾出现过“百年无事”的太平盛世,商业经济得到极大的发展。北宋首都也曾是巨宅林立,豪奢竞逐。正因为后来统治者荒淫无度,歌无虚日,终至朝廷倾覆,徽、钦二帝连同宫中美人、金银财宝尽为金人所掳。南宋君臣们不思励精图治,卧薪尝胆,反而乐不思“汴”。作者言外之意,既把杭州当做汴州,杭州自然也会落得汴州一样的下场。 此诗交错采用上句写景,下句写情,上句描绘,下句寓理的办法,句句写杭州,句句鞭挞南宋统治者。“语淡而味终不薄”(沈德潜《唐诗别裁》),虽不谩骂,却入木三分。把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绝唱”。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