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颈联——古寺与戍楼 |
释义 | 颈联——古寺与戍楼这里的波上寺,是指金山上的金山寺。在清末以前,金山位于长江靠近南岸的江流中。后来,由于江沙淤积,始与南岸相连,失去“江屿”的地位。而诗人见到的金山,还是江流中的岛屿——金山。因此,建于其上的金山寺,也就像浮置碧波之上。在夕阳斜照之下的金山寺,闪闪发光,实在令人崇敬与喜悦。可是,江边上的戍楼,沉浸在泛白的月光之中,发出清冷的寒光。这又使你不能不沉思与耽心。因为南宋是一个偏安江南一隅而版图残缺的王朝。面对此情此境,作为一个具有犀利目光和爱国怀抱的诗人,怎能不有社稷之思? 怎能不有家国之叹呢? 在此补充说一说金山寺。该寺始建于东晋,原名泽心寺,自唐起始称金山寺,宋、清又分别改称为龙游寺与江天寺。寺宇楼台,倚山而建,部分房舍已毁坏,建国后整修如故。主要建筑有:楞伽台、观音阁、慈寿塔和留云亭等。明、清之后,由于“金山寺法海与白娘子斗法”的《白蛇传》传奇广为流布,此寺之名,早已家喻户晓。 尾联——听渔笛,兴万愁 江岸的“戍楼”的出现,勾起诗人心湖的涟漪,随之而来的“渔家笛声”在夜空震荡,更使诗人难以平静,兴起万千愁忧! 何以“一曲渔笛”,竟会引来“无限愁”呢? 我想,诗人在这里的匠心是:用一曲渔歌来引发千千万万人们的深思。这就是: 这“渔笛”,是从森森的“戍边楼下”传出的,它带来了北岸和中原民众的受苦遭难信息。 这“渔笛”,是在漂荡的渔舟中扬起的,它藏有难以躲避的被袭击的危险。 这“渔笛”,只要细细地品,就可获知今夜渔笛与往昔渔笛有着巨大的不同,往昔高昂与欢快,今夜低沉与凄哀。 试想,这样的一曲渔歌笛声,蕴含着太多的内容与情味,怎不教诗人感慨万千,愁绪绵绵! * * * * 翁卷最擅记游诗(包括另类写景诗的“寺观诗”),也善于写景小诗。它们中有的境细娟秀;有的尖新出奇;有的超脱凡近;也有的咫尺千里,境界阔大,而且韵味醇厚。这类诗在翁诗中所占比重不小,也最令读者喜爱。 现在选读的这篇“即事诗”,也具有翁诗的一般特色。全诗不用比兴,不事雕饰,纯用平实语言,白描手法,但属对工稳,音韵铿锵,写得景中有史,笔下含情,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当年京口这个重要江城的景色和气象,使诗篇既有现实内容,又有耐人寻味的历史感。诗人善于寄慨于平实诗语,寓情于深远诗境,使人从中看到了:那江城巍巍,江水悠悠,江风烈烈,江山飘摇,世事苍茫和国运维艰的景象与情志。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